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成为太上皇后为何把持朝政不放,他真的只是贪恋权利吗?

2020-01-19     谋士说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是太上皇,其实就是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一般都是说传位后依旧在世上的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嬴政的父亲子楚,第二位是刘邦的父亲刘煓,其实历史上太上皇并不常见,我们比较熟悉的可能就只有唐高祖李渊和清朝的乾隆,在几个太上皇中,乾隆是中国最后一位太上皇,同时也是权利最大的太上皇,一般太上皇在退位以后的都会选择放权给新皇,可乾隆即便退位也要掌控朝政,他如此做法真的是因为贪恋权利吗?

乾隆帝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清高宗),对于乾隆大家褒贬不一,有的人觉得他奢靡至极,败光了康熙留下的金钱,但也有人觉得他是一位伟大的帝王,在位期间武功繁盛,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他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皇帝,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位时期的确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否则后世也不会说“康乾盛世”。

乾隆的母亲的地位并不高,这一点从史书和各个影视剧中我们也能发现,不过乾隆自身却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在幼年之时便得到了祖父康熙的喜爱,专门留他在身边教养,要知道康熙的儿子何其多,孙子孙女更是数不胜数,幼年乾隆能得到他的看重是很不容易的,这也让雍正在储位之争上有了一定优势,雍正继位之初便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𫔎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乾隆继位非常顺利,父亲一直都看重他,继位之初便立了他为储君,又派了最好的老师去教他文化知识和骑射,所以乾隆被培养的文武双全,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乾隆继位,他继位之后做了很多事,先是收买人心,“攘外必先安内”,他为了收揽人心,放了自己父亲长期监禁的政敌允禵等,并恢复了他们的爵位,在他们被折磨的心力憔悴的时候放了他们,这些人对乾隆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

乾隆帝

搞定了皇家矛盾自然也就该解决外面的事了,乾隆坚持平定边疆叛乱,乾隆三年五月,派张广泗讨平贵州苗乱,乾隆四年二月,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上表请求以阿尔泰山为界,为清准议和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乾隆五年十二月,张广泗率军彻底平定广西、湖南的苗民叛乱,不仅如此,乾隆还改正了雍正时期的一些错误,雍正迷信丹药,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可乾隆并不信这些,所以把宫中那些僧人都赶了出去,针对耗羡归公和摊丁入地中的失误,乾隆帝也予以纠正,在康熙和雍正打下的基础上乾隆继续发展,在乾隆中期,整个社会经济呈现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

都说“盛极必衰”,乾隆中期国力达到了顶峰,不过从那以后,国家便走上了下坡路,乾隆和历史上很多帝王一样,见到自己创造的盛世有点飘飘然,不但大兴土木,六下江南耗用国家人力物力,贪污之风又开始盛行,他最宠信的臣子和珅便是清朝第一大贪官,乾隆自身也是一个喜欢奢侈之人,多次巡幸各地,游山玩水,靡费特甚。他大兴土木,任意挥霍,耗费了大量的国帑,清王朝由盛到衰,对于他晚年退位不愿放权一事大家也是不能理解,我觉得其实有这三方面的原因。

嘉庆帝

一:乾隆退位并不是自愿的,而是逼于无奈

乾隆从小养在康熙身边,对康熙非常敬重,继位以后为了表示自己对爷爷的敬重,所以做出承诺自己在位时间绝不超过康熙,其实康熙也算是在位时间比较久的皇帝了,在位六十一年,那时候乾隆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久,在当皇帝的六十年后他不得不退下皇位,毕竟作为帝王肯定不能出尔反尔,不过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他退位是逼不得已的。

二:嘉庆不是乾隆心中储君最好人选

嘉庆可不像乾隆,从小就被当做储君培养,在乾隆之初完全没有立他为储君的意思,刚开始乾隆看重富察皇后的儿子,只可惜两个孩子都没有活下来,乾隆把两人都追封为了太子,在乾隆中期的时候乾隆又看重五子永琪,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子,乾隆把他当做储君培养,没想到永琪也没熬到继位便死了,从此以后乾隆不愿在提立储之事,在六十多岁之时没有办法才选择了嘉庆为继承人。

嘉庆立为储君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优秀,而是乾隆看重的皇子都去世了,因为讨厌继后,更不愿立继后之子为储君,剩下的选择便只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在这四个人中,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虽然不怎么出众,但是相对于其他三个人,他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三:乾隆想要磨炼嘉庆

在第二点中我们也说了,嘉庆并不是很优秀,若是把清朝江山直接交给他,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呢?对于嘉庆的能力,乾隆其实是不放心的,为此乾隆不放权也是想要磨炼他一下,不得不说乾隆也是用心良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0QuwW8BjYh_GJGVk3b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