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咸丰三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培里将军,率领四艘黑色铁甲军舰开到日本江户湾,以武力威胁幕府打开国门,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之为“黑船事件”。1862年(同治元年),日本幕府花了3万两银子从英国人哪里买了一艘船,命名为“千岁丸”,开始秘密访问清朝。访问清朝的目的,主要是打探清政府是如何跟洋人打交道的,当然也在试探清朝国内的发展情况。
平壤之战
在日本人印象中,认为清朝是一个很富有的国家。当日本船队到达上海以后,看见一片狼藉的街道,让他们大失所望。日本“千岁丸”到达上海的时候,当时的清政府正与太平天国在打仗。据说,日本人在城内还能听见隆隆炮声。在中国友人的帮助下,日本人参观了清朝的军营,他们参观时惊讶的发现,清军竟然还在使用冷兵器。所以,日本一个叫峰洁的下层武士在参观清军大营后感叹:“整个军队,像个乞丐,毫无战斗力!如果,给我一万骑兵,可以横扫整个清国!”由于清朝羸弱无力的形象,让日本人觉得清朝比起西方人简直差远了,所以日本已经萌生了侵略中国的想法。
在日本幕府出使清朝两年后,日本的幕府很快倒台,明治天皇掌握大权。1868年,明治天皇开始全盘西化,不断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工业,国力不断上升。
平壤之战
1894年(光绪二十年),朝鲜李氏王朝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就在这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进入朝鲜首都汉城(首尔),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雇用英国商船“高升”号,运送清兵前往朝鲜牙山。当商船行至丰岛海域的时候,被日本“浪速”号巡洋舰击沉,800余名淮军遇难。
甲午战争要图
由于运兵船是英国人的,日本为了息事宁人,向路透社行贿600英镑,国际舆论很快被压了下去。1894年9月15日,平壤之战爆发,中日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的交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有17000人(另一说是15000人),日军有16000人(另一说是16000人)。日军分三路进攻清军,交战没有多久,汉城玄武门被日军占领以后,清军开始阵脚大乱。
清军总指挥叶志超由于贪生怕死,举着白旗带着清军狂奔五百里,在21日泅渡鸭绿江,仓皇逃回到了中国境内。可以说,平壤之战,是中国从唐朝白江口之战有史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败给日本。一万多清军被日本打败以后,清政府已经到了自身难保的地步。
黄海海战
在平壤之战两天后,也就是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也打响了。清军3000吨以上军舰两艘,3000吨以下军舰10艘,合计12艘(李宏编著的《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役》中说是10艘。)日军3000吨以上军舰8艘,3000吨以下军舰4艘,合计12艘,两国海军旗鼓相当。
日本海军
据说,清军主力舰“定远”号下水已有12年,7年未经过检修。两军交火的时候,“定远”主炮发射炮弹时还炸了膛,海军提督丁汝昌被摔伤,一度昏迷,很久才苏醒过来,舰上的信旗也被烧毁了。交战没有多久,北洋舰队有两艘军舰被击伤起火,推出战斗。混战中冲杀在最前方的“致远”舰受到日舰“吉野”、“高千穗”等舰船的集中炮击,舰身也着了火。
就在此时,日舰“吉野”正好迎面驶来,管带邓世昌下令“致远”全速撞向“吉野”,决意与其同归于尽。“吉野”号上的日军大为惊恐,逃跑的时候发射了一枚鱼雷,击中了“致远”舰,舰船上252名官兵全部阵亡。
紧接着“经远舰”继续迎战“吉野”,随后也被鱼雷击中,沉入了海底。全舰清兵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阵亡。中国近代史专家陈恭禄在其著作《日本通史》中说:“其战胜者,亦由于将佐勇敢,临危不惊;且操练有素,发弹命中。而中国舰长,妒嫉猜忌,士卒懦弱,不知所为;舰中火药,有以细石充之,借图私利;焉得不败?”清政府不仅仅是装备差,士兵的素质也不行。
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后不到一个月,3万日军于10月24日,在鸭绿江上秘密架起浮桥,进入中国境内,25日凌晨6时,突然向虎山的清军阵地发起了攻击。鸭绿江的清军有28000人,由于不服宋庆管辖,军队毫无斗志,士气低迷。在虎山失陷以后,其他地方的清军不战而逃。日军在一天时间内,不费一枪一弹,九连城和安东县被日军占领。不到3天时间,清军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近3万人马形同虚设。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又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了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2月2日,威海卫城失守,日军对依托刘公岛的北洋水师进行水陆夹攻。11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亲自写下向日本海军军令部长伊东祐亨投降书,然后服鸦片自杀,次日殉国。2月17日,日军进驻军港和刘公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月初,日军调集3个师,在6天时间,接连攻克牛庄、营口、田庄台三座军事重镇,威胁山海关。面对日本大兵压境,清政府迫于无奈,只好向日本媾和。
《马关条约》对中日的影响
其实,日本在一系列的对清朝作战也消耗了大量的国力。日军参战的7个师团,伤亡减员达3万多人,其中死亡和残疾大约1.7万,如果清政府能继续坚持抵抗,日本迟早也扛不住。就连当年很看好中国的《泰晤士报》,都认为日本已经陷入困境,只要清政府打持久战,日本远离本土消耗不起,结果让人意外的是。慈禧与李鸿章等主和派已经丧失了继续抵抗的意志,拒绝迁都再战的建议。还给日本赔了2.3亿白银,这无疑是给日本雪中送炭。
马关条约
根据《马关条约》的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由于三国(俄、德、法)干涉,清政府又用3千万两赎回了辽东半岛的主权。日本一共收到清政府2.3亿两库平银赔款。除了赔款,日本还缴获清朝的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估计有一亿多日元。据说,日本外务大臣得到赔款以后,数着清政府的银子,开心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我们全部收入仅有8000万日元。一想到有几亿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富裕。”
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历史学家坂本太郎在《日本史》中说道:“中日甲午战争的胜利,获得相当于我国35000万日元的巨额赔款,使我国在币制方面得以确立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建立,促进了日本同实行金本位制各国的贸易,打开了引进外资的道路,奠定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基础。”可见,日本就是利用这一笔赔款,建立了金本位制度,用于发展国内经济。
美国作家詹姆斯•L.麦克莱恩的《日本史》中说道:“从中日战争前的2400万日元到1896年的7300万日元,再到次年的11000万日元。这些拨款使日本的军队规模几乎扩大了一倍,从欧洲买到足够的军舰,把日本舰队打造成亚洲水域最大的舰队。”可见,中国的赔款,足以使日本建立亚洲最庞大的舰队。
北洋舰队船员
据说,1884年清政府从英国人哪里花了140万两白银购买了一艘定远舰,花142万两白银购买了一艘镇远舰,这两艘军舰成为北洋舰队的旗舰。假如200万两白银购买一艘铁甲舰,清政府的2亿两赔款,可以购买100艘主力旗舰。而致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造价才84.5万两白银。这么算下可能不厚道,但是清政府完全可以吸取教训,再打造一个北洋舰队,和日本耗下去。但是清政府宁愿赔钱,也不愿意多购买武器。这就是清政府“宁愿外邦,不与家奴”的思想,简直暴露无遗。
我们先不说,可以买多少艘军舰,我们在这里可以算一笔经济账。按照坂本太郎的说法,《马关条约》的赔款给日本带去了3.5亿日元,日本一年的财政收入是8000万日元,清政府一次赔款相当于日本近5年的财政收入。在得到这些赔款以后,日本实行了金本位,日元直接与黄金挂钩,比当时的美元还值钱。所以,日本用这些钱,用于扩张军备、购买了工业设备和资源,并兴办教育、改善医疗等,所以日本在工业化的同时,民众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而清朝老百姓,越来越贫穷。
李鸿章访问德国
此外,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在1901年与列强又签订了《辛丑条约》,并赔款4.5亿,日本在条约当中又分到3400多万两白银。本来贫穷的中国,在清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割地赔款中,老百姓深受其害。所以,列强在攻入北京城的时候,城内的老百姓还站在一旁看热闹,有的甚至扶梯子,战争好像与他们毫无关系。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造成的结果。
清政府为何不堪一击?
日本作家陈舜臣在其著作《甲午战争》中说:“军队就好像包工合同制一样,带100人的队长,国家支给100人的兵饷。实际上,队长手下只有70人,那30人的兵饷被私吞了。侵吞兵饷的军官心里有鬼,说不得硬话。士兵们觉得受了愚弄,拒绝接受严格训练。”
慈禧太后
我突然觉得,清朝的腐败程度,和明朝灭亡时的政治腐败程度非常相似。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守卫北京的禁卫军已经5个月没有领到军饷,所以这些士兵干脆不抵抗,直接打开城门将李自成放了进来。所以,崇祯帝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北京就陷落了。所以,清朝的士兵,也是一样,领头的贪污受贿,很多士兵不愿意为清政府卖命。
清军既然腐败到了这种程度,清政府还没有引起重视。所以,清军要想提升战斗力,必须建立一套杜绝舞弊的管理制度。可是,军队的头头怕失掉既得利益,不欢迎改革。清军就是在这种腐败的基础上同日军交战的。直隶按察使周馥在战后直言:“清军失败是必然的!”
袁世凯对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可以说是痛心疾首,他说:“假如现在给我一万士兵,训练一年,一年之后同十万官军打一仗,我准能打败他们。”
袁世凯
从袁世凯的话来看,绝对不是胡言乱语。因为,清军实在是太腐败,毫无战斗力。清朝统治者,只贪图享乐,根本不重视军队的建设。如袁世凯所说,给他一万士兵,训练一年,可以打败十万官军。所以,清政府完全可以用赔款的钱招募一批勇士,装备一支西式军队,加紧训练,绝对和日本有一拼。
1896年,李鸿章出访德国,在李鸿章的建议下,清政府才想起让袁世凯组建新式军队。其实,当时的清政府已经风雨飘摇,组建新军的时候已经到了癌症晚期。清政府那种“宁愿外邦,不与家奴”的思想,袁世凯等人已经看透,他训练的新军已经不值得为清政府卖命了。所以,袁世凯不想成为清政府镇压革命的工具,直接逼迫清朝皇帝退位。假如清朝不灭亡,说不定会被列强瓜分殆尽,想想真的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