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今年是十三五计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精准扶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一年。目前正值新冠疫情阶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恢复中国经济发展,国家一系列经济调控政策已经出台,减税降费,投放专项贷款等。对于疫情过后,如何尽快恢复经济,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认为:疫情过后中国经济的恢复还需要更多创新思路。
加强政府对基础产业的掌控
胡景晖认为:单从这次的疫情来看,我国的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医疗物资管理还存在很多短板,在医院和家庭之间的社区医疗、家庭医生等社区医疗服务系统还有待完善,医疗战略物资的生产、储存、配置也都要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
社区医疗站、医疗人员的培养和征用都应该实现政府购买,因为医疗投入初期是挣不到钱的,挣不到钱就没有社会资本进入。政府应起到引导作用,在一二线城市加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一方面提高医疗水平,另一方面在采购上为相关企业带来利润,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创造就业机会。
在教育方面,尽管国家发了很多文件,但是不见起色。补足教育短板,不管是师资体系、校舍建设、设备更新,还是城市周边设立更发达的教育体系,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从购买和投入政府都应该直接介入。
政府介入企业融资阶段
胡景晖认为:要想让企业尽快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光靠减免税费,发放贷款,发文件政策是不够的,减税减费只是少交了,但是目前连交的钱都没有了,流动性严重缺乏,所以政府要购买和投入才能把经济拉动起来。
很多企业需要长期的战略投资,但目前很多企业的投资是社会资金,这些资金量有限,成本高,投入周期短,很难支撑一些中小微企业长期的发展。所以应该让政府和政府掌控的基金来扮演天使轮、投资人的角色,从中长线考虑,引导企业最终走向资本市场。比如,在以色列,政府直接对一些具有战略性的创新型企业进行天使、VC、PE轮融资,长期投入最终国家也能实现综合性收益。
因为政府的钱可以长期投入、规模大、成本便宜,最重要的是这些资金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扭转资金的问题,让企业得到发展,国家也能实现收益。
稳住资本市场,增强股民信心
股市作为直接融资的渠道,但从2015年股灾之后就没有真正站起来,尽管去年推出了科创板,但是今天股市依然徘徊在3000点上下。如果没有钱进来,再多的融资和上市也得不到充分发展。
胡景晖认为:要想促进中国股市的发展,促进直接融资市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让股市成为老百姓分享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成果的一个长期投资的手段,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大家能在股市上赚到钱,让中国的股民树立起信心,如果股市只是为了“割韭菜”,资本市场根本就起不来,企业就很难通过直接融资获取到长线的投资。
胡景晖建议,新的IPO的审批要放缓,放开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路径,限制市场的做空机制,加快资本市场改革,让老百姓真正从股市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保障企业生产,稳定就业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社会稳定,实际上,这段时间密集扶持中小微企业,不管是增加贷款还是减税降费,还是在社保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主要就是考虑了就业问题。
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无人技术的应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消失很多岗位,怎么让劳动力获取到新的职业技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对我们的劳动培训、劳动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总之,要想在2020年实现我们既定的经济目标,同时为更长期的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动力,国家应该在社会公共服务、资本市场建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政务服务应该进一步提高,大胆改革,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