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爱反着干?很可能是你说话方式不对!

2021-12-27   喵姐早教说

原标题:孩子就爱反着干?很可能是你说话方式不对!

前不久听到一位妈妈说:都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家孩子说话了。昨儿,我说该出门找小朋友玩儿了,不过天冷,得多穿件衣服。结果孩子死活不穿。我最后告诉她,如果你不穿衣服,咱们就不出门了。这孩子脾气倔的,最后闹到在地上打滚起来。我一生气就没理她。等她哭够了,天也不早了,结果门愣是没出去。

这种孩子闹脾气的情况,几乎在每个家庭都存在。可是,孩子的很多哭闹,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接着上面这个妈妈的问题看,我们设想两种对比情形:

第一种情形,妈妈手捧衣服对孩子说:“我们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要穿衣服!”

第二种情形,妈妈说:“宝贝,穿上衣服,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孩子往往会爽快地回答道:“好!”

为什么两种情形会有这么大的区分呢?原因在使用了不同的沟通技巧。

要知道,孩子的思维是不可逆的。

最初的时候,孩子的思维非常单纯,等到大一些,会有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他的思维,仍然是不可逆的。所谓不可逆,比如你问孩子“你的姐姐是谁”,他能回答出来。如果你问“你姐姐的弟弟是谁”,他就无法倒推回来。这就是为什么前面那个例子,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反差效果。

第一种情景中,妈妈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在表达:因为天冷了,所以要多穿衣服才能出门。可是,孩子的思维不会倒推:哦,要多穿衣服,是因为外面天冷。相反,第二种情景中,妈妈说,穿衣服,我们就出门。如此,孩子自动地从前往后这么梳理,觉得是这么回事。

所以,父母多用“一……就”的句式,可以引导孩子明白事件的逻辑顺序,孩子也会更易理解和听话。

少用复杂的因果推理句式,避免用“如果,就”,因为这些句子要么孩子听不懂,要么孩子有被威胁的感觉,都无法起到好的沟通效果。

尤其不要用“你如果不,我就不”。譬如不少妈妈爱说的:“你如果不听话,我就不带你出去玩儿之类”、“你如果不把饭吃饭,我就不给你吃零食了”。这种句式,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很容易造成亲子沟通的不畅,而且总是负性的说辞,就像是在威胁孩子,反而会造成孩子更想去挑战妈妈设定的规矩。

孩子本身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自出生起他们就有着很强的探索欲望,这是天性。频繁让小朋友“不要”做某事,小朋友会有一定逆反心理,并且变得不敢尝试新事物。有的小朋友,如果别人对他说,你不许这样做,不可以,他就情绪激动炸毛发脾气,搞得亲子关系特别紧张。到底应该怎样解决呢,怎样才能用正面的要求去引导孩子呢?现在喵姐就来给你支几招。

01

孩子接受不了被否定的语言,

妈妈就换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晚上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孩子却还想再玩一会的时候,你一说,不行,你必须去睡觉。孩子就急了。那你不如给他一种选择,9点了哦,今天你是穿蓝色睡衣还是穿黄色睡衣?今天你打算读一个睡前故事,还是读两个睡前故事?这就等于在告诉孩子,睡觉的时间到了,你要开始准备了。

02

要让孩子学会接受

“不,不行,不能这样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你不能这样做”,不止是妈妈,老师,同学或者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可能会说这句话,所以孩子必须去学会接受它。平时妈妈爸爸应该为孩子做好榜样,比如,当孩子说,妈妈你不能这样做的时候,妈妈坦然的面对并回答,你说的对,谢谢提醒。让孩子了解,就算被说“不可以”也根本没什么。

03

对于亲子之间经常出现冲突的事情,

一定要制定出规则

比如:吃饭前要洗手,到点了要睡觉,玩具玩过要收拾好,出去玩的时候时间到了就要回家等等,当爸爸妈妈为孩子建立了规则并让孩子学会遵守,亲子之间的冲突就会慢慢减少。

04

父母自己有没有以身作则,双重标准

你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和规则,自己有没有做到呢?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认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他们发现规则建立者都不会按照规则行事,这样的规则他们自然就不会遵守。

当你脾气很暴躁,孩子自然也会学到脾气暴躁的反馈。用“轻轻地走”代替“不要跑”,用建议代替命令(除了危险的事情),用温柔的声调代替凶巴巴的吼叫。这些都会让你和孩子变得更好。

05

父母说话则要注意,

必须要简洁明了

面对1-3岁的孩子,父母说话则要注意,必须要简洁明了。

尽量少说:“我们现在出门好不好?”“你把鞋子穿上好不好”之类的话,因为这样的句子多只会得到孩子挑衅的、否定的回答。此时父母说话的原则:少说不,多说可以选择的东西,不要和孩子废话。比如,不要反复啰嗦说:“你不能把鞋子放在这里那里”,“你别把鞋子放在床上!”合适的说法是:“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也可以放在鞋架上。”

其次,要少进行道德说教。成人世界的道德标准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并不适用,此时孩子犯错误也并不能上升到道德层面。如果父母拿成人标准去要求孩子,必然会引来亲子之间的又一场战争。

其实运用以上的方法并不难,但是要改变妈妈以前的说话习惯,避免使用“不行”“不要”“不可以”。

请妈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运用良好有效的沟通方式,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END

学习更多育儿知识

请将我们设置为“星标”或者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