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节后复工潮到来不太可能推动防疫行情第二波?

2020-02-10     炒股跟Z走


2月10号,是各省市(不含湖北省)规定的法定延长假期之后第一天复工的日子,新冠疫情终于迎来了好消息:

2月8日全天,湖北新增病例创6日来新低,比前一天减少近700例:

而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509例,连续第6日呈下降态势。过去6日这一数据分别为:890例(3日)、731例(4日)、707例(5日)、696例(6日)、558例(7日)、509例(8日)。

逐渐向好的疫情数据给复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环境,也给即将走出家门、走上岗位的员工和企业家们勇气和信心。

在疫情还没有完全平复的状态下复工,需求一方面来自企业与员工自身,虽然在政府的帮扶下,部分减免了房租与税收,获得了金融机构的定向支持,但长期不开工,没有新增收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扛不住,尽快复工的内生性需求很旺盛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刚刚完成大国博弈的第一阶段谈判,房地产调控也才迎来曙光,经济结构转型正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软着陆”容不得有太大闪失,需要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做好经济生产建设工作

那么,对股市来说,复工潮对于A股市场中如火如荼的防疫行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先看一下,这一轮行情的两个驱动力:

中泰证券首席李迅雷在分析防疫行情的时候指出:

大部分地方都还没有开工,大部分餐饮、名胜古迹、电影院、农家乐等休闲娱乐场所都歇业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入“农闲季节”。

连澳门赌场都关闭了,那些风险偏好极大、对流动性要求极高的资金会流向哪里?

只有股市在交易,其中,风险偏好相对大的创业板表现最强劲!

简单的说,就是受疫情影响,春节没办法聚在一起打麻将,大家就改在A股追涨杀跌!

换言之,行情的群众基础其实是大家一起打“云麻将”,此其一;

其二、监管政策面红利不断。两天放1.7万亿的央行,这些钱在企业基本无法开工,房地产根本不能交易的情况下,只能流向股市了。

融券做空也被叫停了,年前募集那几只百亿新基金,只能进场扫货单向“做多”。

再加基金业协会、上市公司协会,号召自购、增持,真金白银的直接输入股市。

当然,这也符合经济决策层的实际需求,疫情当前需要有晴雨表功能股市,能扛起顺风旗,用上涨来向全社会传达勇气与信心。

一旦开始复工,全国这桌“麻将”这要拆台子散场了,关起门来赌的人少了,短期因投机聚集引发的行情,将面临不小的回撤压力,甚至是日内的剧烈调整。

同时,向股市倾斜的货币、金融政策,也会更多的投向实体经济,帮助其顺利复工、复产。当然,对实体经济的助力,这种利好也会间接传导到股市当中来。

只不过,一旦揭开实体经济在本轮疫情的中的伤口,股市的乐观情绪或因此受损,并且,在疫情面前,既然央行已经做出了“解囊相助”的表率,股市也必然将在其后开启大扩容,与中国经济一起共度时艰

这对行情,尤其是短、中期行情都形成了负面冲击。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复工就意味着要了门,而目前这种情况中,出门必须戴口罩,口罩的生产与供给将是一交做成考验。

最近国家发改委有一组数字,22个重点省份,口罩日产量已经达到1480万只每天,还有很多公司转产支援,比如比亚迪,富士康,上汽五菱、广汽集团就开始生产口罩以支援疫情防控,这些产能释放出来,估计一天也就差不多2000多万只,而N95口罩,一天的产能只有不到20万。

而现在北上广深杭加几个重点省会,这几个城市只要有30%人复工,就差不多是3-5千万,一天的口罩消耗量就将至少超过1个亿。

也就是说,口罩的刚需缺口仍然十分巨大。

在局部行情中,因复工而生产的巨大需求,将有效支撑口罩、体温计、消毒水、酒精等防护概念继续坚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spEMHABgx9BqZZIEW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