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
你用它写诗,他的生活就是诗;
你用它画画,他的人生就是画;
你用它抹灰,他的世界就会灰暗。
你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样!
国外网站发布了一组父母不良教养方式的漫画,刷爆了Facebook。
这10张漫画戳中了许多父母面临的亲子关系痛点。
看过漫画才知道,生活中孩子很多难以理解的行为背后,原来都有答案。
只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往往不自知:孩子的问题,根源出在父母身上。
孩子的每一次打扰
是在呼唤你的爱
孩子的每一次打扰,都是在呼唤爱。
当你在忙着做自己的事,忽略了孩子,他就会在旁弄些小动静来打断你的工作,让你足够注意他。
而父母有时候就会用一句“走开,没看到我正忙着吗?每天什么都不会,就只会捣乱!”硬生生地将孩子从自己身边推开。
当一个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无关反应,甚至是漠然无回应,会产生巨大的虚无感,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自我支离破碎。
孩子的打扰往往只是在呼唤你的关注和关心,他们需要从你的关注中感受爱意。
请珍惜孩子的打扰,务必做到及时回应,对孩子的爱毫无回应,比语言暴力更有杀伤力。
等到孩子长大后什么都会了,可以照顾好自己的时候,就不再那么需要你了。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请珍惜孩子需要你的每分每秒。趁着他还需要你。
你不知道
爱撒谎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当孩子犯错时,为什么会撒谎?
因为他知道一旦说出实话,将会面临来自父母的吼叫,指责、甚至是打骂。
孩子为了逃避责骂和处罚,而说出谎话。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曾说到:如果孩子跟你说谎,说明孩子没有把你当做不幸的分担者。
当恐惧占据了孩子的内心,他们自然失去了正确解决问题的理智,撒谎掩饰就成了一种本能的选择。他们宁可自己承担犯错后的愧疚感,圆谎的心理压力,也不惜对父母撒谎。
孩子错了,可以改,而亲子关系一旦产生隔阂,却需要更多时间来治愈伤痕。
伪挫折教育
玩坏了孩子的自信心
中国式的打压教育,向来崇尚让一个孩子学会独立坚强。可这种对孩子没有鼓励和表扬,只有批评和嘲讽的“打击式教育”,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焦虑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学会“72”变,没有人能来替他扛过“81”难。
事实是当父母试图用打压来增加孩子对挫折的“抵抗力”,往往用力过度,伤及无辜。
打击式教育最大弊端,就是会导致孩子强烈的自我否定!!
不管做得多好,孩子总会下意识的挑自己的毛病;丝毫不敢放松自己,生怕听到别人的批评;总是无法说服自己,心安理得的接受赞美和夸赞,他们无法自我欣赏,永远觉得自己配不上拥有的一切。没有价值感和归属感。
过多的插手和打压,只会养育出一个自卑的孩子。
一个时长被父母打压,未曾感受到认同的孩子,怎么能自信起来呢?
试问,他从哪里获得自信呢?
孩子没主见
是父母惹的祸
为什么不要在公众场合教训孩子?
你以为你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处事,却让他在众人看热闹的眼光里抬不起头来。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七步,其中之一就是让孩子当众出丑。
在人们的意识中,当父母在面对子女的时候,似乎就觉得,不管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作为父母的,教育儿女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说,有的父母,打骂儿女,都可以丝毫不顾及场合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自尊心如果被碾碎,就会成为一道难愈的伤疤。
孩子也要面子,孩子的面子需要父母去尊重和保护。
就算孩子真的做错了,关起自家门开始教育,没人说你半句不是。但在大街上对孩子骂骂咧咧,谁都看不过去。
懂得给孩子留面子的父母,才能养出自信、有出息的孩子。
身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的认同与肯定,会让他们将“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面子,转化为“自爱、自尊、自重”的里子,一路披荆斩棘,迎向未来。
父母的控制欲
是一个孩子的灾难
很多父母对孩子有着很强烈的控制欲,父母用这种控制欲,来规范孩子人生道路。
小到孩子穿什么衣服,买什么玩具;大到孩子读什么学校,从事什么工作。
这种建立在控制基础上的爱对孩子来说,是前行路上沉重的枷锁,《小欢喜》中英子因为母亲强烈的控制欲得了抑郁症,甚至要跳海自杀。
黄执中在节目《奇葩说》中说过一句话:
一个孩子完美的人生,是拥有选择权。
一个能决定自己人生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了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
一个能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的父母,是明智的,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控制欲,敢于让孩子过自己的人生。
无底线的溺爱
只会养出“巨婴”
惯子如杀子,溺爱不是爱。
在中国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磕着碰着,不敢让他接触自立,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用心血铸成了一个个象牙塔。
当他走向社会的时候,社会还会宠他吗?当他工作的时候,会有人去帮助他完成工作吗?他该如何与朋友同事相处呢?
看过这样一句话,爱的本质不仅仅是我对你好这么简单,而是我愿意奉献自己,让你成为你自己。
为什么说溺爱不是爱?
因为这种爱是偷懒的,没有思考没有斟酌,没有动用到真心。
当你打着为孩子的名义,替孩子把所有事都给办了,最终的结局是只养出一个终生依附父母、不能自己独立生活的巨婴。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巨婴”,他们有着成年人的身体,但精神却还未断奶。
他们极度自私,毫不独立,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奉献,只知道横冲直撞不管后果,只知道需要他人宠爱担不起任何的责任。
我想,我们每个父母,应该都不希望把孩子养成“巨婴”吧。
嫉妒心重的孩子
背后一定站着爱比较的父母
隔壁小孩悠扬的钢琴声传来,优美动人,每次参赛之后拿到的钢琴证书令人眼红不已。于是,你就对孩子说教起来,“你看看邻居XX多优秀”。
每一个总爱在孩子耳边提起“别人家孩子多优秀”的父母,本心一定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
父母认为自己是良苦用心,而孩子认为父母在贬低自己,否定自己。
孩子的嫉妒心后面藏着一句没说的话:
“我没有他们那么好,那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
一个优秀的孩子从来不是比出来的,而是用心养出来的。
关于这点,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每个爱发脾气的孩子
都在寻求你的关注
儿童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研究发现,孩子需要从父母的关注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孩子宁可被父母提醒,唠叨、责骂也不想被父母忽视。
常常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不得不用错误的行为,快速引发父母的关注。
来证明自己是被父母所在乎的,是被父母所在意的。
你的修养
就是孩子的教养
你用命令的口吻指挥孩子做事情,那孩子自然有样学样。
孩子没有从家长的身上学会尊重,自然不能明白如何尊重别人。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你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父母的人品往往会像病菌一样往下传,最后孩子的三观和行为模式,保证都是父母骨子里的精髓。
熊孩子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熊父母教出来的。
孩子的真心话
只说给能懂的人听
很多父母都会疑惑,什么时候起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世界,父母被隔绝在外进不去。
孩子的喜好我们不知道,孩子谈论的话题我们插不上嘴。
为何不反思一下自己,当孩子兴致冲冲跟你分享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时,你是不是脱口而出一句:
“怎么都不好好学习,天天玩物丧志!”
孩子自然认为跟你说那么多有用吗,还不如不说,省得讨骂。
经作者同意本文转自“小木家成长”,感谢分享。
糟糕父母群像可能有你有我,
当这些问题已经发生,我们能做什么?
孩子的成长不可逆,
与其说养育孩子不如说是养育自己,
育儿育己的家长课堂等你来!
爱之沐家长课堂,目前开放报名
讲师介绍
她是一个小学生的妈妈
喜欢家庭教育
于是跑去拿了
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
美国正面管教学校讲师
的双证书。
喜欢读书
于是去升级打怪
成了三级拆书家
喜欢帮助别人学习
于是去全国训练营做教练
成了金牌RIA训练营教练
喜欢塔罗,于是成了塔罗师
非暴力沟通学习者、践行者
断舍离学习者、践行者
全球环保超市合伙人
持续收入创业家
总之
她在用自己本身
活出生命的真实与热情
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像治病一样,吃个药片病就能好的。
而是像愚公移山一样,孩子出现问题就是一座山,家长一点一点纠正孩子。
唯一的区别就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山小一点,好移,等孩子长大了,山已经长得好大了,这时候想移山,就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了。
没有人是天生的父母,
后天的学习,决定了你是否能平和喜悦并带给孩子的一生幸福。
爱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周末班:11月30日起每周六上午9:00---11:30
地点: 张店区橡树湾东门爱之沐家庭教育(宏仁堂药店二楼)
费用:2300元/人。
优惠措施:转发朋友圈报名1800元/人;
老学员转介绍:1800元/人;
夫妻同报:3000元/2人;
复训每次199元场地茶点费。
号外: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正面管教,
每一期为在职幼儿园一线老师提供一个免费名额,
仅收500元材料成本费用。
名额按报名的先后顺序确定。
开课人数: 小班授课,上限12人
课程适合对象:
对教育孩子有困惑,希望用既不惩罚也不骄纵,和善而坚定养育孩子的家长和老师(孩子适龄0~18)
其他说明
1、缴费
一旦缴费不能按时或者全勤上课,无法单独补课。可采取参加复训的方式继续参加之后的班级上课。
2、调课
如讲师有特殊情况(外出培训等),会跟各位家长协商调整时间或将课程顺延一周;
报名流程:
1、添加讲师,咨询疑问
2、缴费
报名成功后,家长提供姓名+电话。
3、课前准备
讲师建立微信群,相关答疑解惑群内跟踪学习,请注意查微信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