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撒谎怎么办?90%的家长都做错了

2021-09-29   喵姐早教说

原标题:孩子喜欢撒谎怎么办?90%的家长都做错了

一位妈妈怀疑8岁的女儿拿了她的200元钱,

在她询问女儿的时候,女儿全程否认。

但当她看到女儿的小钱包里多出钱来时,

她就知道女儿撒谎了。

面对偷钱这样的原则问题,

妈妈最终让孩子承认了偷钱和撒谎的事实,

好好教育了孩子一番。

这个事情引发了很多讨论,

很多妈妈都表示自己也遇到过孩子撒谎的情况。

所以,我们今天来说说“孩子撒谎”的问题。

撒谎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撒谎是一件十分普遍的现象。如果有人宣称自己从来都不说谎,那倒很有可能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别以为只有你家孩子撒谎,大部分孩子都有撒谎行为,并且不止一次。

美国加州心理学家切尔西.海斯和莱斯利.卡佛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1/4的2岁孩子已经会撒谎,50%的3岁孩子会撒谎,4岁孩子撒谎的比例甚至达到了90%,十多岁孩子的撒谎比例也有70%。1)2岁-5岁,孩子常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孩子会撒谎不仅仅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而且恭喜你,撒谎是他们健康发展的标志之一。

这说明:孩子“具备了能够对自己和别人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和区分,知道自己心里想的跟对方心里想的不是一样的,能够用谎言去操纵别人的想法和看法的”能力,并且还要去“创造”一个全新的事实告知别人,并试图说服对方相信。

可以说,这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孩子从来没有说过谎,父母才需要更担心。

面对孩子撒谎,我们应该怎么办?

美国育儿专家戴安娜.鲍姆林德说,既温暖又有约束性的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

小孩子说谎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导致的无意识的说谎,一类是有意识的说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下面就来说一说。

1.现实和想象,傻傻分不清

3、4岁的孩子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他们压根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有什么区别。他们很容易认为,自己想的就是事实。

他可能会跟你说:

我爬到天上去啦!

小猫和我说悄悄话啦!

我骑在小鸟的背上飞到很远的地方去啦!

想象自己能去游乐场,就会以为自己真的去了;对着绘本想象自己在吃东西,就会以为自己真的吃过了;想要得到老师的夸奖,回家后就会告诉妈妈:“老师今天表扬我了”

这不是孩子在 “说谎”,而是他们美丽的“幻想”!

这些大人看上去的“胡说八道”,也是孩子想象力丰富的表现呀!

黄磊也曾在书中提到过女儿的“幻想”:

一天我哄她睡午觉,她闹着不要睡,缠在我的身上扭来扭去的,接着就闹着要看长颈鹿。我说这儿没有长颈鹿呀,她说有,我说哪儿呀,她指了指窗口。我把她抱到窗边,撩开窗帘,问她在哪儿?她认真地看了看窗外,然后神秘地说——“你看”。

“在哪儿?”我望向窗外的树。

“在那儿呢!长颈鹿!”

“哇塞——长颈鹿!”我作惊讶状。

“好高的长颈鹿呀”。我装模作样。

“长颈鹿——哇噻。”她可没装。

“你喜欢长颈鹿吗?”

“喜欢,它喜欢我吗?”

“它也喜欢你!”

我望着她,又望了望窗外那棵合欢树以及树梢后面的那片还算蓝的天。

童年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愿意去相信这些并不存在的东西。

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该责备宝宝,而应该多多鼓励他,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了解他们害怕什么、渴望什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跟他一起编故事,为他普及常识,增强认知才对。

2.说谎只是为了表达深处的渴望

这种说谎也属于年龄特点导致的无意识的说谎。孩子很想吃糖,很想喝饮料。可是妈妈坚决不允许!孩子失望又伤心。小小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不得不靠想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我吃了100块巧克力!我吃了10个冰激凌。这样的谎言就应运而生了。

你禁止孩子看电视,那他一旦有机会看电视就会看个没完。禁止他吃糖果,一旦有机会一准吃个够!

限制宝宝的不良习惯是正确的,但是限制一定要适度。

3.说谎是因为渴望被关注

很多孩子为了得到大人的关注和夸奖,也经常会说谎。

比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一个大人问谁会说儿歌,不会说的孩子也可能会举着手喊我我我!有一个孩子说我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小汽车,好多孩子都说,爸爸给他买了小汽车。

孩子之所以会去说不真实的事情,是因为孩子知道,如果自己会说儿歌,有小汽车,大人就会关注他,夸奖他。

遇到这种情况下,大人就要告诉孩子,不会说儿歌可以学,人家有小汽车,我们不一定也要小汽车。实事求是,大人会更喜欢。

4.孩子爱说谎,爸妈难逃干系

很多爸爸妈妈跟孩子说话从来不算数。今天答应带孩子去动物园,过几天转头就忘。明天答应带孩子去植物园,因为有事也没兑现。永远都是等下次。

爸妈整天说话这么不靠谱,把瞎话当实话,模仿能力那么强的孩子能不照样学吗?所以,跟孩子说话得靠谱,实事求是,要么不答应,答应就做到。

如果你告诉孩子诚实多么多么重要,然而他却看到你常常通过撒谎逃避责任,那么他就会认为撒谎是一种策略。

5.掩盖小过错,逃避惩罚

一位小女孩偷偷把巧克力盒带进房间,没一会便把巧克力吃光。最后一刻妈妈进门了。虽然女儿急中生智把旁边的玩具抱在了身上,装作在玩玩具,但还是被妈妈发现了。

妈妈质问女儿为什么偷偷吃掉巧克力,女儿慌忙摇头说“不是我,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他从窗外跳进来吃完跑掉了……”

妈妈很生气,说女儿胡扯,房间根本没有窗户。

但女儿表情自然,还一本正经地说:“小男孩吃完,把窗户也带走了……”

妈妈憋不住,冲进洗手间狂笑了几分钟才表情严肃地回到女儿房间。

这些谎言,父母们常常一听就知道孩子在撒谎。而这些谎言的目的,都是孩子做了错事,撒谎可以保护自己,这种获益让撒谎的行为得以维持。

这说明,每次做错事,爸爸妈妈都会大发雷霆。因此下次如果把牛奶打翻了,孩子也会说,这不是我做的。是猫干的。这种情况属于有意识的说谎。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承认做错事,就有暴风骤雨等着他。所以,还是说假话比较好。

这种情况,父母要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孩子,鼓励他说出真相,说实话就要及时表扬。如果孩子闯祸了,就让他去收拾和打扫,承担责任,体验后果,比怒骂一顿有用的多。

不要设置让孩子撒谎的局面

比如:如果已经知道宝宝吃了最后一块饼干,就不要再质问他:“宝宝,是不是你吃了最后一块饼干?”

这样的质问其实是在引他说谎,因为他可以感觉到自己遇上麻烦了,而他一定会想尽办法避免。其实,你可以这么说:“我知道你把最后那块饼干吃了,所以现在才没有肚子吃饭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你明天没有饼干吃了。”

所以,孩子“撒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父母千万不要将撒谎看做是洪水猛兽,一点小事就上纲上线(当然,原则性问题除外)。

只有真正的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和内心的真正需求,你才会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撒谎,才知道如何去引导“撒谎的孩子”。

END

学习更多育儿知识

请将我们设置为“星标”或者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