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大盗”孙殿英结局悲惨,其后代如何?儿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23-09-19     百晓生侃历史

原标题:“东陵大盗”孙殿英结局悲惨,其后代如何?儿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早年间,一部名为《东陵大盗》的电视剧让许多观众记忆深刻,该剧讲述了民国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故事。清东陵是清朝入关后,顺治帝在河北唐山选定的清朝皇室陵址。顺治、康熙二帝先后葬在此处,但雍正帝却另起炉灶在保定修陵,是为清西陵。清西陵的出现让清东陵只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等5座皇帝陵。除了皇帝们的陵墓,清东陵内还有其他后妃的陵墓,比如晚清时期的“老佛爷”慈禧太后。但是在1928年,清东陵遭受了大规模的盗墓活动。

这年夏天,刚刚被蒋介石收编并委任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率部驻扎在蓟县马伸桥,这个不起眼的地名与大名鼎鼎的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里有无数的稀世珍宝,孙殿英也早就对它们垂涎三尺了。7月上旬,孙殿英下令以军事演习要施放地雷的名义,将守陵人员全部赶走并重兵封锁了关隘。因为是正规编制的武装部队,所以孙殿英打开陵墓的办法十分简单粗暴——用炸药炸,两座陵墓的被毁程度可想而知。

在事情暴露之后,孙殿英也为自己找了借口,因为他是明末因抗清而死的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孙承宗后裔,他这么做是为了给老祖宗报仇。但孙殿英的言论并没有让人信服,特别是他后来的种种举动:身为蒋介石部下的他于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立刻投奔了东北军;抗战爆发后被日军俘虏,又立马投靠了汪伪并出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日本投降后再次随蒋介石并积极参加内战,1947年终于被解放军俘虏。最后,这个“东陵大盗”病死在了战犯收留所。

孙殿英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他没有坚定的立场,所以有这样的下场也实属活该。俗话说“父债子偿”,孙殿英死后他的后代怎么样了呢?孙殿英一生恶贯满盈,只有唯一的一个儿子,名叫孙天义。孙天义出生于1931年,生母是孙殿英的二太太。虽然是孙殿英的姨太太,但她并不认可丈夫盗墓的行为,因此她也一直努力将儿子往正途上引导。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孙天义本有机会投身行伍以便于日后接手父亲的军队,但他却毅然选择了弃武从文。

孙殿英从小没读过什么书,所以对儿子一心向学也很欣慰,并没有干预儿子。1952年,孙天义以优异的成绩北京辅仁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毕业,1957年进入西安外国语学院工作。在1986年至1998年的十余年里,孙天义在该院担任教授和院长。孙天义治学严谨,在40余年的执教生涯里一丝不苟,他的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他本人为新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且还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外语翻译人才,是我国翻译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和敬仰。

因为他对翻译事业的突出贡献,所以国家在1991年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美国的鲍灵格林州立大学也在1994年,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孙天义一直认为父亲有罪过,所以在解放后将家中的文物全部上交国家,因为这些都是当年从陵墓中盗出来的。古话“父债子偿”没有说错,孙天义热衷于文物保护,也许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父亲的罪孽。因为他对文物保护的突出贡献,他也被任命为黄帝陵基金会的会长,退休后也一直致力于这一事业。

对于这对截然相反的父子,大家怎么看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457426b2eb224c16c0c6d795903fd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