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
昨天孩子过生日,家人聚会,难免感叹孩子成长是多么的快。
之后的闲聊围绕孩子长大后的变化,有欣喜也有无奈。比如,欣喜的是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更有想法了。无奈的是,孩子长大后,兄妹之间的相处不如以前融洽亲密了,似乎因为都有自己的主意而渐生了一些嫌隙。
这份无奈背后带着一份想要结局问题改善关系的冲动,因为不知所措而纠结无奈。
后来,奶奶说了一件事。金先生小时候很懂礼貌,见人就打招呼,“叔叔好,阿姨好,奶奶好,爷爷好”,声音洪亮,笑容灿烂,十分受长辈的喜爱。
但是,长大了,似乎不懂礼貌了,见人不热情不主动了。奶奶当时十分不理解,好好的孩子,怎么突然变成这样。金先生自然有他的理由,“如果,我那么大个子,还傻傻的又笑又喊,等别人夸我懂事儿讲礼貌,你不会觉得我有问题?”
一家人哈哈大笑,觉得很有道理。
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它该有的样子。我们的成长,就是一边丢弃,一边重拾。
请求
上午读书会,我讲非暴力沟通的请求帮助。
请求帮助的要点在于明确具体,然后是句式要用征求意见的态度和句式。
在带大家练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习惯性的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在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总是会加上很多理由。
比如:妈妈今天工作特别忙,还要做饭,等会儿你去上课时间不够用了,你能帮我去买个馒头吗?
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请求,帮我去买个馒头可以吗?
前面加了那么多修饰,目的是为了什么?
是不是在感觉我摆出来的理由真的特别合理,你帮我也是理所应当的呢?
就是为了让别人答应你,我们很有心计的在使用套路。
同时,我们带着的期待也是很大,因为自以为理由无懈可击,对方不能拒绝。也即是说,别人的拒绝会给自己很大的打击。
这个案例的主人公,当时表达被孩子拒绝的时候内心很受挫,很崩溃,难以接受。
同时另外一个案例,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主人公外出办公,回到办公室积压的工作让自己忙到没空给自己倒杯水喝。实在无奈的情况下,给同事信息,“我现在很渴,能帮我倒杯水吗?”没一会儿,同事端进一大杯水,而且是很贴心的温度刚好入口。内心感动之余,同时也很庆幸,庆幸自己敢于直接表达。如果按照原来的习惯,肯定会摆出一大串当时的忙乱无法脱身,无法去倒水喝的理由,同时简单一句请求帮助,自己的期待也降低了,就算对方拒绝自己也能接受。
饱含理由的请求,看似是为了让自己的请求更合理,更容易被接受,实际上暗藏着不容拒绝,一旦被拒绝,自我价值感将非常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