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孩子是否整天宅在家里玩手机不出门,不爱交朋友,不喜欢参加社会活动,更不喜欢出去运动,甚至有时候结交不良的青年,离家出走?
孩子有这些表现,其实是孩子的社交出现了问题,走入了困境。
今天我将和你分享如何帮助青少年打破社交的困境,带你找到突破的方法。
社交焦虑障碍大多起于13~19岁的青春期,正是人的社交发展阶段,由于害怕和回避社交,学习的机会与社会技能的锻炼机会减少,生活质量明显受损,在情绪表达、社会功能和生命活力三方面的功能,出现问题和局限。
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症状可能持续6个月以上,或者持续整个青春期。往往伴随着成绩下滑,拒绝上学,口吃,爱发脾气等表现。个性有一定缺陷的青少年孤独,自卑,焦虑,人际关系受到很多的挫折。
1.过度保护封闭式的教育方法
很多父母坚持一心读书,只要要求孩子学习好,没有注重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每天将孩子锁在书本中,弱化了孩子的个人能力,导致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出现萎缩。
有些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什么都不让孩子尝试,让孩子严重缺乏交往的经验和社交交往的适应能力。
2.父母过度忙碌或者管教过严
缺乏父母陪伴,孩子生活在指责的氛围下,孩子内心严重缺乏爱。导致孩子后期一旦得到社会的同伴的认可,便开心不已,不自觉的想融入那个能让自己得到满足的群体,这样孩子很容易陷入不良的社会群体中。
有一位妈妈来咨询说,孩子读小学时是班级前5名,因为太忙,经常出差,把孩子放在全日制的中学,周末孩子才回家。结果读到初二时,发现孩子的周末不回家了,竟然和一些社会的小混混去网吧。后来把孩子接回了家,晚上不让他出去,他居然发飙摔东西。慢慢的他变的不和妈妈说一句话,不出去活动了,天天就在房间里面玩游戏。
这位妈妈的思想还停留在孩子小学很乖,学习成绩很好的阶段,忽视了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的阶段。孩子面对学习和心理生理上的压力,内心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希望有人倾听他内在的喜怒哀乐。孩子与父母代沟大,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产生的冲突,沟通的困难,再加上父母忙碌忽视了孩子,双方的感情越发疏远。
当孩子接触到社会的朋友,人群的性格、价值观与他有点类似,他会被同伙认可、关心,孩子很容易被同化。父母发现后还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孩子关起来不让出门,反而加剧了孩子暴躁的情绪,内心更加的焦虑,慢慢的开始封闭了自己。
3.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结构不全
如父母离婚分居,长期夫妻生活冲突不断等,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心情。造成孩子的情绪不稳定,冷漠,自卑,影响与他人的交往。
4.沉迷网络社交,脱离现实
长期过度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会直接弱化孩子现实世界中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变得不喜欢和他人说话,害怕生人,有交往的障碍。
如果孩子每天沉迷网络超过5个小时,很有可能会产生关联性的作用,容易出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外化的心理问题包括发泄、难以集中注意力、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内化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
5.个人因素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开朗、外向,容易得到友谊;而有些孩子天生内向、害羞。
6.父母的行为能力的影响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父母的性格及日常社交的行为能力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性格是遗传的,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效仿父母的行为和处事的方式,这也造成了孩子和父母的社交能力往一边倒的现象。孩子从小便开始模仿了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社交有缺陷,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7.青少年时期的自然属性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迫切希望与人交往,得到尊重和认同。一旦内心没有得到满足,很容易产生心理的焦虑,影响人际的交往。
之前接触的一个个案中,有一位高中女生总是精神紧张,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她。每次上自习课的时候,她总是听到别人的声音,就认为别人在嘲笑她,但她又不敢去跟别人确认真实的情况。很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内心觉得很累。
女孩会有这种心理,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不能真实认清自我。这个女生正处于个体发展的初期,需要通过与人交往,让自己逐渐进入社会。
青春期的到来让她有了强烈的成人感,迫切希望交朋友,觉得与人交往可以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让自己感到有成就感和快乐。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通过与别人交往来确认自我形象,实现自我的价值。
一,营造好的家庭氛围
多陪伴孩子,夫妻恩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少说话,多一点眼神,肢体的动作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态度和沟通模式,注意自己平时的社交方式和社交圈,给孩子好的模仿示范。
二、给孩子内心力量
多引导孩子体验社交活动,让孩子在社会、自然和自我探索中有成就感和喜悦感,获取内心的力量。
三、吸引力法则
带领孩子结交积极向上的群体,正面的人具备有天生的吸引力,孩子自发的向他学习,变得活泼开朗,阳光运动。
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一些自卑的孩子,父母可以让孩子画自画像,正确的认识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点,并大声的念出来,以此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还可以尝试其他鼓励式的方法,比如:
想象消除法,引导孩子想象得到别人的称赞,和别人一起交往。
角色扮演法,利用空椅子进行演练,想想对面空椅子是位朋友,主动打招呼。
与人交往代表着孩子走入社会环境,父母过度忙碌或忽视自己的交友观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交际的对象。错过了童年时期的教育,不能再错过青春期阶段的教育。父母教育的失误,最终都会由孩子一生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