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经上映5天,票房10亿,根据猫眼给出的预测最终的票房将会是34亿元左右,并且根据不断上升的热搜和关注度的趋势,很有可能还会远远超过预期的最终票房,在内地影视票房榜上它将会被刻名,它肯定会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的里程碑。
无论最终《哪吒之魔童降世》所能取得多少的票房,它的成功和引发的讨论也必定是当下的现象级,其微博话题阅读早已过亿,但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需要冷静下来。一部电影能够引发出如此大的反响,除了那些硬核制作和故事之外,它背后还隐藏着今天我们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不过要想正确的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回到“哪吒系列”的前生今世中去。
在中国动画影史上,我们的教科书明确的记载了,出现在动画历史上的三座高峰,《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正是这三大高峰的出现,今天我们的动画电影人,才能够被称作“中国动画学派”,否则或许只能徘徊在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边缘。
这三部高峰的动画影评,它背后所承担的意义是完全超越剧情本身的。
1961年,《大闹天宫》上部就已经制作完成,并在全国大范围内上映了,但是在下部宣布杀青准备上映的时候,却遭受到了不可抗拒的因素,上映计划一直被搁浅,直到抗拒的化解,1978年的时候,《大闹天宫》的下部才得以正是和大众见面。
1979年,《哪吒脑海》诞生于“介质”结束后不久,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1983年,《天书奇谭》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产邀请来众多行业顶尖人物,联合匠心打造而成。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那个时候刚刚“介质”结束,开启改革开放的复兴之路,上海再度成为了市场经济下的经济重点,而书中所描写的内容也是资本下的人间丑恶。
美猴王是骨子里得抗争和反叛,无论是大搅龙宫,还是和玉帝开战,反正都是正义且自由的。而哪吒不是,他的每一次正义之举都需要他去解释,他的每一次施力都会遭受到人们巨大的阻力。因此他最后的时候,以自我肉体的牺牲,用以魂魄的方式融入了莲花,完成了自己人格最后的塑造。
因此在这三部曲中,《哪吒闹海》也达到了最高峰。而今天我们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遇到的阻力是什么?电影语言中可以称为:“叙事的内驱力”,但今天的我们可以同样理解为,逆向思维。
看似灵珠与魔丸的被置换,但实际上呈现出来的是,天也不过如此是,神通广大的元始天尊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这样一来时间的偶然性必然就占定了整部剧的上风,不过虽然如此,却还是因为神话的因素存在,宿命是天生注定的,哪吒必要弑父,父亲必要封号托塔李天王,而孙悟空也必将压于五指山下。
神话,本身就是将未知的东西,用以语言或以文字的力量进行具体的形象话。所以我们回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来看,他之所以能够如此的受到大家的追捧,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它把之前那些定数都抽空了,整部剧充满了未知数,直接抓住了观众们的好奇心。
这一招很有风险,能不能最后成功,就得看对故事和整个细节得把控。不过今天我们也并不想大肆得谈论影片的优缺点,这些优缺点早有人要比我写的详细透彻。我想说的,还是我们在前文中所提出的那个问题。
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的背后,其实透漏出来我们中国人内心的一道脉门。
这个信息纷杂的时代,人们都不愿意碌碌无为,不愿意成为寓言中的沉默的大多数,大家都渴望有平台有机会能够去发声,于是你看到了今天我们的微博话题,我们的游戏延申社交,都是由我们内心而来的。
我们的社会也正如哪吒,敖丙,申公豹一样,我们都属于被大众话语权所打压的对象。我们都需要在这个主流的社会带上我们的面具,正如哪吒的大头娃娃,敖丙的面纱......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哪吒之魔童降世》更像是一部毒鸡汤的成人故事,它不像那些“好电影”告诉你,你只要努力就有回报,你只要抓住机遇就能够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