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推荐,我也是醉了。
好吧,冲着那些老戏骨的演员阵容,我入了坑开始看《庆余年》。
不想却被郭麒麟圈了粉,可爱至极。
看他与父亲的相处,真的看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缩影。
我的家长课堂当中,还真的有很多爸爸参加,其中很明显父亲的威严管教非常普遍。
爸爸想扮演的角色一般是,不轻易出手,一旦出手,就要见到效果的那种。
所以爸爸在家中,不曾给孩子太多细致的关注,都是做重大决定或者强调关键问题才出现。导致孩子跟自己的亲近感不强,距离感却越来越强烈,虽然很尊重很怕但并不能互相感受到彼此的爱。
父亲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在亲子关系中,最难相处的恐怕就是父亲和儿子。之前网上还有一个段子,说儿子和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
那么,“陌路父子”的尴尬境遇该如何破除?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
3条建议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正处于此类境况下的爸爸们。
1、父亲要破除“心魔”,视孩子为独立个体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命的延续,但孩子不是家长的复制品,更不是父母用来实现自己未达成心愿的工具人。
父母可以给孩子积极的引导与帮助,但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限定孩子的发展,批判孩子的想法与喜好,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思维去生活。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人生,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予以支持。
2、多和孩子互动,有温暖有交流
以范思辙父子为例:之前因为范建对范思辙过于严厉,致使范思辙一看到范建就犹如老鼠见了猫,大气都不敢喘,父子不像父子,家中也无温情可言。
后来范建冤枉范思辙,罚他下跪许久,误会解除后,范建允许范思辙提一个请求,作为补偿。
范思辙提出:想让爹陪他推牌九,还要玩钱……这个请求虽然调皮,但一家人难得的聚在一起游戏,彼此的情感也在悄无声息中逐渐加温。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也不是施威的地方,而是温暖的港湾,是快乐的温巢。
父子之间,应该多沟通、多交流,用心经营,这样才不至成为同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3、家里没有尊卑,只有对错
还以范思辙父子为例:范建误会范思辙,罚他下跪,虽然破天荒的陪儿子推了牌九,但他自始至终没有对孩子说出那句“对不起”。
面对长子范闲的质问,他回答:“天下哪有父亲给自己的儿子致歉的道理?!”
在封建社会,父为子纲,父亲就是天,父亲永远都是对的,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现如今,这种保守且束缚的思想观念早已不再适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正在逐步健全自己的是非观念。
家长需要明确生活中的对与错,不要因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权威性”,而拒绝承认错误。
人无完人,犯错不要紧,关键在于是否敢于认错、是否勇于改正。
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的家长,更容易获得孩子的尊重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