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5000万的《诛仙》2天破2亿,烂片包装变好片,流量电影重生

2019-09-14     小豆豆说电影

截止到目前为止,由程小东导演,肖战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诛仙》上映2天已经突破了2亿元的大关,但口碑却从开局的6.7分也跌落到了5.7的不及格分数。纵使在这个夏天圈粉无数的肖战,他带来的粉丝效应也无法弥补电影的口碑问题。


在影片上映前我们在豆瓣上居然看不到一点差评,高点赞的短评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吹捧,但我们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电影并没有公映,《诛仙》也没有安排任何的媒体见面会或者是小规模的点映,甚至连任何大规模的营销宣传都没有,这相当于直接把所有的媒体人的嘴给闭上了,在《诛仙》电影下看不到任何有权威的影评,反而倒是看到一个又一个140字的水军短评。


网评说:“《上海堡垒》关闭了中国电影流量的大门,结果《诛仙》又把这个门打开了” ,但在笔者看来,它不仅仅是把流量打开了这扇们这么简单,它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操控风评的方式,在未来无数的烂片都可以复制它成功的路径。我们需要警醒,当年华裔在内地电影市场一手遮天,港台资本掌握电影舆论动态的时候,都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案例。


目前随着《诛仙》不断下滑的评分趋势来看,评分有顶虚和家,在豆瓣上已经有超过14.4万人点评,其中打一星和二星的分别占有23.9%和16.5%,但五星和四星却也占据了16.3%和16.1%,最后的评分却停留在5.7分,而《上海堡垒》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跌落了2.5分的评分,到底有没有锁分,大家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笔者看来,这完全是粉丝经济做不到的东西,纵使肖战能够拥有的粉丝再多,但它却依旧无法做到控制风评和口碑营销,更何况肖战在影片中的表现本身就还是可圈可点,不算是有多差,粉丝也没必要去了表面上的东西而给自家的爱豆招黑。那能做到这一切的,就剩下了一个东西——资本。


在《诛仙》之前,流量电影都是启用粉丝经济带来的效应,无论是在口碑还是在票房上,它都充分把粉丝榨干,利用粉丝提升票房和口碑,但今天的《诛仙》却完全把粉丝经济当成了幌子,这样一来,它可以完全掩盖自己的资本的本质。


这样的操作模式,其实也早在《陈情令》的表现中有出现过了,豆瓣从当初的4.8的评分再到现有的8.1的高评,这绝对是国产剧的最大逆袭,但随之也有个很大的问题。在《陈情令》中居然出现了60万人的评分,而高分9.3的《琅琊榜》仅只有33万,9.1的《甄嬛传》21万人,试问又有谁可以从4.8逆袭到8.1呢?这得有多少个粉丝才能够做到的东西。


自从这部剧之后,肖战成为了今年大陆娱乐圈最顶尖的流量,而王一博也在肖战的光环下发热,给背后的资本带来的巨大的利益,在所谓的良心影评人的出现下,内地也正式步入了2.0流量艺人的时代。当然在这笔者并非否定肖战,肖战他在两部剧中的演技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比同档的艺人还要更加的优秀,但我们要知道的是,说到底肖战不过是资本的棋子,就算是没有他,也会有其他的人给顶上。


在今天随着《诛仙》票房上的成功,给我们的娱乐消费再度送上了一个新的问题,原来的造星模式用不上了,但现在却已经逐渐掌握了新型的流量电影打造的方式。他们可以掌握舆论的动态把3.4分的电影包装成6分,再借助假期的时间赚上好几个亿,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完全可以把原有的5-6分的电影包装成7-8分神话电影,在票房上豪取二三十亿的票房。


不管大众承认不承认,这部成本仅5000万的票房已经突破了2亿的票房,在票房叫好后院线也给出了日30%以上的排片,随后大家冲着肖战和莫名支持的口碑叫好,源源不断的粉丝和路人支持,最后电影达到3-6亿的票房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等到电影已经上映了一段时间,大家反映过来的时候,大家就铺天盖地的去指责导演和演员的锅,到时候就肖战的粉丝和水军又过来帮导演和演员洗白,随后把锅全部丢给资本,但问题是他们的钱已经到手了,接下来的目的就是拿2亿成本去包装20亿票房就可以了。这不过是新的一场轮回,这才是最令人后怕的东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KxLMG0BJleJMoPM4R8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