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首次入围世界500强企业,雷军给每位员工发1000股的新闻让不少的小伙伴羡慕不已。
而新一年刚刚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算上港澳台,中国上榜企业数量史无前例超过美国。
世界500强榜单就像是企业界的奥运会,在把全世界最牛企业都拉出来遛弯的同时,也间接展示着大国相对实力的此消彼长。
根据最新的榜单,中国上榜企业129家,直接登顶。即便不算上台湾地区,中国企业也达到119家,与美国旗鼓相当(121家)。其中,沃尔玛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中石化则取代去年的国家电网跃居第二。今年备受瞩目的华为虽然不断遭遇挑战,但仍旧从去年的72位上升至今年的61位。新上榜的企业中,“欢喜冤家”珠海格力与小米共同登上世界500强的舞台。
图片为《财富》2019年世界500强Top10企业
中国的企业竞争力到底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是否真的足以跟美帝抗衡了呢?一起来看看近20年的数据,吃着群众的瓜,也操着国家大事的心,决定用各种榜单综合盘一下中美两国的“企业国家队”阵容。
1.世界500强赛场:中国朝上,美国向下
先来看看1998年至2018年《财富》500强的所有数据,描绘出了中美企业20年的变迁。
在世界500强这个顶级赛场上,中国企业一直处于上升通道。
1998年,中国500强数量还只是美国的三十分之一,仅有中国银行、中石油、中石化、国泰人寿保险、中粮集团,以及由两个英国人在广州成立的怡和集团共6家企业上榜。到了2018年,中美间的差距缩小到仅有6家,而美国在2002年数量达到巅峰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2019年更是被中国超越。
历史浮沉20年,我们目睹了早年间中国五大银行、中国电信集团等国企陆续上榜,也见证了2008年的联想、2010年的华为、2016年的京东、2017年的阿里巴巴、腾讯等民营企业的接踵登场,同时大洋彼岸也经历了GAP、LOEWS、摩托罗拉等巨头的衰落。
榜单Top10企业中,中国也从早年的无一家公司上榜,发展到2019年超越美国,占据三席。大家熟知的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分列2、4、5位。其中中石化是中国最早登上亚军的企业,但在2015-2018年由国家电网接棒,直到2019年再次登上世界第二。
除了上榜企业数量增加,这些企业的营收也在飞速上涨。2018年中美企业营收差距已经缩小为20年前的一半。而利润方面,美国企业的利润呈周期性波动,中国虽稳步上升,但差距仍旧明显。根据2019年最新数据,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依然没有达到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
从行业来看,中国的上榜企业集中在资源垄断性行业及金融部门,包括大家熟知的“两桶油”、五矿集团、中国铁路、太平洋建设等,以及国有四大银行。且多年来,挑起500强大梁的始终是TA们,地位巍然不动,格局鲜有变化。
而美国除了早年由于大都会人寿、安泰保险、花旗等企业在保险、银行等领域就建立了优势之外,近5年来,电信、计算机等高新科技行业进步也十分显著,在2018年已跻身行业前十。
虽然在高科技、现代化金融等领域,与美国的差距还难以跨越,但努力也还是看得见。
盘点了中美5年内进步最快的十大行业(进步指2018年行业占比高于2013年),发现中国进步最大的行业非房地产莫属,增幅高达4.17%,具备了浓厚的中国特色。即便国家在2018年实施了宏观调控,在最新的2019年榜单中,房地产企业仍旧进步显著,5家房地产公司排名均有大幅提升,其中排名上升最快的企业为碧桂园,跃升176位。
此外,中国在互联网、电子电气、计算机、航天与防务等领域的投入与进步也十分可观。阿里巴巴、腾讯、海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企业颇为给力,这也是为数不多在企业数量上我国可以与美国正面抗衡不落下风的前沿领域。
不过,中国在民生关注度上稍显逊色。美国在保健、制药、食品等生命健康领域优势显著,且还在持续加强。不仅如此,美国在信息技术服务、半导体等前沿领域也在持续发力,高通、英特尔等芯片垄断企业正是美国制裁中兴、华为的底气所在,而中国的半导体企业仅有的一个还是来自台湾的台积电,信息技术服务还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2.美国500强VS中国500强:两倍速差
为了扩大样本覆盖量,对比下两国的上市公司500强最新情况。
根据《财富》2019年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上市公司500强营收门槛为162.38亿元,新秀海底捞今年就以170亿元的营收首次进入500强,位列482位。整体来看,500强上榜企业总营收为45.5万亿人民币,净利润为3.625万亿人民币。
与之相对,美国500强的上榜门槛为55.75亿美元,对应企业则是排名最末的牛仔裤品牌Levi's。500家公司总收入达13.72万亿美元,总利润达到1.13万亿美元。按照汇率折算之后,三个指标均是我国的两倍还多。
再看国家队的构成,中国的500强企业只覆盖了35个行业,而美国队有来自72个不同领域的企业选手,多样性和均衡性上没有偏科。
根据500强各行业的利润占比,得出中美各自500强中最会赚钱的十大行业。
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商业银行均以绝对的优势占据第一。但与美国不同的是,在我国500强中,仅占4%左右的银行企业赚取了40%的利润,吸金能力过于强横。以恒大、碧桂园为首的房地产业也可谓是中国的吸金大族。上榜企业数量是美国的10倍有余,净利润总和占比超过10%,加上银行,真真占据了半壁江山。
此外,中国500强企业的营收超过2018年全国GDP的一半,而美国500强的营收超过其GDP的三分之二。可见美国企业的头部效应更加明显。
经济学家胡鞍钢2013年在《中国国有经济竞争力评价》的论文中用大量数据证明,中国的一流企业不是是否出现垄断的问题,而是集中程度还远远不够。看来,经过了五多年兼并重组关停并转,中国大企业们的确更大了,可“大而不强”的老毛病还没根治。
综上所述:
从世界500强、中美500强、独角兽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20年来成长速度飞起,某些特色领域可以小小冒个尖儿,但毕竟偏科严重,远未登顶。幸运的是,中国企业的崛起很大程度就是依靠跟进战略的成功,新兴的领域也必将会有中国企业迅速跟进甚至超越领先。随着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不断革新,新兴产业格局必将迎来新的转机,只是这可能是一场无比凶险的竞技。
(如果您觉得文章有帮助,创作不易,求个关注!关注eBOND君,订阅更多优质原创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