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扰秦、 汉数百年之久的匈奴,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019-11-09     谋士说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雄立于世界东方,自古便有“中国定而四夷服”的说法,无数民族,或为敌,或为友,都随着漫漫的时间长河湮灭在了尘埃中,唯我中华万古长青。这些逝去的民族中,匈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伤痕,由战国起到隋朝立国,匈奴盘踞在北方草原像一条毒蛇一样伺机而动,留下了半个多世纪的烽火狼烟。匈奴,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匈奴人

相传匈奴族与早期的华夏族同源,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王室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所以司马迁称匈奴为“夏之苗裔”。匈奴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皮制的衣物,不修筑城池,不耕种土地,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匈奴人是典型的父系社会,一夫可娶多妻,甚至弟弟可娶亡兄之妻,儿子可娶亡父之妾,妇女地位极其低下。

匈奴人无姓,也无文字,说通古斯语(古匈奴语),喜好金银玉器装扮,信奉萨满教,每年春末会在龙城聚会祭祀天神祖先。匈奴人全民皆兵,无论老幼皆骑乘马匹,与一般蛮族不同,匈奴人装备精良,史记记载匈奴骑兵皆为“甲骑”,意思是都穿着金属或皮质的盔甲,精于骑射,武器冶炼与制作甚至强于汉朝,士兵们装备着弯刀、斧头、短矛及短弓、箭簇,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由此不难看出为何强盛的汉朝前期在军事上一直被匈奴占着上风。匈奴的发展及衰亡史可分为四部分,统一、发展、冲突、消亡。

匈奴统一期

在匈奴建国以前,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着。这些氏族部落互相攻伐不断,处在原始落后的蛮荒阶段,很难对中原地区造成威胁。夏朝遗族逃往北方草原后,逐渐建立起了以夏王室为核心的松散部落联盟,在中原王朝处于春秋战国的乱世时,这个联盟逐渐统一了北方草原,形成了匈奴族。到战国中后期,匈奴时常侵扰掠夺秦、赵、燕北方边境,三国无奈只得筑起城墙防御,这也是万里长城的最初来源。

匈奴单于

到公元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正式成为了一个可以与中原王朝掰手腕的狠角色,若不是李牧、蒙恬先后击败了南侵的匈奴大军,恐怕北方早已沦为一片焦土。

匈奴发展期

秦朝末年,中原战乱不断,大批工匠携家带口出塞避难,匈奴头曼单于接收了这些中原难民,而难民带去的中原冶炼与兵器甲胄打造技术也传入了匈奴。

匈奴人

不仅如此,头曼单于之子冒顿即位后开始对外扩张。在大败东胡王之后,随即并吞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匈奴别部,居河套以南),并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土地及汉之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等郡县。并对燕、代等地进行侵掠,更重要的是向西进击月氏,大败并杀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徙,使匈奴获得了优良的马场和中亚最大的铁矿、锡矿。汉高祖时,匈奴实力达到巅峰,甚至将刘邦和32万大军围困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七昼夜。

汉匈全面战争

大汉在隐忍了文帝、景帝两朝后,逐渐恢复了元气,并最终在汉武帝时爆发了和匈奴的全面战争。汉朝将星如云且国力强盛,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汉朝军队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南地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右部十万人,设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分两路出击,卫青击溃单于,霍去病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封狼居胥。两军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从汉武帝元鼎年间到汉元帝建昭三年阵斩郅支单于为止,汉朝彻底击败了匈奴。

匈奴消亡期

匈奴被彻底击败后逐渐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向中原王朝称臣,逐步内迁,融入中华民族当中,北匈奴占据漠北顽抗,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大将窦宪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会合,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

窦宪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这就是著名的燕然勒功。北单于被迫率部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其后人阿提拉纵横欧洲成无敌之态,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自此,匈奴泯灭在了历史长河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pMFYW4BMH2_cNUg6I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