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桥始建于1939年,连接着天津市河北区胜利路与和平区福安大街,是解放桥上游的第三座桥。它见证了天津的抗日,乃至改革开放的时光变迁。
北安是座城
北安桥是日本殖民者为了运送军用物资方便而建的跨海河桥,建成后的第一个名字是“新桥”,不过被老百姓俗称“日本桥”;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桥进行了重新拆建,更名为“胜利桥”,解放后一直用此名。
那么北安从何而来?它其实是我国的一个城市,地处东北,确实很小,现在也只是个县级市,城区只有10万人口。但当年,它可是一省省会!哪个省?黑龙江。
抗战胜利后,日本桥自然被改名,成为“胜利桥”,不过北安道已经出现了。抗战后天津道路重新命名,就有了“北安”的一席之地,该地如今归黑龙江省黑河市管辖。东北的北安,越来越“小”,天津的北安道,命名20年后迎来一次扩充;1973年,胜利桥再次拆旧建新,改为钢筋水泥架构,一年后新桥建成,顺接和平区北安道,改名北安桥。不过,北安道,辉煌不足十年。
1984年,和平区的北安道,被清和大街吞掉了,顺接为清和大街的一部分。
本世纪初,天津南市地区大规模拆迁改造,原有街区格局大变,原在清和大街以南的福安大街,取代了清和大街。清和大街,也没了。原北安道,又成了福安大街的一部分。而这座钢筋水泥大桥,就以北安桥的名字留存至今。
木桥时代的北安桥,居留民团和军人举行开桥仪式
抗日战争时期的天津地图,日本桥连接着桥立街,如今被称为福安大街。
日本桥日租界一侧,当时这座桥样子很普通
上世纪60年代的北安桥
上世纪70年代的北安桥
上世纪80年代的北安桥
上世纪90年代的北安桥
海河上最美的桥
2004年,北安桥迎来最后一次改建,设计者借鉴法国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的特点,桥头雕像采用西洋古典表现形式,雕像内容则吸取中国传统题材: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寓意东、南、西、北四方平安。
桥墩雕像为压纹青铜正面装饰盘龙,桥栏柱基上为四尊舞姿各异的乐女雕像。
桥上还安装了古典欧式风格的雕塑灯,一共2大10小。雕塑灯采用青铜铸造,呈深咖啡色。大的雕塑灯上分别围着3个欧式男童,有的手上拿着海带(?),有的脚下踩着鱼或贝类,十分可爱。
每天夜色降临华灯初上时,整座桥典雅奢华,让人不禁流连驻足。
北安桥上的小天使
从简陋的木桥,到海河夜晚最欧式的美景,80岁的北安桥愈发美丽端庄。
文/刘晶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