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七夕啊!
昨天我看有人建议今天把微信步数关一下,不然,暴露你无人约,挺尴尬的。
晚上当个乐子讲给C爸听,他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道,明天你也可以关一下,我明天4台手术,晚上还得值夜班。
得~敢情自家的房先塌为敬了,今年的七夕,我只能跟娃过了。
不过活到我这把岁数的女性,早就明白了什么叫“快乐是我的,不是谁给的”。
谁说没人约就high不起来了?
男人们靠不住,关键时刻还得靠姐妹,这场子,我先送为敬,给大家撑起来!
1、留言板随机送出8份Dior口红&香水小样,无门槛,留个言就行。
这还不算!
2、今儿还赶上开团,今天下单的,抽20份免单,甭管你是给自己买的蔻驰包包、Dior香水,还是给娃买的绘本鞋子、开学文具,都会免订单中最贵一个品,也是下单后留言即可参与。
活动是昨晚听到C爸的回复后我一拍脑门定的!标题也没透露,权当是给“不关我发啥都点进来”的朋友一个惊喜啦!
参与抽奖留言格式:订单号(如果有)+说说你现在在生存链第几层?(得看今日文章先)
以下正文:
上周不是和小伙伴们带娃去草原嘛,妈妈们聚在一起,聊最多的当然还是孩子。
孩子们从2岁—12岁,年龄跨度比较大,所以画风相似但各不相同。
娃多了,当妈的对比性就出来了。
别看大家都是妈,但妈跟妈还是不一样的,也是存在妈圈生存链的。
我瞅了瞅我处在中下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你快看看,你在哪一层?
#01
妈圈生存链顶层——孩子上大学,有钱又有闲
要说等级最高的妈妈,非娃上大学的退休妈妈莫属,有钱又有闲,娃还不在身边。
如果孩子争气,考了清北或211、985,一顶人生赢家桂冠在头顶,自此,想摘下都难。
就算孩子考差了,那也已是板上钉钉,往事不用再提,人生几多风雨。
昨日之事不可追,多思无益,高考已去,英雄不问出身,好男儿/女儿毕业之后又可以志在四方~
于是,大学生妈妈茫茫妈海中,闲庭信步,享受贵妇般优雅又潇洒的生活。
无论在家还是出门旅行,整个一个岁月静好,优雅从容。
在家状态:
孩子一入大学,那便可以维持当妈最好的状态,娃在心里,不在眼前。
一年回两三次家,扣除逛街、旅行、同学聚会,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
隔了半年的思念,自然能距离产生美,日日待娃如初恋。
那天,我看见了一个热搜词条,#在他们眼里永远是小孩#,大意就是大学生放假回家,妈妈会把水果洗好、切好,摆在精致的小盘里,给他们送到床上。
底下评论也都是在说,父母不给自己洗好、切好水果,自己根本就不吃。
我当时看完,忍不住阴阳,有必要做到这种程度吗?
搁我这,皮都不削,外送一句“爱吃不吃”。
但转念一想,这都是放假归来的大学生娃啊,不是我那俩每天腻在身边的逆子!
也不是全天24小时,只要醒着就“妈妈妈”无限循环的外放机!
这是半年一见,没有学习成绩困扰、没有课外班压力的心肝大宝贝啊。
别说削皮、切好摆盘, 就是让我替TA吃都行。
更何况,只要你表现的够意思,他们就会不好意思。
只要察觉出你有一点点挂脸,他们就会意思意思地扫个地、刷个碗。以此来平息妈妈们的怒火,这些眼力见儿可是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所不具备的。
旅行状态:
出门旅行,大学生老母亲更是说走就走。约上小姐妹,带上花裙子,拥抱祖国大好河山。
如果你发现朋友圈某个大学生妈妈的照片有了质的飞跃,以前不是红绿丝巾,就是大写自拍,现在人物特写有了、远近构图有了、镜头对焦了,就连滤镜都高级了很多。
不是她偷学了啥拍照技巧,只是因为她家的大学生放假了。
养娃千日,用娃一日。
出门在外,你只需要带上钱,其他的,大学生娃一切搞定。
查攻略、订车票、备零食,景点拍照,你只管掏钱和闭嘴,他们就能把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02
妈圈生存链次顶层——学龄前妈妈
这个阶段的妈妈,正和娃处于相看两不厌的母爱爆棚期。
相对顶层妈妈,他们的幸福指数和状态不是说不够好,而是说,总是透露着一点清澈的愚蠢在身上。
日常动态基本是:
- “啊啊啊,我娃简直太可爱了”
- “omg,我娃简直是天才”
江湖人送“发圈狂魔”,发图不发九宫格,小视频不配bgm都仿佛是对娃的不尊重。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两样东西隐藏不了,那一定是贫穷,和老母亲那颗抑制不住想要晒娃的心。
格格塞满,张张耀眼。
要问,这些有什么区别,看着不都一样?
NO!明明这张脸更圆一些,那张笑得更大一些,这张眼神中透露着不一样的智慧......
或者把朋友圈当成了当妈的劳动成果汇报现场。
可能是一泡金黄的粑粑,也可能是一颗刚冒头的牙,还可能是昨晚被尿湿的被褥。
或者把朋友圈当作寻医问药的捷径:
- 孩子发烧、拉肚子怎么办?
- 孩子厌奶,不爱吃饭怎么办?
无论在家,还是出门。
拿手机咔咔一顿拍,怎么看怎么可爱,怎么拍都舍不得删。
这大概就是养娃初始的甜蜜期,是我们回不去的曾经吧。
#03
妈圈生存链中层-人间暴龙小学生妈妈
这个阶段的妈妈们,母爱爆棚期已过,入学焦虑期刚到。
对内要做慈母,对外要装作通情达理。
总之,无时无刻都在彪演技。
如果说,大家平常还能维持基本的体面,一放了暑假,尤其是经过了一个半月的摧残,各位老母亲真实的状态就藏不住,根本藏不住了。
在家:
如果说一个娃的暑假已经很难了,那两个娃的暑假真是难上加难。
每天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的路上。
上一秒兄友弟恭、如胶似漆,下一秒扭打一起,难舍难分。
这个阶段的小孩还超有反抗意识,让收玩具不收,让叠衣服不叠,让吃饭不饿,总是就是以挑战权威来彰显自己的独立。
- 甭管你是讲道理“自己的玩具,玩完要收哦”;
- 还是威胁“不收丢了就没有了”。
人家都不为所动,别问,问就是“丢就丢了,反正到时候你也得给我买新的”。
一整个拿捏住你。
而且,暑假在家,先不说别的,就光这一日三餐就够愁人的。
你每天厨房捣鼓半天,想着蔬菜、鸡蛋、肉怎么搭配营养更均衡,同时兼顾着味道,外观。
但当你献宝一样端到孩子面前,才发现,孩子吃不吃完全取决于他的心情,而不是有没有营养,好不好吃,或是好不好看。
又是一片真心付东流的一天。
旅行状态:
出门旅行,不带孩子觉得他可怜,带了孩子觉得自己很可怜。
甭管你是国内游,还是国外游;甭管你是了解名胜古迹,还是欣赏自然风光。
对孩子来说,也不过换个地方玩手机,换个地方捞鱼,玩淘气堡,换个地方吃冰淇淋。
如果恰巧你是一位二胎妈妈,那旅行也不过意味着孩子们换个地方打架。
上车前,你问他们要不要上个厕所,他信誓旦旦说没有,不用。
结果上车才3分钟,“妈妈,我要尿尿”。
你这厢想拍点美美的照片,他那厮专门躲着镜头走,啥?旅行还要拍照,不要不要!一副好脸都不给。
最后你嫌他不配合,他嫌你不给他买东西。
才明白,和姐妹闺蜜出门才叫旅行,和孩子出门那叫修行。
发誓再也不带孩子出门了,但下一个寒假,还得继续。
学习状态:
呃,这悲惨的一生,都要从孩子上小学开始说起。
如果你问暑假怎么也要吃辅导作业的苦?
因为暑假最后二十来天开始,每天除了之前的暑假作业,还有额外的收心作业,不仅要做卷子,还要群内打卡。
说到班级群了,每一个卑微的小学生妈妈,都有一、二、三、四...个必须要置顶的群。
只要进了这个群,就是老母亲飙演技的时刻。
老师发的消息,第一时间收到;
老师留的作业,熬夜也要完成;
老师要的东西,踏破铁鞋也要买到。
老师发的消息,第一时间收到;
老师留的作业,熬夜也要完成;
老师要的东西,踏破铁鞋也要买到。
在老板眼皮底下敢摸鱼,但在这个群里,主打的就是一个随找随到,有消息必回,三十多年的执行力就在这一阶段达到了顶峰。
尤其是被老师单聊的时候,有些人表面很淡定,其实内心早就慌得万马蹦腾。
上小学后,还有一个极限挑战,那就是辅导作业。
对于一个一提玩就神清气爽,一提学习就低头耸脑的孩子来说,让他老实坐那写作业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细节决不决定成败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细节能让一个中年老母亲崩溃。
减肥没成功没事,工作没完成也没事,但如果孩子的作业本还空着,那一定会让老母亲瞬间上头。
作为过来人,我有一句真心话要告诉大家,小孩做作业,千万不要围观,不然血压容易往上飙。
朋友吐槽,暑假最后一周,天天都在赶作业, 每次娃写作业的流程不是写-完成。
而是拿出本子-上厕所、喝水、扣橡皮、找笔-我骂人-写作业-上厕所、喝水、扣橡皮、找笔-骂哭-我哄劝-写作业。
全套流程,没有一天早于11点完成的。
OMG!这是一想到开学又要每天如此循环就心梗的程度啊。
反正一个半月的暑假过去了,周围同龄娃的妈妈,脸色都不太好。
你也不好说,大家是太热没休息好,还是被气到的。
#04
妈圈生存链底层-不敢言不敢怒的中学生妈妈
如果说上小学的妈妈惨,那比小学妈妈更惨的存在就是,娃上了初中。
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了令人闻风丧胆的青春期,看不懂,更不敢管,甚至家长在家里大气都不敢出。
主打的就是一个更年期也干不过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多可怕:
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段子,跟青春期的孩子说话,就跟忠臣死谏是一模一样的。你得挑场合,看脸色,还得掂量语气。
一句不慎,就可能被陛下拖出去斩了。
以前,我以为只是个段子笑笑就过了。
后来身边真有孩子到了青春期,才发现,现实远比段子更残酷。
心理学之父斯坦利·霍尔曾说过:青春期是一个充满犹豫不决和矛盾情绪的过渡阶段,是风雷激荡的人生时期。
所以他们冲动、爱冒险,也感情用事、不计后果。
他们渴望独立,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而证明自己独立强大最快的办法,就是击败权威——父母。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迫切地想甩开父母,用父母最在意的事情来宣示着自己的“长大”。
你逼我学习,我偏不。
你让我不要沉迷游戏,我偏要通宵达旦。
你禁止早恋,我就偏就要早恋。
不要觉得扎心。
青春期,作为孩子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必然是要踩着父母的尸骨去成长的。
而父母要做的,不是严防死守,而是疏通,是成全。
理解孩子通过对抗而独立的过程,尊重孩子想要说的算的需求。
用我之肩膀,去承托彼之未来。
甭管是你是在生存链的哪层,养育孩子,修的从来不是娃,而是我们自己。
姐妹们,在坚持10天,娃子们就要开学了,咱们坚持坚持,他日顶峰相见。
本周好物推荐
1、两套临开学的收心绘本!
2、平时买着肉疼的童鞋,开学季谈到了159元封顶!
3、当妈之后别亏待自己,今儿七夕,给孩子买买的同时,别忘了给自己也带个礼物,各种大牌,超低价格。
临近开学,越看孩子越烦!这回出门见着别人家的状态,我沉默了…...
孩子经常说这几句话要警惕,他不是叛逆,而是碰上了过不去的坎儿
不想毁掉孩子的身高,暑假就别让娃总干这3件事
我们是CC爸妈,家有一双儿女CC&DD。
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
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觉得文章有用,就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