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建设人才高地的目标。目前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及发展状况还是很薄弱,远不够支撑国家战略的要求。任正非先生说过, “教育就是最廉价的国防”,基础教育关系国民素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培训教育、职业教育与劳动力素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教育、人才培养是国家综合实力重要的方面。
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广州,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第二个教育中心在香港,如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澳门及其他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
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表示,香港的教育资源整体受英式教育的影响,加上这些年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证券,出现了产业空壳化问题,香港的高等教育事实上来讲,一方面缺乏国家观念、民族观念,缺少正确的教育观,更重要的是已经与产业发展严重脱节,教育资源看似繁荣,但事实上其对人才和社会产业推动的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
纵观世界其他知名湾区的教育发展,旧金山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梯队配置。尖端研发、科技创新为主的斯坦福大学为第一梯队;以培养通用型管理人才和应用型科技人才的加州大学以及其州立学校为第二梯队;社区大学为第三梯队,以职业教育培养更基层的人才为主。
对标粤港澳,我们也可以形成一个梯级教育,以广州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为重点,形成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的顶尖管理人才为主的第一梯队;以深圳大学、澳门大学等为重点来培养应用科学人才和普通管理人才;佛山、惠州、珠海等城市则重点发展符合当地产业特色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京津冀和长三角有着全国优越的教育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利用全国优秀的高校资源在当地开办分校、联合办学,引入师资、教材、提升科研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向国际开放,吸纳国际学生、师资。
粤港澳大湾区集中了很多互联网高科技产业,硬件、软件、平台完备,完全可以打造网络远程在线教育;打造基础教育,解决外来人才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
教育应与产业密切结合,与当地企业创造更多的垂直交互机会,从师资培养、科研成果落地、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促进人才培养,尽早推动经济发展,让教育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建立符合产业类别的职业教育,发挥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对农村人口转化和培养劳动密集型人才的优势作用。
高校人才劳动力的转化,是各大湾区经济发展强劲增长的重要动力,应该更加缜密,有逻辑、有层次、系统性地、接地气地战略规划,进行大胆尝试,长期投入,融入全球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吸引更多外来人才,促进科技研发、产业升级以及各行业人才培养。
精品活动推荐:
姚景源、郎咸平等50余位大咖邀您出席“智绘美好大湾区·2019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把握湾区机遇,共享湾区红利!
报名参加通道: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4517015442600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eYTkG4BMH2_cNUgu4u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