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智库”主办,由景晖智库、保利投顾研究院、和讯网、58安居客研究院供研究支持的“2019年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上午1场主论坛,下午4场主题论坛,涉及金融资本、科技创新、消费升级、不动产、营商环境与人才发展等众多领域,各位大咖从各自专业的领域为大家呈现出了不同的粤港澳大湾区。
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作为主论坛嘉宾主持人及演讲嘉宾,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的主题演讲。
首先说一下不均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东强西弱、内强外弱和和产业及功能的重叠重复。
东强西弱、内强外弱
胡景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分成东岸(广州、东莞、深圳)、西岸(佛山、中山、珠海)和外围(江门、肇庆、惠州)三个区域,东岸和西岸差距比较悬殊,而且广州处在东西岸和外围的交汇处的中心点,但定位并不明晰,以至于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
从经济总量来看,第一梯队港、深、穗占大湾区生产总值的60%,经济总量均超2万亿元;第二梯队的佛山、东莞领跑,两城市GDP合计占比约20%;第三梯队六个城市GDP占比合计约20%,其中珠海、江门、肇庆三市GDP规模不足3000亿元。
产业基础差距较大,面临重叠同质问题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产业发展阶段不一,区域间存在重复性竞争。
东岸高新技术制造业占比较高,已形成以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西岸主要是家电制造、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电器机械等产业,支柱产业分散,优势产业不突出且规模偏小,整体偏传统产业,与东岸、西岸各城市之间存在重叠、重复性竞争;江门、肇庆、惠州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惠州主要是电子工业和石油化工;肇庆围绕广佛的汽车和先进装备产业上下链条发展配套产业集群;江门主要是石化、金属制品、食品加工等。
从区域产业发展为大湾区献计献策
胡景晖认为,如果每个区域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差异,就会造成第二次产能过剩,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思考怎么形成有效的差异化和互补性,让区域间协同发展。
比如说,东岸打造研发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高端信息电子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带;西岸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智能家电升级、康养医疗服务产业带;江肇惠主要发展一般制造业,现代生态农业,承接东西岸产业转移和产业配套。
制造业方面,东岸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西岸发展现代智能家电产业,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江肇惠发展一般制造业,同时为东西岸城市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等提供产业配套。
医疗康养方面,东岸发挥“创新大脑”作用,重点打造医养研发创新高地;西岸打造现代化医养场所聚集地,重点发展医疗康养设施和院所。
交通运输工具方面,深圳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制造;广州重点发展传统汽车整车制造和船舶制造;珠海重点打造以航空为主的运输工具制造。
教育方面,东岸重点打造研究型、综合型教育,培育研发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西岸重点打造应用型教育,提供高水平、专业型、管理型人员;江肇惠重点打造技能型、职业型教育,提供中高级技术和产业工人。
12月6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由景晖智库、保利投顾研究院、和讯网和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联合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智库”主办。由各方机构共同合作撰写的《2019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蓝皮书》在此次论坛上重磅首发!
关于景晖智库
景晖智库通过常规市场研究、专题课题研究和联合课题研究等形式,为政府机构企业、合作伙伴和媒体合作伙伴等提供有价值的市场行业研究、政策策略建议、行业趋势研判、企业发展诊断、战略规划咨询、品牌策略咨询、营销推广服务、线上线下教育培训、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系统导入、投资投行等综合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