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版叶轻眉:29岁便香消玉殒,外国人用她的名字来命名小行星

2023-10-16     百晓生侃历史

原标题:真实版叶轻眉:29岁便香消玉殒,外国人用她的名字来命名小行星

抛去“50元超前点播”这种难看的吃相不谈,不可否认的是就剧情本身而言,《庆余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庆余年》将“科幻”和“穿越”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完美融合,让已经对“穿越剧”略显麻木的观众耳目一新。在这部剧中,男主范闲的母亲叶轻眉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可谓是“人不在江湖,江湖却处处有她的传说”。《庆余年》的故事背景是人类文明毁灭后的下一个文明,也就是所谓的“科幻”或者说“未来”,但这个新的文明一直停留在封建阶段,所以也是变相的“穿越”。

叶轻眉在剧情中属于传说级的人物,与主线剧情的发展环环相扣,是一个绝对的“奇女子”。对于她的故事笔者就不再多讲,下面来讲另外一个奇女子的故事,堪称“真实版叶轻眉”。先来说说她的成就:她被世界最权威的科学学术期刊《自然》评选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她被美国《勇往直前:50位杰出女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故事》和《数字的力量:数学的反叛女性》两本畅销书所记载;她的名字甚至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用来为一颗小行星命名……她叫王贞仪,一名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的女子。

乾隆年间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巅峰,但这种巅峰却不过是落日的余晖,清朝正逐步被世界潮流所抛弃。在政治制度上,清代虽吸收借鉴了前代诸多利弊,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满清统治者的保守和愚民政策,让老百姓思想落后,传统的封建思想也严重压迫着女性。在这种大环境之中,很难出现一个超脱于世俗之外的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所以王贞仪的出现,无疑是那个灰暗的时代一抹惊艳红色,给人的感觉就是“穿越”了的叶轻眉。为什么要这样说?看看王贞仪的技能和成就,就能让人有理由相信了。

王贞仪的家庭环境给了她很大的影响,她的祖父王者辅是宣化知府,父亲王锡琛是当地的名医,母亲则精通诗词歌赋、是一位名门闺秀。这样的家庭给王贞仪的除了学习环境,更宝贵的是那种学习的精神。11岁那年祖父去世后,王贞仪在守孝期间读完了祖父的藏书,对“历算”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谓“历算”,就是古代对天象的观测和推算,用现代学科来说,就相当于天文学和数学。16岁时王贞仪开始跟着父亲行医,在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中,她的医术也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

在草原上,她又学会了骑马和射箭,还写了一句“亦曾习射复习骑,盖调粉黛逐绮靡”来表扬自己。天文地理、数学医学、骑马射箭、吟诗作赋、琴棋书画……王贞仪样样精通,在那个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的时代,无疑是一个“穿越者”一般的存在。但仅仅是技能多并不足以让人相信,所以下面再来看看她的一些小故事。王贞仪认为女子并不比男子差,起码在读书这一块智商并不会更低。为此她还写了这样一首五言:

往往论学术,断不重女子。

岂知均是人,务学同一理。

男女平等、男女平权的一些思想,在王贞仪这里已经可以找到一些影子。她不信那些神佛鬼怪,笃信佛教的朋友请她为《心经》做序时,王贞仪却说道:佛像就是木头泥巴做的,拜来拜去空费钱财,我不愿同流合污。众所周知,西方的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殊不知王贞仪也用自己的办法证明了这一观点。不仅如此,他在“天圆地方”的封建观念中大胆提出了“地圆说”,还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份完备的日月食成因解释。在数学上,她写了一本《简单计算原理》,通俗易懂地解释了乘除法和勾股定理。

她将从父亲手里学过来的中医知识付诸实践,在长期的救死扶伤中被老百姓誉为“女中华佗”。通过云的形状,她就能预测天气的变化……“兼资文武,六艺旁通,博而能精”,这样的一位奇女子与那个灰暗的时代格格不入。她也曾像叶轻眉一样试着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清朝的封闭与保守却容不下她,甚至连她24岁了才结婚也被世俗批判。因为操劳过度,王贞仪29岁时便一病不起,病种的她曾有诗曰:“病后形销减,支颐百虑煎。容光悲镜影,诗思冷炉烟。”但这么一位杰出的女性,或者说是女科学家,史册上却容不下她。

直到一张国外的明信片传到国内,中国人出于对明信片上的中国女人的好奇,才再次开始试着去了解她。谁能想到,在200多年前落后和封闭的中国,居然有一位20多岁的女子,曾做着类似叶轻眉一样的事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cb16a4892e45be25dacb476d1b79b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