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是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和放弃的环节。 你知道为什么运动后一定要拉伸吗? 拉伸不到位有哪些危害,真的会腿粗吗? 以下有关拉伸的知识,健身小白一定要看!
什么是拉伸?
很多人以为拉伸运动是在拉伸肌肉,但实际上,拉伸的真正目的是拉长和调动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
科学告诉我们,拉伸运动并不是字面意思那样,你甚至根本没有“拉伸”到你的肌肉。事实上,拉伸的真正目的是拉长和调动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这对关节和肌肉都有好处。更重要的是,拉伸运动可以帮助血液流动,降低受伤的风险,有助于减肥,甚至可以缓解压力。
运动后不拉伸会怎样?
1. 可能会感到身体不适
我们都知道运动时心率会升高。虽然这会加速血液流动,但专家表示,“锻炼结束后让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样重要,这在健身界也被称为“降温”。
有健康专家称:“在体育活动之后,心脏仍然比正常情况下跳动得更快,体温更高,血管扩张。这意味着,如果你太快停下来,你可能会昏倒或感到恶心。运动后的‘降温’会让你在运动快结束时逐渐平静下来。”
2. 肌肉更加僵硬酸痛
当你锻炼肌肉时,肌肉会产生炎症反应释放乳酸,这是导致肌肉酸痛的原因。当你在两次锻炼之间休息“恢复”时,你的身体会自然分解并代谢掉这些乳酸。有没有方法可以帮助身体排出乳酸?你猜对了,答案是:拉伸运动。拉伸有助于将氧气分配到全身和肌肉,据Healthline网站称,拉伸“可以减少乳酸的产生,消除肌肉中积累的乳酸。”
同时,运动后立即拉伸也会放松那些更僵硬、更容易抽筋的肌肉。
3. 存在受伤风险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运动医学系专家称,僵硬会导致肌肉更易疲劳,关节更易损伤,这将导致“结构上的异常应力,柔韧性会变得更差”,运动范围的缩小会导致关节的血液和营养供应减少。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的“负重”关节(如膝盖和髋关节)经常感到僵硬和疼痛的原因。
梅奥诊所首席健康专家表示,简单来说,“运动后拉伸有助于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促进血液循环”。
如何进行拉伸
专家建议,运动结束后先待心跳平复至每分钟120次以下,然后进行适当拉伸。
第一步:“走动约5分钟,或者待心率降到每分钟120次以下。”
第二步,开始拉伸:“每次拉伸10到30秒。拉伸应该很有力,但不会疼痛。拉伸时保持呼吸。做动作时呼气,保持拉伸动作时吸气。”
下面来学习几个简单实用的拉伸动作:
1. 单腿简式腘绳肌拉伸
要点:站立,一只脚在前,背部挺直。双手放在髋部,从髋部开始向前折叠,另一条腿重复。
2. 跪姿股四头肌拉伸
要点:左腿在前屈膝90度。抓住右脚向腰部,换另一只脚重复。
3. 婴儿式臀大肌拉伸
要点:坐在地板上,挺直背部,慢慢地将一条腿拉到胸前,把大腿转出来,另一条腿重复。
4. 下犬式背阔肌拉伸
要点:靠墙一定距离站立,身体平行于地板。保持背部平坦,然后从胸部开始慢慢弯曲。
5. 体侧屈腹斜肌拉伸
要点:把手放在站立腿的前面,背部挺直,抬起对侧手臂,让髋部从前向后打开。
6. 三角肌拉伸
要点:站立,手臂伸直,轻轻按压以增加肌肉的伸展, 另一只手重复练习。
切记做拉伸时也要量力而行,如果你以前从来不做拉伸,不可能达成完全的伸展。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将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