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西青|流传百年有秘笈 王记茶汤

2019-10-10     头条天津

站在杨柳青古镇正门牌匾下的街口,就能闻到人间烟火的气息,是夹杂着各种美食的香气,其中一味就是王记茶汤,一碗茶汤让你对杨柳青的念想萦绕心头。

王记茶汤的前世今生

清咸丰年间,王作山的曾祖父,当年竟然是一位手艺高超的茶汤匠人,他掌握了当时宫廷中茶汤的制作技艺,并在市面上以流动摊点形式经营,用一碗碗茶汤养活了一家老小。光绪年间,王记茶汤规模有了扩大,老哥儿仨王玉和、王玉泉、王玉堂分三个摊点经营起茶汤,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王记”。

如今,王作山和他的王记茶汤出现在西青区杨柳青明清街口。他的茶汤能够吸引成百上千的食客,靠的就是祖传的大铜壶和沏茶汤的绝活。每天陪他出摊的龙嘴铜壶,已有80多年历史。

王记茶汤的制作技艺

殊不知,铜壶本身净重30多斤,一次放煤40斤,水100多斤,加起来接近200斤。这可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重量,端得住铜壶又可以和好一碗茶汤,更是考验技艺。而王师傅丝毫不费力气,左手执碗,碗中盛着调成糊状的半成品。

右手扶壶柄,双脚撇开站稳,碗口与壶口距离恰好保持在一二尺的地方;右手一抬,开水顺着壶嘴流出一道水柱,还要随时变换碗的距离,不让开水外溢。碗中的茶汤逐渐变成浅红色,冒着热气,香味也随之飘散开来。再配上青红丝、黑芝麻等,格外诱人。

王记茶汤的用料选材

用料选材也是相当有讲究的,如何知道一碗茶汤是否好喝,就要品它香甜、顺滑的口感。主料要精选颗粒饱满的红高粱米,通过焖制,焖完了以后,再拿碌碡碾压,十三道工序。

变成极细的高粱粉子,然后经过细箩筛选,才能达到茶汤所需要的原料。配料上,葡萄干、瓜仁等果脯以及红、白砂糖都要优中选优,再撒上秘制芝麻盐儿,沏制成的茶汤才会香味浓郁,口感爽滑不黏腻。

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记茶汤已被列入西青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王作山是王记茶汤的第四代传人。日复一日,每天清晨,在出摊前,王师傅都要做一系列的准备,给炉子生火、烧水和配制茶汤原料,而要使冲茶汤的水一天都能保持足够的温度,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但王作山仍然在坚持,并积极改进它的配料,一碗“王记茶汤”入口,难忘的不仅仅是那香甜的回味,还有那份不忘初心的匠心精神。

文/小宬

责编/采芹

图片/部分由传承人提供,部分源自图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JGXz20BMH2_cNUgQe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