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最无奈的儿子,作恶多端,父亲狄仁杰祠堂都被老百姓砸掉了

2019-11-06     谋士说

大名鼎鼎的狄仁杰,他的生祠曾被老百姓砸坏过。对于历史上这个睿智,和善的老人形象而言,狄仁杰的生祠被砸,这种事情是让人无法理解的。

而在我们的印象中,狄仁杰是一位嫉恶如仇,断案如神,为人正直,爱民如子的大清官,官至宰相,却心系百姓,辅国安邦,功不可没。在狄仁杰担任魏州刺史时,政绩斐然,人民安居乐业。

武则天

那砸生祠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了?狄仁杰为何拥有这些生祠呢?原来狄仁杰再官拜宰相以后,结果出了一些事情,被贬为县令的他正好遇见契丹人入侵,武则天把他提拔成魏州刺史,这个时候狄仁杰不仅完美的解决了契丹人的入侵,而且还把这个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当地老百姓崇拜狄仁杰,所以建立了这些祠堂,用来表示对于狄仁杰的尊重。

说到狄仁杰生祠被砸,还得由他的儿子说起。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有一个不太好的地方,就是裙带关系影响很深。狄仁杰有三个儿子,狄光嗣,狄光远,狄景晖,他们都因为狄仁杰的原因入朝为官,长子狄光嗣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曾任职淄、许、贝三州刺史。次子狄光远很有孝心,官至州司马。

由于古代官员任用时还是比较注重避嫌的,所以我觉得可能是狄仁杰觉得自己在魏州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主动举荐小儿子狄景晖前往魏州担任一官半职加以历练的,毕竟狄仁杰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比较省心,大儿子还得到过武则天的夸奖,唯独这个小儿子口碑不怎么样,到了魏州,也许会瞻仰一下老爸的功绩,兴许会有所改观。

狄仁杰的无奈

但是狄仁杰的三儿子狄景晖,就没那么让狄仁杰省心了。他也依靠着狄仁杰的名望入朝为官,他外派就职的地方,正是狄仁杰曾经担任刺史的魏州,最开始狄景晖也还算规矩,为官谨慎,比较清廉正直。但是随着官职步步高升,狄景晖就开始放纵自己,特别是在狄仁杰做了宰相之后,他在魏州的权势更甚,贪污腐败,欺行霸世,一个妥妥的黑恶势力,整个魏州被他祸害的鸡犬不宁,老百姓们更是对他恨之入骨。

狄景晖在魏州犯下了累累罪行,但是由于他的父亲是狄仁杰,乃当朝的宰相,很多官员并不敢得罪他。狄景晖在狄仁杰面前又很会做面子工程,狄仁杰并不知道他在魏州的所作所为,狄仁杰的属下们也不敢把实情告诉他。但是这样事情放到老百姓的眼里,就变成了狄仁杰在包庇狄景晖,于是,魏州的百姓一怒之下,便将为狄仁杰所修建的生祠给砸了,也许此时的狄仁杰在他们眼中看来,不过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狄仁杰最后还是得知了这件事情,他非常的气愤,他要求狄景晖罢官回乡,并让朝廷停止了发放狄景晖的俸禄。

元芳,你怎么看

养不教,父之过。这件事还真不能怪魏州的老百姓,狄仁杰虽然是一代名臣,为官清廉,但是却没有教育好狄景晖,也差点让自己晚节不保,狄仁杰在这之后,也这样告诫了狄景晖:"贤者当举,贪者当罚。这是用人之道,兴邦之法。"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狄仁杰是一位大公无私的好官。

其实百姓也不是恨狄仁杰,只是恨他生了个这样的儿子,虽然狄仁杰的一生几乎没有污点,但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却为自己抹黑不少。

像这种因为怨恨儿子,便将气撒到父亲头上的事,虽说有,但也绝对不多,之所以在狄仁杰这里表现的这么明显,主要还是因为狄仁杰的名声太好了,而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容易被苛求,百姓自然就更容易将气撒到他身上。

即便到了如今,也是这个样子,对你的期待越大,反差越大,那么反应也就越大,更遑论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狄仁杰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V1EPm4BMH2_cNUgwr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