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记录了一件在沙漠露营时发生的事情:
旁边帐篷里的女儿问妈妈,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不要换睡衣呢?
妈妈很温和地回答:可以不换,因为换了会弄得睡衣里都是沙子,最好还是穿着原来的衣服睡觉。
女儿有点犹豫:可是我习惯每天都换睡衣睡觉,不换睡衣我会睡不着的!
妈妈的口气依然很温和:我已经告诉你换与不换的利弊,你不是小宝宝了,自己选择就好了,不需要让我帮你拿你主意。
女儿最终还是选择了换睡衣。第二天早上她跟妈妈嘟嘟囔囔,后悔换了睡衣,现在身上都是沙子特别难受。妈妈拍拍她的脑袋表示安慰,两人又说说笑笑忙别的去了。
我特别赞赏这位妈妈的做法:你向我征求意见,我用我的经验告诉了你这件事情可能会导致的后果,但是具体要不要做这件事情呢,还是由你自己决定。
整体逻辑就是:“虽然我说的是对的,但是你没必要必须要听我。”
别看这个逻辑很简单,我敢说能做到的妈妈绝对不超过10%。
因为大部分的妈妈都会喋喋不休,让孩子一定要听从自己这个过来人的经验,不要换睡衣。即使拗不过孩子自己的意愿,当孩子说衣服里都是沙子时,也很少有妈妈会忍住唠叨:“瞧,你不听我的话,自己受罪了吧!”
发现没有,为什么现在家长总爱抱怨孩子没有主见,总觉得孩子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唯唯诺诺,自己不妨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总是爱替孩子做决定,从来不询问孩子的意见?或者是询问了孩子的意见还是家长一锤定音?
父母因为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过多的干预孩子的决定,就会养成替孩子做决定的习惯。当孩子长期没有机会独自做决定的时候,形成和捍卫自己看法和见解的意愿就会被大幅降低,于是养成了没有主见的性格。
儿童3—6岁这一阶段非常重要,要着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否则,当父母事事都为孩子做出决定,而孩子也习惯了这种决定后,他将越来越丧失思维的独立性,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未来成长非常不利。
如何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让孩子有主见也不难,只要我们自己是 “能让孩子有主见的父母”就行。
1.相信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主
当10个月大的孩子试图自己吃饭的时候,
你可曾尊重他的想法?
当别的孩子索要他的玩具的时候,
你可曾尊重他对玩具的所有权?
当孩子说不冷不冷,不穿外套的时候,
你可曾尊重他对冷暖的感觉?
当孩子反对甚至反抗你的时候,
你可曾将他当作一个平等的对象?
是不是看完这些,你自己就明白答案了。
你要说尊重孩子,大家都明白。但是相信孩子,有人就要问了,什么叫相信孩子?父母肯定是相信孩子的呀!
那可不一定。
孩子能够胜任那个年龄要求他做的事,只要你尊重他,相信他。
孩子不会,可以学会,学习常常通过犯错或者失败来进行,学习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比如现在外面气温30度,孩子非要穿冬天的羽绒服出去怎么办?
有的家长就会苦口婆心劝孩子不要穿,碎碎念外面多热多热,孩子自然不会听,于是两人大闹一场,搞不好孩子还要挨一顿揍。
有的家长就会说,外面很热,但是你想穿就穿呗。这样的家长相信孩子自己试验过后,就会明白什么样的气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所以不拦着孩子。
这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决定和负责;
你任何困难我都愿意帮助你,但由你来决定要不要我帮。
成人在孩子面前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说是一种教育。身体力行,潜移默化。
2.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倘若你希望孩子将来有主见、不盲从,至少在儿时要给他坚持自己看法和观点的机会,即便那是错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也请给孩子机会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不是粗暴地否定。
说实话,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你那些自认为弥足珍贵的经验,很可能已经过时了。
当孩子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时候,不妨这样说:
“你很有主见,很有想法,这很好。”
“不过,我觉得这个方法更好,你要不要考虑尝试一下呢?”
“既然你很坚持,那你就自己去试试看吧。”
“你做的很好,看来你是对的,你很棒。”
“做的不如意吗?要不要试试看我的方法呢?”
“看,这不是也做得很好嘛?”
——看,这不是很简单么?
3.停止催促
有思考就会有犹豫。孩子在做决定的时候,可能会有点纠结。但是纠结恰恰说明他在认真的思索。
所以,爸爸妈妈应该多给孩子一点犹豫的时间,不要总是催促孩子,你快点说啊,想什么呢!这样孩子就算有想法也被你催没了。长此以往,想说也不敢说了。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不妨就在安全范围内让他做一些选择,鼓励他独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了孩子绝对的尊重和选择自由的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为孩子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一点,涉及到安全问题、健康问题和道德问题上,还是需要大人监管和决定滴。咱们说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也不是完全大撒把,毕竟孩子还是没有行为能力的。
孩子是有独立生命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每个孩子生而不同,每种性格皆有好坏,真正的爱是接纳,不可能都用一样的教育方式。
做父母,从来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孩子小的时候,简单粗暴的做法当时是很有效,但后患无穷。而那些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怕麻烦的家长,则会越来越轻松。你学到了吗?
学习更多育儿知识
请将我们设置为“星标”或者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