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企业活得最长久

2019-12-02   啸瞰风云

​什么样的企业最有可能基业长青?你可能马上会想到《财富》周刊里的那些明星公司,比如苹果和谷歌,或者历史更悠久的宝洁、丰田和可口可乐等等。

如果再问你一句,使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是什么?商学院教授会给出持续增长、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包容并蓄等答案。的确,优秀的企业大多具备以上特征,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也经常把打造百年老店作为自己的目标。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活的最长的企业,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行业巨头,而是那些名不见经传,小到你连名字也没听说过的企业。它们的寿命已超过百年以上,有的甚至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

有趣的是,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两个国家,一个在日本,一个在德国。

据一项研究显示,在全世界拥有200年以上历史的企业中,有超过一半都是日本公司。在日本,经营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竟多达三千多家。其中甚至不乏一些超过500年,甚至1000年的“老古董”。

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有一家全世界最古老的酒店,它的名字叫做“西山温泉庆云馆”,创办于公元705年,迄今已有1314年的历史了。

日本还有一家老企业也颇有名气,叫做“金刚组”,专门负责修建寺庙的,它的寿命更长,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日本还有全世界最古老的餐饮店,叫做一文字屋,公元1000年创立,位于京都的一座神社旁,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

在日本,类似这样的“骨灰级企业”还有一大堆,卖铁锅的、卖酱油的、卖佛具的、卖扇子的,各种各样······

说完了日本,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国家——德国。相比日本,德国两百年以上的企业要少很多,不过也有800多家。德国有一家制鞋公司,名叫Eduard Meier,过去专门给王公贵族做鞋子,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德国还有一家叫做“维森啤酒”的酿酒厂,创建于1040年。在德国,历史超过300年的酿酒厂竟有70多家!

问题来了,这些企业为何能经久不衰呢?是因为他们特别善于创新,还是在经营管理上有什么过人之处?答案可能会让你失望。

这些企业之所以走到今天,恰恰是因为没什么变化。正如那家叫做一文字屋的小店,一千多年来,它只卖一样东西,那就是烤麻糬。

盘点这些百年老店,你还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其中有不少从事食品和餐饮行业。

我们以日本为例,维持百年以上的企业有34%从事食品制造,尤其以酿酒、糕点与餐馆居多。食品企业能够活到现在似乎不难理解,很多店铺都是家族经营,掌握着某种独门秘方,由父子或师徒世代传承延续至今。然而,这些企业的规模都不大,有的仅仅是个小店铺而已。

除了食品和餐饮业,旅馆行业也是百年老店的聚集地。前面说的西山温泉只是其中的代表,此外,日本还有五家历史超过1000年的旅馆。在世界范围内,德国和瑞士也有众多古老的旅馆。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这些旅馆已经成了所在城市的旅游胜地。

除了食品和住宿,百年企业还有不少集中于工艺领域,且大多是小众化的工艺品。比如,日本有一家名叫佐藤的公司,专门出售殡葬用品,已有近400年历史。德国有家名叫 Ammerndorfer的公司,专门生产一种磨,磨在过去被人用来碾碎食品,如今,这家企业也有500多年历史了。

很显然,它们都不可能登上《福布斯》杂志,也不太会引起商学院的兴趣。媒体更关注的,是那些科技巨头或者金融大鳄,而不是这些坐落在街角或者村镇里的小店铺。

这些企业能够生存那么长的时间,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首先,它们大多位于某个利基市场,服务于当地或特殊领域的消费者。

比如1400多年的金刚组,它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公司,长期垄断着日本的佛寺建筑市场。日本还有家创办于公元587年的花道企业,名叫池坊花道会,专门从事插花,针对非常小众的人群。

其次,这些企业在某个领域长期深耕,很少去转型,经过好几代人的传承,积累了深厚的工艺水平与制造技术,在当地拥有良好的口碑。

第三,大部分百年老店从不扩张,满足于做一家“小而美”的企业。数百年来几乎是零增长。它们的商业模式也很简单,前一代人和上一代人的经营风格没有多大区别。

第四,企业的规模都很小,员工人数不到300人的公司超过90%。如果不去当地旅游或关注新闻媒体的报道,你永远不会知道它们的名字。

最后一点,很多企业都从事着最古老的行业。无论食品、酿酒还是旅馆,它们不太容易受到时代变迁和技术进步的冲击。很多食品配方迄今仍沿用着老祖宗的做法,一些企业甚至刻意回避与现代技术发生关联,对他们而言,离工业时代越远,就越能给自己增添吸引力。

然而,仅凭这些还无法解释,为何那么多百年企业位于日本与德国,而不是其他古老的国家。

有人首先会想到所谓”工匠精神“。的确,直到今天,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在全世界仍然首屈一指,日本与德国产的商品,始终是品质的代名词。

关于日本的百年企业,经济学家后藤俊夫曾做过详细的研究,后藤俊夫指出:日本很早就摸索出了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从人事、财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均领先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

此外,家族企业的基因,也使得经营者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产,格外认真对待。在经营策略上,日本企业始终奉行“量力经营”,不扩张,不折腾,老老实实坚守本业。小企业很少从外部引入资本,只为把经营权牢牢地抓在手里。

德国的情况和日本相似,德国企业也以家族化经营为主,而且它们普遍拒绝上市,长期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不受资本市场的左右。比起直接融资,德国企业更喜欢间接融资,主要由当地的小银行和储贷银行提供贷款。

后藤俊夫的总结很有道理,但他可能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麦肯锡曾对德国与日本的传统行业开展过调查,结果发现,这两个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区垄断。

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德国的酿酒业举世闻名,这里有众多百年老店,啤酒更是声名遐迩。奇怪的是,德国作为啤酒的消费和生产大国,生产规模竟不到美国的一半,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出在德国的啤酒厂商,这个国家共有1000多个小型啤酒厂,而美国只有六十多家。这么多德国啤酒厂,为何产量加起来仍远远不如美国呢?原因很简单,德国的啤酒厂都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

每家厂占据着一个地盘,每家的地盘上不允许别的厂家进入。结果,德国啤酒始终没有全国性的大品牌。各啤酒厂只服务于当地市场,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没有规模经济,产能自然就无法扩大。

在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日本有这么多历时长达百年的食品企业,但所有食品厂加起来,产能只有美国的32%,但日本食品厂的数量却是美国的三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食品行业的低效?

答案还是四个字:政策保护。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日本当地的食品企业能够获得垄断,其他地区的食品无法进入这片市场。关东地区的糕点要想进入关西地区,几乎比登天还难。同样的,日本人对外国进口食品也实行严格管控,光是食品检疫就要花十天时间,这自然令外国厂商望而却步。

所以你看,无论是德国的啤酒厂还是日本的食品厂,他们就像一个个封建诸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别人拒之门外。对于市场而言,垄断是一种效率损失,因为它减少了产量,提高了价格,无益于消费者。但日本与德国的这些小厂家、小作坊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到现在的。

你可能会问,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也许和两国的历史基因有关。

德国曾长时间处于分裂状态。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由上百个公国、诸侯与自由邦组成,直到19世纪才归于统一。凡是去德国旅游的人都会发现,每座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城堡,那正是当年诸侯们为自己盖建的。

而日本也差不多,日本很多城市都有一座被称为“天守阁”的建筑,天守阁就是当年诸侯们用于防备外敌的碉堡。各地的大名拥兵自重,形成一个个半独立的小王国。为了有足够的税收扩充军备,诸侯纷纷在辖区内发展工商业,今天我们看到的那些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都是从那时候发展起来的。

关于百年企业的话题就聊到这。你会发现,这些企业得以基业长青,并不是因为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它们大都很平凡,很渺小。从规模上看,它们仅仅是商业世界里的细胞,能够生存至今,除了自身的经营得当,还得靠一点点运气。

同时我们还得注意,一切专注都是有代价的。当今天的企业家们高喊着“匠心”、“执着”、“专一”的口号时,请不要忘了,任何成功,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正是企业所生存的土壤,造就了它今天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