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同比上涨4.5%,创近94个月新高,甚至有分析师“预期”明年一季度CPI会“破6”……在三季度GDP增速“迫6”之后,随着月度CPI数据的快速高企,习惯于“短线思维”的A股,难免不会被日益高企的“假通胀”所袭扰,尤其是在A股本身就比较脆弱,而宏观形势总体上也并不乐观的情况下,这个“敏感点”上的“发作”,有可能成为加倍预期“谨慎情绪”的着力点。因此,笔者此前才强调,至少是要适度降低对2020年春季行情的“预期值”。中信证券策略组也强调“岁末年初”要“猫冬防御”,预计“要到2020年二季度”才会迎来该年的第一轮上涨。
从K线上看,12月的沪指来了个7连阳,貌似相当不错!但真正的赚钱效应如何,各位投资人“冷暖自知”。
考虑到内外环境与年末市场主体的“兑现收益”需要(也难怪MSCI要敦促A股“调整过短的考核周期”),笔者对中期行情不太乐观,12.6会议之后也“调低”了对明年一季度行情的预期,能够“苦中作乐”的,是笔者一直坚持“买彩票”的科技概念,而科创板在持续调整多时之后,能够在10日异军突起,既有自身技术因素,恐怕更多是在当前“迷离”的宏观环境下,资金寻找“‘临时’避风港”的被动选择——毕竟在整体经济数据不乐观的情况下,也只有新经济、高科技(以及服务业)这些“新兴动能”的高增长势头还在保持(也得到了政策全力的呵护),短线资金也不避讳再次做回“露水夫妻”;
出口数据显示,1月至11月,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等,出口快速增长。
12.6政治局会议提出,2020年要“要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工信部日前印发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网络覆盖范围,鼓励制造企业通过内网改造升级实现人、机、物互联,为共享制造提供信息网络支撑。
至于中长期,笔者还是认为,从12.6会议透露出决策层坚定的改革意志来看,只要这次“改革闯关”成功,中国资产价格势必要对其给予“风险补偿”,只是这个时机能否在2020年实现,尚待观察;
而在明年一季度之前,关于中国经济究竟“会被压抑到何种程度”,估计一直都会成为继贸易博弈的“不确定性”之后,又一个严重困扰投资人预期的“大山”:博览财经注意到,至少在三季度GDP增速“迫6”之后,随着月度CPI数据的快速高企,已经有分析师在“预期”,明年一季度CPI会“破6”……
2019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创近94个月以来新高。近段时间猪肉价格虽然出现回落,但依然难以撼动整体上涨的格局。尽管核心CPI依然稳定,但短期内中国经济“虚火”难除,猪肉价格继续上行是大概率事件。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目前来看,猪肉价格远未到拐点,预计2020年一季度CPI依然压力大,尤其是1月份春节期间,将继续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伴随着翘尾因素,预计CPI将会破6%。
换言之,中国经济的“严峻度”对投资人想象空间的压迫感,尤其是决策层应对这种挑战时“不走寻常路”的“改革思维”,对投资人传统理解逻辑(笔者所谓的“08思维”)的挑战,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抑制投资人预期的新增“不确定性”风险(也即,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许多投资人仍然在想“放水”,但12.6会议决策层给出的仍然是“改革”)!
尽管从年度数据上看,2019年的CPI数据仍然大概率落在3%之内,但习惯于“短线思维”的A股,难免不会被日益高企的“假通胀(或曰猪周期)”所袭扰,尤其是在A股本身就比较脆弱,而宏观形势总体上也并不乐观的情况下,这个“敏感点”上的“发作”,有可能成为加倍预期“谨慎情绪”的着力点。
总体来说,笔者坚持认为,在2019年持续遭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决策层始终没有因为“内外压力”而改变其“深化改革”的方向。此次“12.6”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强化了这一政策立场与大方向。这决定了2019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与政策环境,明显不同于2018年下半年,决策层无须再次“刺激”资本市场,A股行情想“起跳”缺乏有足够弹性的“政策杠杆”。因此,笔者才强调,至少是要适度降低对2020年春季行情的“预期值”。或许确如中信证券策略组的判断:12月经济下行和通胀上行的预期难见底,短期内政策难超预期,流动性宽松预期边际上减弱,且中美博弈复杂化,外部风险预期上升,因此“岁末年初”要“猫冬防御”,预计“要到2020年二季度”才会迎来该年的第一轮上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WoY824BMH2_cNUgGf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