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专家是个贬义词,但凡有哪个专家出来发表点什么言论看法,都会被遭到一通狂批。不过也不能怪人民群众,关键是有些专家说的话真的不像话,比如这一位大放厥词:
任泽平认为主要原因是不能指望90后00后生孩子,一定要抓住75-85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因为75年-85年的这批人还有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而90后和00后甚至连结婚都不愿意。
一石激起千层浪,建议一出立马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
网友们纷纷表示,80后真是实惨,薅羊毛就逮着这一代薅。
按照专家任泽平所仰仗的1975-1985年出生的女性今年已经是37-47岁,属于高龄产妇。这个年龄还被催生,是不是有点难为人了?
据中国人民大学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以及其他调查结果来看,90后00后的生育意愿确实低于70后80后,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生育率调查数据,近年来的生育主力是20-34岁的女性。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
80后这代人,一对夫妻要赡养4个老人,再照顾3个小孩,买3套婚房。
经过了996,躲过了35岁淘汰,有幸顶着一身病痛坚持到65岁光荣退休。
然后,退休再拉扯大3*3=9个孙子孙女。
啊,想想都觉得窒息。
从生育率来看,近几年,人口出生率屡创新低。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当时已为1952年该数据存在以来最低。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再创新低。2020全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人口出生率降至8.50‰。
所以国家在前几年放开了二胎,结果却不尽人意。
随着积攒的生育意愿释放完毕,就立即步入了以往的常态——不想结婚的还是不想结婚,不愿生的还是不愿生,导致出生人口继续下降。
据中国人民大学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以及其他调查结果来看,90后00后的生育意愿确实低于70后80后,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生育率调查数据,近年来的生育主力是20-34岁的女性。
为什么现在各种政策出台落实,大家还是不愿意生孩子呢?
教育、就业和房子就是压在当代普通人头上的三座大山。
这也是为什么“全面二胎”政策实际出生人口远低于预测的原因。
“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与“提高生育意愿”没有关系,因为这个政策:
1.没有改善生育环境。
2.没有降低抚养压力。
即便现在出了三胎政策,不想生的还是不会生。
1.养孩子成本太高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不做两件事会活得很轻松:生孩子和买房子。”
养孩子,少不了这几项:怀孕、生产、教育和生活费用,这几项加起来真不便宜。
2005年,社科院在一份报告提到:中国普通家庭将一个孩子养育成人需要花费49万元。其中除了基本的生活医疗费用,剩下的全是教育经费。经过了11年的发展,GDP总量从18.2万亿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67.7万亿元,生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呢?
网上一个名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帖子说,北京的育儿成本最高,在北京把一个孩子抚养到上大学最低成本是80万;最高成本是800万。
有人会质疑:以前我们那么穷,父母不还是生了好几个孩子?都养得好好的。
因为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越高,对生育孩子的要求也越高。
古代人生小孩随意生,因为他们认为,不过是多一张嘴吃饭的事,做饭的时候多加碗米就行了。
后来知道小孩要教育,要加强体魄,营养跟上。
现在小孩要吃进口奶粉,无公害蔬菜,上学要上好学校,还要买学区房。课外班一个接一个的上,一个赛一个的贵。
乡村因为不考虑优生优育,孩子倒是生得多。
可惜,因为教育受限,资源不足,即使生了一窝,多数也困在父母的阶层里动弹不得。
人受的教育越多,教养越好,文明程度越高,就越能懂得:养孩子,不是养一只宠物,你需要对他负责。
你想要孩子以后有好的事业好的生活,那从小就得玩命付出。
2.花钱只是养孩子最小的成本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养我们并不会觉得养活一个孩子很难,那时候的种种条件与现在是天差地别,但是,我们现在养一个孩子却觉得比登天还难,究竟为什么?
因为养活一个孩子很容易,但是养好一个孩子真的超级困难。以前只要求把孩子平安养大,混口饭吃,父母就很满足了。而现在我们不缺吃穿,养孩子的期望就不一样了,我们就想养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而为了养育这个孩子,你不得不牺牲掉自己,付出很多额外的投入。
告别一些娱乐活动。跟美容院说拜拜,停掉游泳卡,从此不用惦记做指甲。
至少两年内取消旅行计划。世界那么大,老实呆在家,守着尿布奶粉齐飞,瓶瓶罐罐成堆。别说诗与远方了,就连出去吃个串都得趁孩子睡着了偷偷去。这还是家里有人帮忙照看的情况下。要是妈妈自己带孩子,那真是哪里也不敢去。
再次是事业和收入上的暂时止步。不能出差、应酬,暂别岗位,交接工作,也有可能特殊状况下提前卧床、静养、保胎。单位领导有没有脸色给你看不重要,但是升职前途这几年你肯定想都不要想了。
还有再也没有了充足的睡眠,这个哭了那个闹了,至少要等孩子过了2岁情况才会有所好转。
我问了一个家里俩娃的朋友,她刚刚为了老大的择校问题忙到焦头烂额,现在又在给老二考察幼儿园。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老公天天忙到脚不着地,全国各地飞来飞去,无数的会议在等着他。作为老婆的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周末全被老大的课外班和兴趣班占领,忙里抽闲还要陪老二读读绘本,学学英语。
两个人全都没有私人空间。上一次二人单独约会,还是老大出生之前的事儿了。
我们认识了好几年,却从来没有一起逛过街,她全部购物时间就是在上下班路上刷淘宝——全家人的衣服都是这样解决的。
虽然她并不缺钱,但是想要做对孩子负责的父母就要亲力亲为,她没时间。两个孩子的生活确实会让人喘不过气。
这样的生活至少要等到孩子上大学后才能松一口气。
3.看不见的成本
养孩子能看得见的花费咱们已经说得很明白,看不见的成本呢?
孩子可能耽误父母(通常是母亲)的事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分歧还可能破坏夫妻感情。生活中不乏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引发的三观不合的离婚事件。
还有无可替代的操劳。养儿百岁,常忧九九。即使再小的感冒发烧拉肚子,也一样操心上火,彻夜难眠。
即使成人成家,也免不了替他忧愁。虽然有人说这是甜蜜的负担,但是谁负担谁知道。
有孩子前和有孩子后,完全是两个世界。这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压力不大、自我实现需求较低的女人来说,并无大碍。
但是,对于许多有明确的梦想、目标和计划的女性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难以弥补的问题,不得不慎重考虑取舍。这也是导致很多女性在生育这一关口按下了暂停键的原因。
本来社会环境就对女性及其不友好,就业环境堪忧,再一下子生上三个孩子,休上几年产假,重回社会的时候,还有什么企业单位愿意要?除非自身是特别优秀,不可替代的人才,否则真的很难找到好一点的工作。用人单位宁愿选择年轻、事少、不需要照顾家庭的男性,而不愿意用一个大龄、家里有三个孩子、动辄家里有事要请假、家长会一个月都要去三次的妈妈。
话虽难听,却也是事实。
4.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
既然这个世界是残酷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有孩子?为什么还要继续活下去?
这应该是一个哲学问题,这个问题有着无数的答案:血脉的延续,爱情的结晶,人类的繁衍……等等。
但我想说,绝大数人都是为了体验那一份美好。
我们没有权力剥夺未出生的孩子享用这一切美好的细节的权利。
纯净的天空,怡人的风,安静的小雨,美味的食物,游戏的欢乐.....
在我们看来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的东西,但对于没出生的孩子来说呢?难道我们不应该让我们的孩子降生,让他们亲身体会这个世界的美吗?
无法否认的是,大部分人在这个世界上要生存下去的确很残酷,很痛苦很累。但我们不能因为这90%的痛苦就否认了那10%的幸福。正因大部分世间是痛苦的,才显得那份幸福和美尤其宝贵。
我们珍惜这样的美好,也更应该让下一代看到这样的美好。
婚姻和生育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不管生与不生,都要理性选择,这是对孩子的审慎,和对自己的负责。
END
学习更多育儿知识
请将我们设置为“星标”或者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