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为何能成为中东最成功的国家

2019-06-05   啸瞰风云

​以色列对于中国人是个神秘的国度。它在新闻报道里经常和恐怖袭击或者与邻国的军事冲突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很多人以为,这个国家到处是战乱。

但真实的以色列并非如此。如果你想去中东旅游,以色列绝对是首选之地,他的面积只有2.57万平方公里,和北京差不多,却有着丰富的自然地貌。这里有最美的海滩,最美的沙漠,高耸的悬崖与巍峨的群山。还有享誉世界的名胜古迹,包括千年古城耶路撒冷,古罗马的露天竞技场,犹太人抵御罗马人入侵的马萨达要塞等等,无一不是人类文明的宝藏。

想象一下,在一个只有北京大小的地方,你既能在夏天下海潜水,又能在冬天上山滑雪,同时领略沙漠风光与陡峭的岩壁。爬山爬的累了,还可以来到古城墙下漫步,感受这片土地的千年遗风。世界上很少有别的地方,能带给你类似的体验。

然而,这绝不是以色列的全部。以色列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傲人的发展成就。

1/5 中东的一枝独秀

以色列的自然资源非常匮乏,当他的阿拉伯邻居们通过石油出口赚得盆满钵满时,以色列并没有得到大自然的馈赠。这里的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长期干旱,不适合耕种,无论如何也无法同发达的农业联系起来。

然而,今天的以色列却在向欧美国家出口水果、蔬菜和葡萄酒。以色列的灌溉、防虫、化肥等技术全球领先。目前,中国人正向以色列学习奶牛场的管理,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更是举世闻名,很早就出现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

以色列建成了全世界最早的现代滴灌系统

除了农业,以色列在通讯、医疗、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领域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以色列的总人口不足1000万,却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队伍,每一万名雇员中有140位科学家或者工程师,是欧美发达国家的1.6倍。以色列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位居全球第三,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作为现代国家,只有七十多年历史的以色列却诞生了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以色列中部有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名叫特拉维夫。除了阳光和沙滩,真正使他声名鹊起的是其作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集中地,这里号称“中东的硅谷”,规模仅次于美国加州的硅谷。

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科技公司的集中地

以色列是创业者的摇篮,从这里孵化了6000多家科技公司。在纳斯达克的上市企业中,来自以色列的公司高达八十多家,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谷歌、微软、英特尔、三星等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在此设立分支机构。据统计,过去十年来,平均每年有86家以色列公司被外国巨头收购。以色列人开发了世界上首个电脑杀毒软件、首个让飞机免受导弹攻击的防御系统、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以及网络电话、语音邮件、线上即时通信等一系列高新技术。

发达的科技产业,使以色列一跃成为中东地区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以色列的GDP为35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一线城市的水平。但以色列的总人口不到900万,把这个数字平摊到个人身上,以色列便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亚洲,总共只有四个发达国家,以色列便是其中之一。与周边依靠石油发财的土豪国家相比,以色列的发展无疑更具备可持续性。

以色列资源稀缺,国土狭小。如果回到建国之初,那时候的以色列强敌环伺,四面楚歌,连能否生存下去都是个问题。无论如何,你都不敢相信他会有今天那样的成就。那么,以色列是怎么做到的呢?

2/5 流浪的民族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作为古老的民族,犹太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在此定居,后因外族入侵背井离乡,开始了长达2000年的流亡生涯。所以,犹太人一直声称自己是无家可归的民族。

到了19世纪末,回到故土的呼声在犹太人中间越来越高,于是爆发了著名的犹太复国运动。其中又以俄国的犹太人为代表。犹太人在俄国受到当地人的排挤,甚至屡遭袭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前苏联时期。从那时起,就陆陆续续有一批俄国的犹太人回到老家,并在此定居。到了1903年,已经有三万多名犹太人移民至巴勒斯坦。

此时的巴勒斯坦地区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这里虽然是以色列王国的故土,但犹太人还是寥寥无几。即便有几万犹太移民的迁入,他们的人数依旧远不及阿拉伯人。

犹太人能够顺利建国,首先得感谢英国人。1914年一战爆发,而当时的英国还是世界头号强国。他作为同盟国成员,与协约国之一的奥斯曼帝国交战,巴勒斯坦恰好位于战争的最前线。

英国人想在中东击败奥斯曼帝国,就需要一位潜在的盟友。最终,他们选择了犹太人,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英国人同情犹太人,他们都曾作为异端分子,不受欧洲天主教会的待见。其次,英国人想通过拉拢犹太商人与政治集团,来获得他们经济上的支持。于是在1917年,英国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回到故地,重建自己的家园。

贝尔福宣言签署

有了来自世界霸主的承诺,从1924年到1929年,超过八万名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这次的移民和以往不同,其中有不少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他们的到来,让巴勒斯坦的工商业繁荣了起来。

二三十年代的以色列犹太移民

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犹太人遭遇劫难。希特勒上台后,开始大肆鼓吹反犹主义,欧洲各地,尤其是生活在德国与奥地利境内的犹太人惨遭迫害。随后,希特勒对犹太人展开了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大批逃亡。最终,他们选择了巴勒斯坦,这个犹太人的故土。因为此时的欧洲已经没有安全的地方了。

二战时期被关押在集中营的犹太难民

而在这一批犹太人当中,有不少律师、医生和大学教授,他们把各自的专业知识带到了巴勒斯坦,为以色列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二战期间,约11万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很多人还是非法移民。

1948年建国后,以色列又接纳了近70万犹太移民。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人口比例发生了逆转。最终,犹太人的人口在七十年内暴涨了11倍。阿拉伯人从原先的主人,变成了今天的边缘群体。

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

3/5 同一个民族,不同的背景

在以色列的犹太人中间,尤以欧洲的移民居多,他们大部分来自东欧,主要是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等国,也有不少来自俄国,这些都是对犹太人迫害最严重的地区。以色列建国后,又有近20万犹太人从伊斯兰国家进入以色列。此外,美洲、印度、北非等地,也有犹太人选择回归故土。

以色列犹太移民数量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历史)

目前,以色列的犹太人占总人口的75%,他们来自世界各地,除了大洋洲以外,各大洲都有犹太人迁居至以色列。

从以色列的移民构成中,我们不难发现,以色列人虽然有共同的民族血缘,却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可能信仰同一种宗教,说同一种语言(希伯来语),却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比方说,从俄国移民过来的犹太人,就和美国的犹太人有所不同。而阿拉伯地区的犹太人又会带来中东的文化。这就说明,尽管以色列号称是犹太人的国度,他的文化却是多元的。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以色列之所以强大,主要是有美国人撑腰,因为在美国把以色列当亲儿子一样宠着。另外,早期的犹太移民都是社会精英,所以以色列国民先天素质就高,加上犹太人脑子好使,善于经商,自然就能取得不俗的成就。

这种说法有失片面。的确,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铁杆盟友,但美国的盟友不止以色列一个。至于犹太移民统统是社会精英,更是无稽之谈。前面已经说过,犹太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中间既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也有平民百姓。各自的身份地位千差万别,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造就以色列强大的基因,既不是美国人的扶持,也不是所谓的精英移民,而是他们的多元文化。

这种多元文化带来两个好处,首先是以色列人吸收了不同文明的发展成果,这些成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制度上的,多种文化相互碰撞,就能擦出创新的火花。而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好处,由于以色列人都是移民,加上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彼此会平等相待,没有身份歧视和森严的等级制度。所以,以色列人会以更开放的态度采纳不同人的意见,而不管提出意见的人是谁,来自哪里。

事实证明,仅仅具备多元文化,不足以激发创新的热情。只有平等包容,才能让不同的文化自由竞争,相互影响,从而孕育出更多的可能。

在以色列,无论政府部门、企业还是军队,人们普遍厌恶等级制。因此,以色列的创新大都是自下而上的,这能够充分保证组织的活力。比如在军队中,基层士兵可以随机应变,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在战场上常常自己制定战术,这也是以色列能在中东战争中击败人数占优的阿拉伯军队的重要原因。

4/5 古老的犹太文化

多元文化为以色列注入创新的活力。但我们不能忘了多元性的一个副产品,它也可能导致混乱与动荡。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以色列的建国与别的新兴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他国家的政权,即便成立的时间很短,但他统治的居民却是土生土长的。比如战后的非洲,曾经的欧洲殖民地纷纷独立,诞生了很多年轻的国家。可就在独立后不久,这些地区就陷入内战。即使像南非这种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也因为种族矛盾连累了社会的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非洲国家的政权尽管年轻,他们的居民却在原来的土地上生活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这里有上百个部族,他们文化迥异,语言不通,各自悠久的传统,让不同的文化之间难以形成共识。一旦西方人离开,矛盾就爆发了出来。

多元文化在给社会创造活力的同时,也可能造成社群之间的撕裂。战后的非洲就是前车之鉴。

而以色列就不同了,这是个完全靠自发组织起来的国家。在以色列建国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以色列本土的犹太人少得可怜。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人提出建立现代犹太国家的设想。随后,全世界的犹太人仿佛服从号令一般,源源不断地涌入巴勒斯坦。短短七十年时间,这里集聚了880多万犹太人,回顾这个国家的历史,没有内乱,没有动荡,没有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除了和阿拉伯邻居们有过几次交手,其余的一切都风轻云淡,不知不觉就成了世界强国。

如何解释这一神奇的现象?如果说早期的犹太人移民以色列,是为了躲避迫害,那该如何解释从美洲和亚洲的大量移民呢?他们明显不是出于生存或安全上的考虑。对此最有力的解释,只能是文化的力量。

以色列人曾有过被外族驱逐的历史,而曾经的犹太王国也因为内乱与纷争,吞下了流离失所的苦果。血与泪的教训,让犹太人具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在两千年的漂泊生涯中,始终不敢忘记这份屈辱。

虽然犹太人四散各方,但他们的文化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尤其是犹太教,虽历经千年,仍被犹太人忠实的信奉着。犹太人始终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犹太人重视律法,非常讲究契约精神。犹太教的上帝,就是律法的象征,犹太人把法律,上升到一个神性的高度。

是这种对文化传统的敬畏,对犹太人的行为起到了强大的约束作用。犹太人之间做生意,很少有欺诈的行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一套规矩惩罚对方。

文化在犹太人中间编织起一道紧密的网络,也促成了犹太人的团结。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犹太人都以团结著称。在学术界,犹太教授会形成小圈子;在商界,犹太商人会组成同盟;在政治界,犹太人会联合起来向政府施压。总之,凡有犹太人的地方,你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影响力。

团结,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走到了一起。团结,使以色列这个第三世界的新兴国家避免了贫穷与战乱。团结,让以色列人在活力与纪律之间做到了完美的平衡,把以色列变成首屈一指的创新大国。

已故经济学家杨小凯曾提醒中国人,在异国他乡,中国人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实在太团结了,中国人和他们相比,简直是一盘散沙!

5/5 成功的小国总是“脚踏几条船”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不少国家的崛起,无非是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个。一靠资源,二靠人口,三靠位置。

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像阿拉伯地区和一些非洲国家,因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积累了不少财富。然而,自然资源对很多国家既是上帝的馈赠,也是魔鬼的诅咒。因为自然资源让财富来得太容易,反而降低了当地政府改善社会的热情,也阻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在这些国家,集权与腐败总是如影随形。

拥有庞大的人口,同样也能给国家带来发展机遇,比如中国和印度。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通过释放人口红利,让社会实现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这种发展模式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正因为国内市场太大,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积极性就不高,因为国内的蛋糕已经足够大,他们没必要入侵他人地盘,和外国企业去硬碰硬。

至于第三类国家,他们没有丰厚的资源与庞大的人口,却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取得了成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加坡。新加坡是弹丸小国,却因为扼守马六甲海峡这个交通要道,得以发展金融与航运业。如今,新加坡也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那么以色列呢?按照我们的分类,以色列应该属于第三种,因为以色列既无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没有庞大的人口。他是个依靠位置优势发展起来的国家。然而,以色列的位置优势非常特殊。无论资源、人口还是地理位置,都是有形的东西。而以色列却更上一层,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人才中介,从这里接纳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犹太人。而吸引他们的关键力量,正是犹太人古老的文化传统。

所以,以色列的遗产是无形的,这才是这个国家最牛的地方。多元文化造就了以色列的繁荣,犹太教传统又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无形的遗产,让以色列人才济济,变得既古老又年轻。

现代历史中,不乏小国成功的案例,当然,失败的故事也比比皆是。成功的小国有个共同点,他们的眼界与格局都比较大,往往能取得比大国更快的发展。

因为小国没有资源和人口的优势,他们只拥有位置优势。这样做也有个好处,小国不会被存量绑架,他们始终向外界寻求机会。他们通常的策略是吸纳不同的文化,成为连接各国文明的重要枢纽。比如新加坡,在经济上完全学西方,政治上却依照东方人的传统。新加坡既是美国的盟友,也是中国的伙伴,你可以说新加坡“脚踏两条船”,然而,这正是小国得以崛起的重要条件。

以色列也一样,他和美国、中国、俄罗斯这些大国都保持着良好关系。有人说,以色列之所以成功,只因为抱了美国的大腿。

殊不知,只抱一条大腿,对一个小国恰恰是最愚蠢的做法。聪明的策略是多抱几条大腿,既不和谁过分亲热,也不招谁惹谁。在商业领域,以色列也把自己置于枢纽的独特位置。以色列科技公司将创新成果以专利的形式卖给世界各国,把制造的风险和任务丢给别人,自己坐收专利租金,这种盈利模式,可谓将创新代价降至最低。

不得不佩服犹太人,他们的确是全世界最精明的民族,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