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那么中国古代发行过国债吗?

2020-07-29     看北朝

原标题:欧洲国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那么中国古代发行过国债吗?

将以遗所思看金融史想到的问题,这玩意儿西方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啊,甚至更早就有雏形了。

玄色飞猪:打下某城大索数日,既有了钱又不必还债。

将以遗所思:说抢劫的,抢劫和收税的效率未必有国债高啊。

changeding:诸侯可以,天子不可。

和平必胜:直接铸币啊~

我开拖拉机铸币亏本的啊

和平必胜:那就发交子呗。

avante:国家有可靠武力做后盾时不愁没钱花,没有可靠武力做后盾时有钱也是便宜了反贼。

zylbest77有啊,债台高筑就是周赧王借钱还不上了

经略幽燕我童贯:不懂了吧。其实,宋代的纸币,就是国债,因为它是有比较短的流通期限的。

在家睡觉多舒服2:到期是否兑付?是用金属货币、实物或者有价证券(类似后世盐引之类)?

yhaos这有什么,看盐引啊,有抵押债券,结果嘛,反正中国一切都能找到官僚机构腐烂的问题上。

经略幽燕我童贯通过多种渠道回收。1、抵扣税款 2、贵金属收兑 3、实物收兑 4、专卖物品收兑 5、转为其他可长期持有的有价证券,例如盐引、茶引等。

gameboy用税收兑现,宋代纸币就一点比元明强,交税的时候朝廷认账。

将以遗所交子没有收益吧,不是有价证券,这还是货币吧。难道发了交子以后政府还再建立一个交子储备银行,有存款收益率的?

深潜者可以打折换成下一届会子

经略幽燕我童贯可兑换盐、茶引。当然,你说直接收益这个是没有的,因为当时储蓄也没有利率啊~

将以遗所思持有盐引和茶引会不会因为盐茶价格的波动而导致亏损?如果是这样的话,盐引和茶引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期货嘛。而且在当时,盐引本身就是一种可以流通的货币吧?这就是以盐为保证金发行的有价证券。跟现在的碳交易,排污权交易有点类似嘛。感觉不是固定收益债券这概念,定价方法不一样。

经略幽燕我童贯盐茶是专卖,属于高价值商品,只有赚多赚少的区别。当然,前提条件是,你能等。如果本钱不足,熬不下去,那把引低价出清的话,那就会亏损。

无事大闷闷无盐氏就是靠借钱给汉军大发一笔。

深潜者话说盐茶引在宋代不是也有一定的大额货币职能吗?这应该说明这东西的流动性还算好吧?买卖起来应该挺方便的。大部分持有者应该是用于和别人交换,而非去领盐茶贩卖吧?

daidai110:有听哪个专家说这也是发展不出资本主义的原因,想想也是当初我们不是也自豪的宣布:我国既没有外债也没有内债吗?

avante:内债是可以耍赖的,凭借武力直接用低成本的纸币强兑你手中的真金白银硬通货,内债耍赖的巅峰就是金圆券和银圆券了。当年就应该要求台湾人还清全部内债,否则就别想来往。

偷鱼的猫没错,狗日的还想独立,先还钱。一百三十万亿金圆券,按照4:1的发行价换美元,念在大家是同胞,抹掉零头,还32万亿美元就算了。

Lsquirrel:谁敢要朝廷还钱呢,这是个关键问题。

sumii德川幕府规定年利不超过12%,或者只返回本金,幕府提供担保之类,整体上说比中国官府信用好 。

guy123因为日本是典型的诸侯封建,哪家信用不好就会被商人想法逼债,还是联合其它大名武装逼债,哪怕是幕府也没有绝对权威。其实唐末五代时候也有类似事情,南唐曾经借债给后周充军费,然后后周归还困难双方发生战争。

Lsquirrel幕府也没有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绝对集权能力,这是自然地。我从不信什么民族天生有信誉好等等优秀品质,都是被逼出来的。

深潜者权贵不再求田问舍,而是挣买国债呗。话说威尼斯的国家就是往贵族官员上摊派的嘛

sumii没钱就发行当十大钱呗,王莽、董卓、刘备就会的招数,历朝历代恶钱横行,中国M2历来不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朱元璋随意赐给诸王宝钞盐引什么的。至于财政收支平衡、稳定物价,那是什么东西?

53年新人民币,新台币,还有new shekel......为什么要有新字呢?根据Fischer(此公长期为以色列中央银行行长)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本币贬值和征收赋税是等效的。

例如以色列最开始的货币是以色列磅,后来物价飞涨发行Shekel,1比10兑换,然后shekel不顶用发行new shekel,1比1000兑款,这样也是贬值1万倍。

不过以色列毕竟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允许自由兑换,很多(如果不是大部分)以色列人存的都是美元、英镑、西德马克、瑞士法郎,只有有需要的时候才换成本币。

从来没换过币制的比如日元,西原借款最多的几笔才1.45亿日元,现在能在东京买一套高档住宅或者3套老破小。

ice327:就冲有钱人拼着把银子往地下埋的那个劲头怎么指望有钱人买国债,人家宁可不要收益只求财产能稳妥地保全。

欧洲能搞国债是因为新大陆金银带来的持续通货膨胀,钱如果拿在手里早晚要贬值,逼得有钱人不得不各方搞投资来避免财产价值下跌。中世纪欧洲的一大奇景就是政府偿还国债的时候债权人往往不是喜悦而是痛哭流涕――又一个让财产升职的安全渠道没有了,这种现象在别处是看不见的。

猫失前爪:确实,西方国债又不是从古至今都有的,七世纪八世纪的时候谁整这个......

sumii:西方历史上每发现一次大型金矿/银矿通货膨胀一次,可是人类的生产力发展飞快,金属矿的产量根本跟不上财富的增加速度。

金属货币在金本位时期在长期来看是通货紧缩的,是的,只要你储存黄金,长期(以几十年为单位)看来是升值的,银因为新大陆产量太多和黄金的兑换比例一直下降直到最后失去了货币的功能。

中国对兑换限制非常大,虽然也不是完全不能兑换,不过大部分人持有的都是本币。以色列虽然本币贬值10000倍可是居民损失相对不大。

国统区货币贬值飞快但是不允许自由兑换,否则国统区的实际货币就得变成美元和英镑,比如津巴布韦的实际流通货币就是美元。

内战时期人民币虽然也贬值了10000倍,不过政府采用配给制度,对一般城市居民影响相对较小,虽然无法存款但是吃饭还是能保证。

BarracudaFilter:以大革命前的法国为例,波旁王朝欠了遍布欧洲的40多家银行45亿利弗的债务,显然它是没有能力把这些银行抄家,从而把债务一笔勾销的。只能去召开三级会议商量加税。

购买国债主要仍然是银行和有钱人,英国国债最大的购买者是英格兰银行,并作为准备金来发行货币,而剩下的公债则大多被伦敦一些有权有钱的富豪家族和俱乐部购买,这些债券反手转卖到民间市场上就往往被炒出高价。

在诸国林立的欧洲,由于主权的分散,和相对流通的统一金融市场,让银行能在不同的政府面前保障自己的安全(像不像基督教?)

由于银行有不止一个的主权债务人,各国政府会为了争取银行借债给自己,就要被迫保持自己的信用来偿债,由于这种借债需求是长期的,这形成了各国政府与银行业间一种较为均衡的博弈关系,而不是政府轻易的压倒银行。

国债的主要意义是把财政收支平滑化,最大也最常见的作用其实就是打仗,把眼前的战争支出平摊到未来和平时期的财政收入中,国债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欧洲完全可以说,借不到债打NMB,等着被能借到债的国家吊打吧。

例外是法国大革命,新成立的革命政府以换皮为借口一度拒绝支付旧政府的债务,后来全欧洲反扑法国革命和这也有一定关系,虽然武装讨债失败了,但原因毕竟是难得一遇的全民革命激情,债权人们背后还是有相当的力量的。

对比英法也可以看出不同政府在借债能力上的差距,英国发行的国债利息在3-4%,而法国则要被迫借6-8%的债务,差距大了一倍,其原因是多样的,但是英国的工业和贸易地位和较健康宽松的财政显然更能赢得债权人的青睐,以购买债券支持了英国的战争动员能力,小皮特也说了“这个民族的生机乃至独立建立在国债基础之上”。

荷兰公债也非常受欢迎,每次发行都迅速抢购一空,而到了偿债日持债券者会痛哭流涕。

中国没有发展其国债应该是因为大一统的政权,没有人能迫使朝廷保持信用,没有人能在朝廷面前安全的维护自己的债权,只能取决于朝廷并不可靠的自觉自律,自然就很难发展起来欧洲那套主权债务体系。这不是说大一统不好,大一统本身利大于弊,但是有所得必有所失,如果在大一统下能发展出一套主权债务体系来,也肯定是和欧洲那套方式有很大不同。

avante所以说到底这还是个赖账的能力和成本问题,真要耍赖人家会强行讨债,武力要不到会各种报复,最不济你的信用也破产了,而在一个基本封闭的政权和经济体内则不需要担心这些事。如果造纸术和印刷术早点发明普及,类似金圆券、中储券、交子这种内债早就在宋朝以前泛滥了。

baber2000需要搞清楚现代国债这个东西是伴随着中央银行制度出现的,中世纪所谓的王室借款和国际借款是两个概念。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6w3onMBURTf-Dn5477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