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领读”旅行与读书:百科知识的脑内冲浪与日常哲思的马拉松

2019-12-07   宸冰读书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首都职工群体,丰富首都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首都职工文化素养,为书香北京做出贡献,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特邀北京读书形象大使宸冰为主讲老师,为职工朋友们推出12期职工领读计划音频课程。


今天要为您讲解的这本书叫作《旅行与读书》,作者为台湾作家詹宏志

说起读书与旅行,我想大家都不陌生。

读书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宏大的世界,在书中我们可以尽情放飞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探索那无穷尽的人类文明奥秘。

旅行,无疑是让我们用双脚丈量这个世界,希望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风景感触。

当我们把读书和旅行结合在一起时,你从中体会到的乐趣、意义以及那种美妙的感受是终身难忘的。

人们常说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同样也是一种文化。但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詹宏志先生既有读书人阅书千卷的经历,又有世事洞明的历练,在这本《旅行与读书》中,他不仅记录了自己读书的过程,更是分享了自己的旅行过程,而更精彩的在于,他从读书和旅行当中感悟出来的那些点点滴滴的心得体会。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我们经常说一个文字的高手就是能够通过文字的描述直接引发我们某些生理或者心理的反映。比如他对这两段美食的表述:

“在印度的厨房里”写的是印度坦都烤炉现做的馕,文中写道:“我从盘中撕下一块,放进口中咀嚼品尝,馕饼的面皮因为高温而冒出一个一个的泡泡,里面充满了空气,咬起来极为酥脆,馕饼之内则仍然是湿润有劲,应该是来自揉面的劲道,细嚼之下,满口面香。


而“京都觅食记”当中,对日本京都的“御碗”是这么写的:

清雅透明的金黄高汤上,浮着细细地像米花儿一样的小颗粒和一些细碎的绿叶子,底下则是一块白色的鱼肉……那块堾鱼先在炭火上烤过,沾满了炭火的香气,置于碗底,高汤才一注而下,立刻端上,鱼肉还是脆的,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再晚一点儿就会被汤汁泡软了。小颗粒的麸则有的脆有的软,增加口感上的趣味,高汤则非常的高雅,一点点三叶菜切细了撒在汤上,发出淡淡的青草香气……”


怎么样,看到这,你是不是有点馋。一个文字高手笔下的食物,有口感、有色彩、有气味,不只是口腹的享受,也是视觉和嗅觉的盛宴,还能够从关于烹饪方式的描述当中感觉到食物的精致。

在这背后除了菜本身的美味,是不是还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呢?

我们所读的每一本书当中的内容是不是和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了一起?

是不是能够激发你对生活的美感?

是不是能够让你满怀信心的充满热情的、充满审美的去好好做一道菜?

这难道不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吗?

读这本书,我们就像走进了两个世界,进行了双重的旅行:

一个是书中的那些人物,仿佛鲜活而又现实的走入了我们的脑海;

另外就是作者自己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灵魂,并得以在这个灵魂的世界中进行了一番有趣的游历,我想读这本书本身也是旅行的一部分了。



正如书中所言:只有一个人生是令人不满足的,但我们诞生之际时空已定,这个人生也就跟着注定了,还有什么方式能够让我们扩大对实体世界和抽象世界的参与呢?在詹先生看来,在我看来,也许只有“旅行”与“读书”能让我们拥有超过一个“人生”。

真正的旅行和读书到底什么样?


我们的读书与旅行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詹宏志先生曾在一次访谈当中这样说道:“旅行的原意是把你遗弃在某个地方,要你活着回来。”这句话非常的有趣,感觉上像是被抛弃了一样。但事实上我们不管被遗弃在哪里如果想要活着回来,还要带着我们自己完整的灵魂,带着我们美好的心灵,带着我们人生的意义回来,其实人生的每一步不都是在旅行?


旅行可以是一个自我教育,一个自我改良的工具,目的是让你有愈多的不确定、艰难和琢磨,而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对我们生命的打磨。

只有从这样的超级体验式旅游的角度出发,作为一个旅行者在路上的时候我们才会时时刻刻收获各种惊喜,当然也有可能是懊恼。在书中,詹宏志先生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他在导游的指引下来到了印度的一家地毯商店,立刻就被那些美妙的地毯吸引了。可是呢,地毯非常的贵,他就有点犹豫要不要花这么高的价钱购买,接着精彩的桥段儿来了——只见那个卖地毯的商人库玛坐在地毯上,闭目养神似的轻合上眼,缓缓地伸出食指在双眼之间指着天,仿佛要发誓一样的用古老的波斯文开始朗诵起了奥玛·开俨的诗歌:“契契切切,磬磬琮琮,叮叮咚咚……”

虽然一个字都听不懂。可是很美好、很好听。每一个音节都像歌唱一样,听的人全身舒畅,好像三万六千个毛细血孔都在有轻风吹透。库玛面容严肃的解释了他刚才朗诵的诗歌的意思:“尽兴的使用你的财富吧,我们终究要化作一杯尘土,有酒有歌,今朝宜醉,如此这般,如此这般……”

一个狂热的爱好读书、爱好文艺的书呆子怎么能招架的住这吟诵古波斯文诗歌的商人呢?这歌声完全击中了他的要害,就算眼前这张地毯开出了嗜血的天价,他也决定买了。于是詹宏志先生完全忘记了之前导游所提醒的话:”小心印度骗子!小心路上热心来帮你找路的好心人、小心导游介绍给你的任何店、要小心路边摊商的高价等。

在第二天之后的印度之旅,他就发现原来可以用减半的价格买到昨日的东西,十天之后,他心目中这个“合理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当时买地毯的十分之一了。后来一个幽默的导游告诉他说:“在印度,讨价还价的原则是如果他们开价一万,就还一千,如果他们要一千,你就还他一百好了。”

怎么样,看到这儿你会不会似曾相识,感同身受,会心一笑呢?这一幕比戏剧还要戏剧的营销,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哪个出去旅行的人没有带回点儿冲动之下的战利品时刻呢?

也许在旅行当中我们顾不上思考,而当我们回到了熟悉环境,再去对照旅行中遇到的一切,我们每个人应该去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彼时彼刻能够做出那样的行为,而在此时此刻却永远把自己拘禁在这里。”旅行带给我们的思考,读书带给我们的思考,更多的是让我们每天都能够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如果你光旅行、光读书而不去客观思考,那你的收获可能就大打折扣了。


去读书、去旅行,

把它们结合成为你的生命体验


他说:“去过托斯卡纳之后,再读《托斯卡纳艳阳下》我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不再只了解字面,我还了解氛围,我甚至知道如何认同她的感受。就像去过罗马之后,当我再读到有人说:‘问起罗马司机哪一家餐厅的面食最好,每位司机都有他们独到的名单和见解,但是最好的面食一定恰巧是他妈妈的秘方。’你会忍不住露出会心微笑,那个时候你只是在读书吗?不,你是“经历”了书本。”

是的,旅行与读书它们应该在一起,不管是哪一种“阅读”,总是在旅行完成之后才真正开始。我来过,我看过,我了解……



旅行穷尽处,幻想启程时。


当真实世界探索已完,想象世界会让我们继续前进,因为,只有一个世界,是令人不满足的……所以不妨让书籍和旅行都成为我们终身的伴侣。在书中我们看过的任何一个故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你会惊喜地发现,产生了不同的意义。走过的所有路程,看过的所有风景也许只是当下的感官享受,可是总有一天它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收听《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职工领读计划》专辑全部内容可扫描上方二维码或者点击链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