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孩子8个不敢在幼儿园大便,真正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2023-11-21     CC爸妈

原标题:10个孩子8个不敢在幼儿园大便,真正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最近,好多妈妈咨询关于孩子憋尿、憋便便的问题。

有新入园/入学不在学校大便的:

有好好的,突然就行为倒退尿裤子的:

这可愁坏了很多老母亲,想不到做好了迎接孩子社交、性格上的各种难题,最后却败给了孩子的屎尿屁。

今年,咱们就再来说说孩子的这件大事。

一、孩子不在幼儿园\学校大便

其实,孩子宁愿憋着,也不愿在学校拉大便是一件非常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呢?

除了作息习惯被打破或胆小害怕,还有一些我们不曾在意的原因:

01

对老师认同感的渴求

如果平时家庭成员或者老师对娃大便表示过“嫌弃”,对帮他擦屁股这件事表示出过“厌恶”(经常脱口而出好臭、好恶心),那么宝宝也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这种情绪,觉得大便是一件不被喜欢的事情。

每个上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想把自己的正面印象留给老师。

自然就不想让自己的大便熏到“陌生而敬畏”的老师,不想麻烦老师给自己擦屁股。

02

不适应新环境导致的情绪问题

儿童心理学家表示“孩子出现尿裤子、憋大便,可能是环境改变造成的情绪问题”。

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出现各种不适应的反应是非常正常的。

进入新环境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他们内心会恐惧不安,当内心的安全感尚未得到建立时,他们只能用尽全力来应对新环境的挑战,从而忽略了身体的信号。

因此白天可能没感觉到便意,等回到家中,进入熟悉的环境中才意识到自己要大便。

再加上,在家中大多的孩子都有自己专属的小坐便,但幼儿园一般都是开放式或半包围式的蹲便,孩子有的是出于陌生,有的是出于害怕(怕自己掉下去),有的则是不习惯在陌生人面前大便。

别说孩子了,成年人在围观的情况下拉便便也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挑战。

所以,他们宁愿憋到家里,也不愿在幼儿园拉粑粑。

03

幼儿园的教学流程所致

大部分的幼儿园三四个老师和二三十个孩子,因为老师人手有限,所以活动都是集体性的,排队洗手、定时喝水、集体上厕所。

很多孩子不敢跟老师提出自己的“格外”要求,不敢在人群中发出“不同”的声音。

所以,再加一碗饭、想单独上厕所诸如此类“不一致”的要求,能不提就会尽量不提。

还有些宝宝会害怕拉粑粑时间太长而导致参加集体活动迟到;有些则是想在规定的玩耍时间内和小伙伴多玩一会儿,憋着不去拉。

三、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01

让孩子正视大便

让孩子知道就像每个人都要吃饭、喝水、睡觉一样,所有人都需要拉粑粑。

粑粑是我们身体里的废弃物,将它排出来,我们的身体才会舒服,让孩子明白拉粑粑是一件很正常并让人愉快的事情。

每个人的大便都是臭臭的,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它是我们身体健康很重要的信号兵哦!

借助绘本是比较好的方式,孩子们都喜欢屎尿屁奶主题,CC、DD也不例外,每次讲关于便便的的故事,我们都非常正经的聊这件事:

比如,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大便,这是件完全光明磊落的事情,不必躲躲藏藏憋来憋去。

绘本《大家来大便》

比如,不同动物的便便也是不一样的,都是啥样的呢?

绘本《是谁嗯啪啦益生菌来了》

比如,大便形成的详细过程,为什么它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

绘本《拉便便嗯在我头上》

比如,便便反应的是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健康的便便长啥样的?

绘本《噼里真舒服》

比如,为什么吃进去的的食物是香的,拉出来的大便是臭的?因为好的东西都留在了体内,废物才被排出体外。

绘本《我们的身体》

总之,让孩子明白,大便不是什么恶心的东西,排便不是什么不好的行为,虽然确实臭臭的不太好闻

只有孩子能正视大便和排便,他才能明白,当面对大便时,老师表情上的厌恶,并不是针对他,而是人们面对大便的正常反映。

02

帮孩子适应多种如厕环境

很多孩子不在幼儿园排便,还是因为环境的陌生、看护人的陌生。

做到了正视大便之后,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

1、这件事并不是只有在家里才能进行,其他的厕所也是可以哒,公厕、幼儿园,都尽量让孩子去尝试。

如果孩子在陌生环境或陌生人面前拉粑粑会紧张,带孩子去公共厕所体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周末出去玩或看电影的时候,鼓励孩子在公共厕所排便,公共厕所不仅有坐便,还有蹲便,这样孩子可以熟悉不同种类的厕所和不同形式的如厕方式。

2、可以帮助他的不只是家人,老师一样值得信任

让孩子信任老师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老师在学校的角色。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帮助他,拉粑粑的时候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帮他擦屁屁,不会因为他大便就讨厌他,也不会因为帮他擦屁屁就讨厌他,所以完全不需要紧张。

因此,想拉粑粑了,就要及时和老师说。

当然,有能力的孩子咱可以提前教会孩子擦屁屁的方法,自己学会了,不用麻烦他人,自然也就没压力了。

正确擦PP的方法,幼儿园后就可以教会娃“自力更生”了。

姿势:

手臂绕到身体后(不是从两腿之间伸过去擦),从前往后,不能来回擦,否则很容易把便便带到尿尿的地方,容易感染细菌。

如果把PP看做两个半圆,一次只擦一侧半圈,然后再换纸擦另一个半圆。

很多娃都是360度涂抹,额……越擦越热闹。

下面这个动图,大家可以先领会下,再教给娃。

03

不要给孩子额外的压力

不要每天都问“今天在幼儿园大便了吗?”,这样反而会让“在幼儿园大便”这件事变成孩子的心理负担。

当孩子表现出不愿在幼儿园上厕所时,不要上帝视角,无视孩子的心理,觉得娃是矫情,把一切说的云淡风轻;也不要小题大做、上纲上线,觉得娃胆子太小,连大便都不敢说,上升到性格攻击。

如果娃真的拉在裤子里,也不要着急去评判、指责、甚至羞辱,一定要给孩子吃这颗定心丸:就算拉尿在裤子里也没关系,你还小,有时候可能控制不好,我们只要换条干净的裤子就可以了。

做到不提醒、不在意,把上厕所这件事的主动权交回孩子,毕竟吃喝拉撒,皆是人类本能。

随着孩子成长,这些问题自然能够解决。

最后,C妈还想多聊5毛钱儿的。

对于娃不在幼儿园拉大便这事儿,不少妈妈觉得不拉就不拉吧,别管是不愿、还是不敢,回家拉也行啊,左右能拉出来不就好了。

我个人是不太建议,就此放任“孩子憋着不在幼儿园大便”不管的。

因为这多多少少反应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放松度、自由度。

我始终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教会孩子与环境和谐共处”,而不是“让孩子逃避问题妥协于环境”。

实现大便“随时随地”的自由,想在哪拉在哪拉,不觉得在幼儿园大便是负担,是每个孩子该有的权利,也是每个孩子应有的自由。

当然,如果孩子本身就是早晚在家解决的作息,那肯定没问题,也省掉了很多麻烦。

但如果孩子因为抵触而拒绝,该拉的时候不拉,长期如此很容易出现排便不规律,憋大便也容易造成大便干硬,增加排便困难,是一个恶性循环,还是应该适当干预!

本周团购

1、新挖到的宝藏国货品牌,中国孩子也能实现羊毛自由了!去除了欧美、挪威、澳洲羊毛的品牌溢价,同等质量只要1/3的价格,同样的价格你打着灯笼买不到这种品质。

果然,国货硬起来,就没别的国家什么事儿了!

2、最近我身边一半的孩子都病倒了,疾病高发期,增强体质才是给娃最有效的防护,优质蛋白都准备好了吗?

没有的话,来着了!想要孩子少生病,冬天一定多吃它们!

娃上幼儿园后,反而开始尿裤子、憋便便?原因终于找到了!

为什么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容易生病?听听医生怎么说……

孩子经常说这几句话要警惕,他不是叛逆,而是碰上了过不去的坎儿

我们是CC爸妈,家有一双儿女CC&DD。

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主治医生;

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公众号:CC爸妈(cc-bama)

觉得文章有用,就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656834b2293b4274a5054bb50fc9d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