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天生就是鬼主意多多,脑瓜子转得快。这不,我刷手机刷到一条小视频,一位爸爸无奈地任由自己闺女在自己腿上“为非作歹”,看得人哈哈大笑。
原来闺女用橡皮泥把爸爸的腿毛都粘成了一簇簇的。
你别说,这还是个精细活,对手指动作的要求极高。
没想到更精细的还在后面,小姑娘拿剪子要把粘了橡皮泥的腿毛剪下来,吓得爸爸出了一身冷汗,小心翼翼地不敢动,还得不停嘱咐着:小心点。
原来闺女是觉得自己捏的小人都没有头发,头会很冷的,所以才打上了爸爸腿毛的主意!
你别说,一般人想不出来这招,这姑娘绝对是个小人精儿,脑瓜子转得溜溜快。
换了一般的家长可能觉得,这孩子也太淘气了吧!鬼主意真多!
对孩子来说,“淘气”并不是一件坏事。
1-2岁的孩子身体高速成长,他们开始有能力到处跑,喜欢到处走动,还经常碰碰这个,摸摸那个,表现得很“淘气”。但有一些父母就觉得孩子不听话,怕孩子不安全,往往是一发现孩子的淘气行为立刻就进行制止,殊不知愈制止愈引起孩子的好奇。
因为在成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却是每一样都充满了吸引力,他们想一探究竟,研究明白。
儿童心理学认为,好奇是“知识之门”,是“萌生科学的幼芽”,对好奇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儿童心理学家将“淘气”称做“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
因此,父母应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要宽容孩子一时的小小的破坏行为、恶作剧,给孩子提供宽松、安全、合理的环境,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尝试,支持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事物的奥秘。
这实际是在保护孩子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这是发明创造最需要的一种思维。胆子大、敢闯、敢干,接触面广,这对扩大知识面,发展个性都有好处。
未来社会需要思维独特、有个性的人才,应该给孩子一点淘气度,不应该把他们束缚得死死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淘气”跟“顽劣”可不一样。
在我看来,撒尿和泥、爬树上房、踩水追小鸟、撅着屁股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拆开喜欢的玩具、抓起树叶往空中撒……这些是淘气,也是旺盛的好奇心。
孩子天性爱动号称“永动机”,他们的活力远非我们想象,只要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麻烦和伤害,就应当允许他“淘气”,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
当然,危险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比如用手指捅插座、拿着插头到处玩、想要接触电器时要明确制止,并告知原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将刀、剪、热水瓶、药品等物放在孩子不容易触摸到的地方,把容易引起麻烦的东西锁起来。
顽劣是指顽固恶劣,专做坏事,不服管教,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和麻烦,这是不能被允许的行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叛逆期,孩子的叛逆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蒙发的开始,也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重要步骤之一。
孩子越大,淘气的时候越多。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淘气恶作剧的时候,直接的办法就是总对孩子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对孩子大吼大叫,再严重一些的直接动手,还让孩子害怕,以此停止恶作剧,其实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磨灭孩子的自主性。
如何应对“淘气”的孩子,
并发掘他们的潜能呢?
1.淘气是正常的行为表现
我们要认识到淘气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行为表现。不给孩子乱贴“多动症”、“皮的要死”之类的标签,以免让孩子受到负面的心理暗示。
同时要耐心分析孩子“淘气”背后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情感需求的缺失,就给予更多的关爱,如果是因为旺盛精力无处发泄,就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给孩子找个玩伴,让孩子更妥当地释放自己的能量。
2.不要孩子盲目的听话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孩子高声说过一句话,也从来没有说过“你要听话”。“因为我觉得把孩子往听话了培养那不是培养奴才吗?”
心理学家认为,三岁的孩子不逆反,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孩子,他们的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
我们应该培养的是一个不盲目听话的孩子。孩子不但不盲目地听我们的话,而且对所有值得他怀疑的问题,他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可以无所畏惧地说出来。
3.尊重好奇,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玩耍的权利,避免一厢情愿干涉孩子,并用事实教育孩子。
一位中国老师在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教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孩子高兴极了。
这时中国老师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
其实外国教师或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像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当然允许孩子“不听话”指的主要是思维上的“不听话”,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像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对于有危险的事情,可给予适当的负面刺激,如当孩子想动热水瓶时,家长可溅一点点热水在他手上,给他一些感性认识,或用略加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告诫宝宝。有了切肤之痛之后,宝宝自己就会明白:喔,这个很烫,危险。所以,只要是没有什么危险,应尽可能地对孩子的活动少加限制。
4.父母要巧妙引导
父母要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合理引导孩子正确地探索周围的事物。根据孩子的兴趣提供拓展游戏的相关环境、材料等,让他们有机会将游戏玩得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给他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可以试着把孩子爱玩的东西变成可以学习的强项。
有时候我们也不妨放下大人的架势,同正在淘气的孩子闹作一团,亲子之爱很可能在这种没有“年龄界限”的打闹中得到提升。
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调皮是所有小孩子的天性,爸爸妈妈只需要正确看待这种天性,不去扼杀它们,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思维开阔、有个性的孩子。
学习更多育儿知识
请将我们设置为“星标”或者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