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宅在家里买买买,你更应该做的是扔扔扔

2020-02-25   宸冰读书



风雨同行,相约守望,欢迎收听宸冰阅读联合多家出版社及作家带来的“以阅读温暖陪伴”第18期特别节目。

朋友圈里晒美食的朋友突然多了起来,很多人调侃说把几年都没做的家务和饭都做了,我也是,之前其实也蛮热衷于研究美食的,工作一忙就顾不上了,这段时间倒是又重新捡了起来,还做了几道非常成功的菜,颇有成就感。


这也让我不禁开始反思,平常到底有没有可能兼顾工作与生活呢?繁忙疲惫的时光中就真的不能想办法按下暂停键吗?能给我们幸福愉快感受的除了工作业绩为什么就不能是做了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在阳光下晾晒衣服,耐心的给花浇水擦叶,放点音乐伸懒腰深呼吸,安安静静的喝杯茶呢?疫情把我们封闭在家中,也许是时候好好想想我们生活的加减法了!

今天要为您分享的文章节选自日本作家有川真由美的《极简生活:简而美地活》。


作者在序言中写道:

“有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被肉眼看不到的压迫感逼得喘不过气来,过得非常不舒心。抑或者说,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状态,已然麻木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生活中的“事物”太多了。要做的事情太多,心里难免烦躁。

家里的东西太多,总也收拾不干净,房间自然就显得拥挤了。

要花钱的地方多,成天担心钱不够花。

人际关系上的烦心事太多,身心俱疲……

曾经的我也是如此。那时,我总是被各种各样的琐事牵着鼻子走,什么都不舍得扔,这也想做,那也想干……我一心想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好人”,却搞得自己疲惫不堪。

经历过人生起伏之后,我才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态。因为我意识到,人生苦短,必须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真正想做的事”和“真正重要的事”上。而“化简为繁”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在作者有川真由美看来,现代女性最需要的是“以自己的幸福为主轴,有取有舍”的价值标准。为了打造出稳固不动摇的标准,她请大家牢记下面3个基本点:

“自己想做的事”“让自己舒心的事”放在首位

不要攀比,按自己的步调,走自己的路

别考虑“应该做什么”,而是思考“想做什么”

努力向这3个基本点靠拢,用在无谓事物上的时间就会逐渐减少,用在自己身上的精力,以及提升自身潜力的时间则会相应增加。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既然宅在家,那么咱们就先从清理东西开始吧。书中给了很多的建议和指导,我选一些分享给大家:


家里东西越来越多,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我们在不断用“收入”“东西”。要是只进不出,东西当然会多起来。杂物就跟赘肉一样,一年比一年多,把我们牢牢困住,害得我们动弹不得……


“为什么不扔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有没有快感”上。人只会做“有快感”的事。“得到东西”,就能带来一定的快感,让人高兴起来。这种快感具有极大的威力,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为了享受这种快感,才会去买不必要的东西。反之,“扔东西”常会带来一定的“痛感”。这种痛感的根源,就是对未来的担忧(“也许哪天会用到……”),或是对过往的执着(“好容易买回来的……”)。说白了就是“对失去的恐惧”。

但是我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了“扔”这个行为带来的“快感”。“扔”,怎么会带来快感呢?因为我意识到,“扔”就等于“我不用再为这个东西操心了”。打开衣橱,把不穿的衣服统统拿出来。把名字跟长相已经对不上号的人请出名片本。把一大摞书搬出家门。在完成这些动作的瞬间,我总能体会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爽快感。

有人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如果你只能再活几个月,你想在死前做些什么?”很多人回答——


“我会拜访帮助过我的人,亲口向他们道谢”

“我想去旅行”

“我想吃很多好吃的”……

也有不少人回答,“我想把生活‘收拾干净’。”


此处的“收拾干净”,并不是“整理房间”的意思,而是“把自己的东西清零”。要是把这些事丢给亲朋好友去做,会让他们产生莫大的痛苦。毕竟,谁都不舍得扔掉至亲的遗物。世事难料。想做什么,就立刻动手。真到了最后关头,就把一切都收拾干净吧。为了应对人生的种种变故,确保自己“身轻如燕”也是相当必要的。


如何判断一样东西该不该扔呢?

我的判断标准可以总结成一句话——“现在不需要的东西立刻就扔”。要享受“当下”,就不能把太多的精力耗费在属于“过去”与“未来”的东西上。

我的判断标准则建立在时间轴上,简单明了——现在需要的东西就留着,其他的统统扔掉。不过“需要”“使用频率”之间不能完全画上等号。有些东西的使用频率很低,但“在不远的未来一定会用到”,比如运动用品、旅行用品、消耗品的囤货等等。还有一些则是“需要永久保留的东西”,好比宝贵的照片、合同、防灾用品等等。如果你能确定某件物品属于这两个类别,那就把它留下来吧。


拿不准主意的时候,不妨开动脑筋想一想,“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属于过去的东西”要扔掉长时间不使用的东西,就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很多人之所以保留没有用武之地的东西,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以后说不定会用”。无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除非你痛下决心要改变自己,否则你的行为模式绝不会有任何变化。


“不舍得扔”,换个角度看就是“抓着过去不放”。常有人担心丢弃物品就是变相抛弃自己的价值。殊不知它们带来的经验与回忆,早已成为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验和回忆都到手了,夫复何求啊?


“属于遥远未来的东西”也要扔掉

“等我有时间了,就能看这本书了”

“等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可以用这个大盘子”

“等我出门旅游的时候,这些化妆品小样就能派上用场了”……


其实,我们永远都“等”不到这样的时刻。也许有人会想:“要是现在扔了,万一哪天要用,不得后悔死啊!”别担心,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忘记这些东西的存在。



坐视“未来”占领“现在”的空间,才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对未来的担忧,其实是“对自己想象出来的假定状态的担忧”。

我们无须为未来忧心忡忡。只要脚踏实地过好“现在”,“未来”就一定会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在你面前。

到时候,再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合适的物品就行了。属于“过去”“未来”的东西,还是痛痛快快丢进垃圾桶吧!

如何养成清理的习惯,作者也给出了建议就是:”邮件要在5分钟内整理分类““任何东西超过一定数量了就扔掉”“设定“整理日”等等,另外我们都有一些虽然它没什么用,但我就是不舍得扔”的东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送人”“拍照””废物利用”。


千万不能忘了,东西的存在价值在于它如何被使用。其实只要我们简单的开始,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主播宸冰

北京读书形象大使、金牌阅读推广人;2017北京好人、2018北京榜样、朝阳榜样特别奖、全国妇联智库专家、首都职工素质工程读书导师、北京市女大学生创业导师;宸冰阅读文化传媒创始人;《中国家书家训》作者;《宸冰读书》《宸冰初见》总策划、主讲人;北京十佳实体书店“宸冰书坊”创始人;喜马拉雅最具人情怀历史主讲人;中华女子学院、传媒大学等十三所高校客座讲师等。

她致力于打造专业的阅读文化服务机构,以点带面,榜样引领,重点聚焦服务全民阅读,创造性地提出“读书、读人、读世界”的大阅读概念和“宸冰阅读”服务模式,不仅开设《宸冰读书》、《宸冰初见》等多个知名音视频节目,还创办线下书店宸冰书坊。她的读书节目已向近4亿人次输送了700多万字的内容,涵盖中国文化、历史、艺术、人物等多方面知识;举办各类读书活动近300场;讲座直接受益人群近万人。

微博敬请关注:宸冰老师

公众号请关注:宸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