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鼓励储蓄资金入市,明示“不要炒房,大胆炒股”?

2020-01-08     炒股跟Z走

银保监会官网周六发布了关于银行、保险业发展指导意见,给股民寒冬中一个温暖的抱抱,其中最重要的两条:

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

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财经媒体和股民都很兴奋,简单粗暴的将其解读为:不要炒房,大胆炒股

礼拜一肾上腺素飙升的游资,让当天的融资余额增加了105亿,再次跃过万亿的门槛。

要知道,在过去几个月里面,融资余额1周也未必能增加100亿。

银保监会感觉这似乎有点不太对,面对狂热的市场,马上又发布了一个官方解释:

银保监会办公厅主任肖远企表示,“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核心是培育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不是让储蓄资金直接进入股市。”

在他看来,我国间接融资比例较高、直接融资占比较低,中央也多次提出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此,可以借助机构投资者,让居民储蓄进入资本市场。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解释称,过去大部分居民储蓄是以银行存款的方式进入金融市场,这就形成了间接融资;未来居民储蓄可能会加大对理财、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力度,这些资金进入金融市场就会形成直接融资,从而平衡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占比。

很明显,在市场解读和银保监会解释之间存在着“预期差”,重大利好的成色瞬间被打了折扣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解释,反而让居民储蓄资金入市有明确的渠道,是一个相当接地气的官宣。

不然,在银保监会的权责范围之内,有具体什么方法将储蓄资金“赶”向投市呢?

可以推测,在未来银保监会的政策指引之下,银行的理财产品、保险理财品种,将大量出现偏股(混合)型产品的发行,成为引导居民储蓄资金入市最重要两个渠道之一。

居民对于银行理财“固收为主”的无风险印象,以及对保险只“管控风险”的记忆,将被改写,银行与保险的产品将更加具有进取心。

相比之下,基金公司从此多了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新基金发行,对银行地面渠道的依赖,一旦银行主推自家理财产品,形成竞争之势的基金,恐怕不会再被主推。

这对基金公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是权益类产品,竞争核心并不是渠道和营销,而是业绩,基金的专业性提升将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渠道全面放开之后,散户未来参与股市投资将主要通过机构渠道来实现,A股在“去散户化”的道路上也更加坚定

事实上,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中金公司统计数据显示,自由流通市值中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已从2014年年末的72%下降至2018年年末的53%,A股的散户化程度明显下降。

机构资金开始更多的掌握“话语权”:

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294只普通股票型基金2019年平均收益率达41.27%,且均获得正收益;2277只混合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达34.13%,仅有7只基金为负收益,占比不足0.5%;有184只债券型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10%,其中更是有14只债券型基金全年净值增长率超过30%。指数型、QDII基金在2019年也均有不错的表现。

在投资业绩亮眼的同时,基金公司也大方分红。Wind数据显示,2019年共有1879只基金分红,分红总金额达1291.04亿元,与2018年公募基金行业1050.71亿元的分红总额相比,同比增长23%,2019年公募基金行业的分红总额也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高。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北向资金全年净买入额定格在了3517.43亿元,创互联互通以来的年净流入新高,较2018年增加了575.25亿元。沪港通、深港通合计持有A股市值已经达到1.43万亿元,较三季度末的1.16万亿元增加2690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国内股票总规模达1.77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2.9%,占A股流通市值4%,已非常接近公募(持股)和保险(持有股票+基金)的规模。

这就意味着,在贵州茅台、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格力电器之外,还会有更多核心资产,成为机构进一步抢筹的目标,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将随着机构力度的不断壮大,而真正扎根中国股市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nfmg28BMH2_cNUgZ2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