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名“夷吾”,姬姓,管氏,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年轻的时候时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深知他贤能有才干。管仲处境贫困,两人曾在一起经商,常占鲍叔牙的便宜,而鲍叔牙始终以善相待,毫无怨言,从来不与管仲计较。后来鲍叔事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事奉公子纠。由于齐国政治混乱,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了莒国。
齐桓公与管仲
公元前686年,齐国国君齐襄公(姜诸儿)被其堂兄公孙无知所杀,流亡在外的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回奔齐国即位。由于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比较近,管仲为了避免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于是骑马拦截,射中公子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死去。管仲以为小白被射死,于是放慢了行程。
公子小白抓住机会,抢先回到齐国做了国君,即齐桓公。姜小白做了国君以后,杀死了公子纠,管仲也被囚禁了起来。齐桓公想杀了管仲,而鲍叔却推荐管仲。齐桓公也不计前嫌,重用了他,并让其执掌齐国政权。齐桓公九次盟会诸侯,一举匡正天下,称霸诸侯,都出自管仲的谋划。
管鲍之交
管仲有今天的地位,除了齐桓公的重用,其实还离不开朋友鲍叔牙。如果,没有鲍叔牙的推荐,管仲可能在历史上默默无闻,没人记得他。所以,管仲就说:“我当初贫困之时,曾经与鲍叔做生意,分财利多给自己,鲍叔不认为我贪利,知道我一贫如洗。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而使得更加穷困,鲍叔不认为我愚蠢,知道天时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未遇上好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有母亲须养老。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幽囚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无廉耻,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以功名不显于天下为大耻。生育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鲍叔啊!”
齐桓公称霸
鲍叔牙曾与管仲做生意,管仲一直占他的便宜,而鲍叔牙从来不与他计较。如果换做是另外一个人,估计早已经与其绝交了。然而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有苦难才那样,所以愿意帮助他。当公子小白做了齐国的国君以后,鲍叔牙本来自己可以做齐国的相邦,但是他不贪恋权势和地位,推荐好友管仲为齐国的相邦,所以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他们不受任何影响,而成为一对好搭档。
反观300余年后的庞涓,为了自己的地位,而陷害好友孙膑,最终万箭穿心。一个帮助朋友,一个陷害朋友。人的一生朋友不在于多,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其实就足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WD123IBd4Bm1__YNUq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