最近,有位单亲爸爸火爆了全网。
他做了什么呢?他带着4岁的女儿,从东莞出发,一路骑行到西藏,历时71天,总行程4000多公里。
90后奶爸阿钭,用他的话说“单身的期间,迷失过抑郁过荒唐过迷茫过,可唯一在努力做好的,就是一个父亲。”
对女儿的爱,是他唯一的寄托。
今年4月,是女儿4岁的生日,因为本身是徒步爱好者,他想送给女儿一个特殊的,值得纪念的礼物—带着女儿去拉萨!
“趁着年轻,去做一些让以后的自己和小孩回忆起来都热泪盈眶的事情,不负韶华。”
于是他制定了专门的路线,给女儿量身定做了一款防风雨、防尘的小拖车,还不忘塞满各种零食、玩具。
看看这位爸爸拍的短视频:
蓝蓝的天,白白的雪,4岁女儿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高兴之余就在路边的雪地上转个圈,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小女孩的欢乐。
细心的网友翻了这位爸爸的主页,发现这位爸爸是位骑行爱好者,独自带着4岁的女儿生活,每年带女儿去一个地方,是他的陪伴计划。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梦想每年带她去一个地方,送给她世界的星辰大海”。
行程日记中满满都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福,以及分享给女儿珍贵无比的人生经验。
相比于现在越来越多的隐形爸爸、在那里屹立不动像座山的爸爸,这位爸爸的陪伴方式引起众多的点赞。
尤其是看着娃在路上开心的笑颜,任何人都会被这种快乐感染到。
爸爸每走一段,就用手机和无人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经历。
“别的小朋友四岁有佩琦和游乐园,我希望你的四岁有的是诗和远方。”
大呼赞同&羡慕的人纷纷留言: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虽然阳光美景全在路上,但是这位奶爸的行为同时也引发了很多质疑:
质疑者们认为这位爸爸是为了噱头,或者担心孩子旅行的安全性。
锻炼孩子,量力而为
我想说,这个爸爸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
带着孩子一起骑行,亲近大自然,这也是父女相处,加深了解的一种方式,但是要考虑到孩子自身的意愿和喜好,还有身体的耐受程度。
虽然兜兜爸爸说在出发前征求过女儿的意见了,但我们知道孩子对远行并没有很具体的概念,你说带她出去玩,她都会说想去的。
所以这个度还是要由家长来把控好。
有位户外大神解释道:
一般的骑行者平坦大路上的平均也就20时速,这个宝爸的山地车改造加个小拖车,搭一个娃再加上行囊,撑死了15时速。再算上进藏的路上坡多,下坡带着孩子又不能飙快速,100公里基本上要跑全天。这样的小车,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哪怕通风良好,大太阳晒一整天孩子中暑脱水的风险还是很大。
另外孩子没有戴头盔,爸爸还经常边骑车边拍视频,单手操控单车。要知道自行车挂拖车,转向控制不便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18路上山体滑坡,落石对成年人都非常危险。
所以虽然这位爸爸出发点很好,勇气可嘉,但还是过于冒险了。没有相关经验的家长还是要谨慎,不要冲动模仿。
挫折苦难教育适可而止
另一位名声在外的狼爸何烈胜,就是那个冬天逼着4岁儿子在纽约街头裸跑的狼爸,在今年的父亲节前夕,带着12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前往四川四姑娘山,陪着他们攀登人生的第一座大山。
四姑娘山由四座毗连的雪峰组成,平均海拔5000多米,终年银装素裹,山体陡峭。每年都会有四姑娘山爬山失踪的新闻。
“路况非常险恶,有的是穿过溪流,有的要爬过岩石,有的是要穿过雪山,雪下不知道埋的什么东西,你爬的时候浑身热,高反严重的时候休息两三分钟,浑身非常非常冷。”何烈胜回忆道。
在向导的带领下,父子俩相互搀扶、鼓励,花了十多个小时终于登顶。
“这是我父亲节送给孩子的礼物,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同时历练自己的性格,在我看来,挫折和苦难教育对孩子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何烈胜说。
狼爸还是那个狼爸,一点没变,对自己狠,对孩子更“狠”。
我们鼓励孩子“能吃苦”,可是这个“苦”不应该是由家长人为刻意地来创造。
不是说非得把孩子折腾个“半死”,孩子才能记住教训,才能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挫折和苦难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益,但也要适可而止,更不能强加于孩子。
因为苦难和挫折本身并不能给孩子任何能量,是孩子在战胜这些困境的过程中,获得的智慧和意志会对以后的人生有帮助。而智慧的价值,常常远远高于所谓的意志。
如果想锻炼孩子体力,可以先从公园徒步,郊区徒步开始,等孩子逐渐适应了徒步的节奏,再慢慢的增加强度。
异地旅行也最好从短暂行程、较近的目的地开始,逐渐再安排较长的行程,循序渐进。就像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你也不要一下子指望孩子体力惊人,能徒步爬雪山。
如果一上来就挑战高难度,对孩子来说真的会负担很大,也很危险。
鼓励爸爸多多带娃
爸爸对孩子成长有着无可替代的的重要性。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做过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2年,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各个年龄段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
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 男性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男性的特点往往是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对于女性来说略显薄弱,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兜兜爸爸和兜兜一路上遇到过不少困难,在云南红拉山,大坡度和一直下雨的天气,为两人的骑行带来很大阻力。
但是,每当这种时候,最先放弃的可不是只有4岁的兜兜。当爸爸半开玩笑地问她:爸爸骑车骑不动了,怎么办呢?
兜兜回答:坚持啊!
“那坚持不动怎么办呢?”“再坚持啊,坚持一下我们什么都可以做到。”
“这就是兜兜一路以来最大的收获。”兜兜爸爸说。
爸爸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他们让孩子参与修理简单家电,让孩子大胆学骑自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更爱运动和冒险。
爸爸大多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也会适当给以鼓励,如果孩子从高台阶往下跳,妈妈往往会严厉批评,可是爸爸就不是这样,他会伸出大拇指,得意地对孩子说:你小子胆挺大的,像我!
爸爸可谓孩子的第一任体育老师,很多孩子运动的理念、习惯都是从爸爸那里传承来的。爸爸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
所以爸爸带娃好处多多,能够跟妈妈带娃的效果互补。我想也这是兜兜爸爸得到很多赞赏的原因,毕竟认真带娃的男人最有魅力!
自然教育多多益善
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在谈及儿童教育时曾说,“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教师。
大自然拥有增强孩子的身体和使之成长的办法。然而,在我们周边有很多孩子不是在学习,就是上补习班,与这位“教师”亲近的机会寥寥无几。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在自然之中,孩子的感官会得到最丰富的训练。幼年时期对自然界花草鱼虫的“感官组合”,最终会促成孩子“形成一个人的理性”。
兜兜爸爸带孩子经常参加户外运动的想法很好,放下工作,照顾、陪伴女儿,是一个很负责的父亲。
丰富的户外环境能够大大的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发孩子的兴趣和思考。孩子们会好奇为什么云彩飘来飘去,为什幺小鸟会歌唱,为什么花儿会香,为什幺小草是绿色的,为什么蚂蚁喜欢成群结队……
我赞同这样的自然教育,让孩子接触户外是好事,但是方法要明智。不能忽略孩子的成长规律、特点和需求,用成人的眼光想当然地看待和要求孩子。
希望家长们能够多了解一下孩子的发育特点,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来培养孩子,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理念“一意孤行”。
诗与远方的背后,多是一路的坚持和不易。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有兜兜爸爸的勇气和专业,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陪伴孩子。
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再重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将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微信修改规则,希望经常看到我们,
请将我们设置为 “星标”或者点击 “在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