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的墓地荒凉破败,张学良至死没来祭拜,令人唏嘘感慨

2023-09-19     百晓生侃历史

原标题:张作霖的墓地荒凉破败,张学良至死没来祭拜,令人唏嘘感慨

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的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近代的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潮流,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进入到由西方列强国家主导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之中。近代中国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入侵,人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但是在如此艰难的时代之中,也造就了无数的风云人物。张作霖,便是以为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传奇色彩的这样一个人物,被誉为“乱世枭雄”,但是结局也令人唏嘘感慨。

张作霖自幼出生在贫苦家庭中,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后来又成为绿林好汉,并且逐步壮大势力,清朝政府十分忌惮,但是有没有能力围剿,于是将张作霖招安。接受招安后的张作霖由于剿匪有功,先后被任命为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职位,于是就有了称号“东北王”,并成为奉系军阀的首领。掌握军事大权的张作霖不断向南扩大势力范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打进了北京,自称为“陆海大元帅”。张作霖的墓地荒凉破败,张学良至死没来祭拜,令人唏嘘感慨。

张作霖虽曾效力于清政府,是近代中国的大军阀,但却十分的爱国,他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面对日本人的侵略“寸土不让”。也正因如此,受到日本人的记恨,1928年,由于前线的战争形势不利,张作霖被迫北返,在同年的6月4日在乘坐专列回往东北的途中在沈阳的皇姑屯被日军预埋的炸弹炸成重伤,随后在沈阳的官邸中不治身亡。由于事发突然,张作霖生前并未修建墓室,其子张学良决定为父亲修好陵墓之后再风光下葬,于是将父亲的遗骸停灵。张学良找来风水大师在东北境内寻找风水宝地,最后将陵墓的地点选择在如今辽宁省抚顺市的东北地区,修建了元帅林。

元帅林中的艺术品皆采用了明清两代的形制,石人、石猴、石狮子等雕塑栩栩如生。陵园整体规模宏伟堪比皇家陵墓,在布局上也确实吸取了明清两朝皇陵的特点,同时又有中西结合的意味。元帅林原定为三年之内完工,但是就在园陵大致完工之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本入侵东三省,随后东三省完全沦陷,在日本关东军阻碍之下,张作霖的遗体无法在此下葬。于是这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奢华的园陵也就成为了一座空墓。

在日军占领东北之后,为了更好的谋取利益,达到占领中国的目的,时任关东军的总司令本庄繁曾多次要挟张学良,说如果他不答应与日本人合作,就不让张作霖的遗体葬于元帅林。作为对日本人“寸土不让”的大元帅的儿子,岂能因为父亲的遗体安葬之地而出卖违背民族大义呢?于是张学良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此举损害了日本人的利益,最终也使得张作霖的灵柩始终不能够入土为安。

1937年,也就是在张作霖去世后的第九年,在张作霖旧的部下的努力之下,关东军才同意将他下葬,但此时的张学良已经被蒋介石所幽禁,最终也没能见到父亲安葬。而且下葬的地点并不是原来修建的元帅林,而是由吴延奎和张作霖的妹妹的儿子护灵,从沈阳运到驿马坊处与其原配妻子赵氏安葬在了一起。

1990年,张学良重获自由,十分想念家乡,渴望能够回到东北祭拜父亲,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并未能成功,一直到2001年张学良在夏威夷去世,也最终未能亲自到父亲的墓碑之前祭拜,成为了张学良一生的遗憾,无数人为此唏嘘感慨。后来,张学良嘱托后人将他的墓碑朝向东北,以此来缅怀父亲,同时也算得是回归故里了。

如今,张作霖的墓地虽然也得到后人的修缮,但是却很少有人来此祭拜,令人感慨。更多的是来往的游客,因此墓地显得十分的荒凉破败。如此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死后竟久久不能够入土为安,墓地更是无后人问津,不禁让人万分感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0e52fcd5755bc25b881496b48cbff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