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第四回》中,天庭招安孙悟空,玉皇大帝官封其管理御马监的【弼马温】一职。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当心高气傲的孙悟空偶然知道【弼马温】乃“芝麻绿豆”的卑贱小官以后,恼羞成怒,大闹天空,暴打天兵天将,自封“齐天大圣”。
在取经途中,猪八戒和孙悟空斗嘴,经常破口大骂“遭瘟的弼马温”。甚至连各路妖怪都时不时嘲笑这段“黑历史”,总是让孙悟空气得挠耳抓腮,暴跳如雷!
当过“弼马温”,成为齐天大圣讳莫如深的“人生污点”!
在中国历史官制中,确实有“御马监”的编制机构,但并没有“弼马温”这个官职。虽然,“弼马温”是《西游记》作者虚构,但并非无中生有。
其实,这跟古代“猴避马瘟”的习俗有关,故“弼马温”实乃“避马瘟”的谐音。
“马厩养猴,能避马瘟”在古代文献的记载非常多,如: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
(梁)陶弘景《名医别录》:系猕猴于厩,避马瘟。
(宋)梅尧臣《宛陵集》卷十二《咏杨高品马厩猢狲》:尝闻养骐骥,辟恶系猿猴。
(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六引韩鄂《四时纂要》: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避恶,消百病,令马不着疥。
(南宋)洪迈《夷坚三志·辛》卷四《孟广威猕猴》条目:好养马,常蓄猕猴于外厩,俗云与马性相宜。
(明)喻仁、喻杰《元亨疗马集》:避瘟疫气,用猢狲。
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也频见“马厩养猴”,“马、猴”是长达两千年的好基友。
四川成都曾家包东汉墓出土的《酿酒、马厩、兰锜图》石刻画像,画像中有“马厩系猴”的景象:马厩中的猴子正拿着东西喂马, 姿态生动逼真。
汉代官宦豪族的马厩常常是二层:二楼是养马人住所,一楼是马厩。
山东嘉祥武氏祠东阙画像石中,马厩一楼有养马人站在马后整理马尾,马厩二楼右角屋檐上攀缘一只猴子:
徐州出土的《双阙·楼台·马厩图》汉代画像石,两层马厩的屋檐也有一只猴子:
北京故宫所藏的唐代画作《百马图》中养马人也养了一只猴子:
不仅中国古代有马厩养猴的习俗,古代日本也有。
日本平安时代的《一遍圣绘》中“马厩和猴”的插画:
日本镰仓时代的《石山寺缘起》绘卷第17 纸中“马厩和猴”的插画:
日本平安和镰仓时代也有在“马厩养猴”的习俗,这应该是唐宋时代汉文化东传的结果。
(以上图片材料引自注1、注2)
台湾学者邢义田认为“养猴防马病”的习俗,源自草原文化的习俗,后来传到中原,中原人喜欢用谐音讨吉利,于是,就出现了“马上封侯”这种吉语和吉祥图案的滥觞。【注3】
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骑马猴子”,引自【注4】
“猴、侯”谐音双关,“猴”骑于“马上”,谐音取意“马上封侯”。
“马厩养猴避马瘟”的原理,有种说法是关于可能利用了猴子好动的天性,让马总保持在一种警觉状态,使得马不躺下睡觉,因为马正常是站着睡觉, 躺下睡觉则容易生病。【注5】
我是无法判断这种说法的可靠性,仅供读者参考。
【MBA智库百科】甚至还有“弼马温效应”的词条,“弼马温”的英文是汉语拼音【bimawen】:
从这个词条的介绍来看,“弼马温效应”有点类似与“鲢鱼效应catfish effect”。
中医典籍还有一种更加离奇的说法!!
出自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引《马经》——母猴月经流到马的草料上,马吃了可以避马瘟:
《本草纲目》引《马经》: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
(“天癸”也即“月经”)
“猴子的经血”在中医药中叫做“申红”、“猴结”、“猴竭”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猴经,入药名申红。深山群猴聚处极多, 觅者每于草
间得之, 色紫黑成块, 夹细草屑。云是母猴月水干血也。广西者良, 治干血劳。
林吕何《广西药用动物》一书也有所载:
猴结是母猴经期和生育时所排出的血, 遗留在石山岩洞间, 用人工收集。治妇女血虚弱和贫血等症。
我在网上的搜索了一下,“猴结”是这个样子:
引自【中药360】网站
“猴经血”入药的说法也太过于“狗血”,简直叫人没办法相信。
我大略看了两篇医学论文,广西百色药品检验所用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猴结是“动物粪便”或者误将一种叫“五灵脂”的中药当做“猴结”:
注8
综上所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