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咥一碗关中老碗面去! ”
陕西人爱吃面,几天不吃面,就感觉浑身不自在。可以说,面是咱们陕西人的魂!八百里秦川,自西向东、由北到南,宽、细、汤、干、扯、擀面……在陕西人的手里,千变万化。但有一种面,在我们心中格外有分量,那就是关中老碗面。一个“大海碗”里盛了刚刚手扯煮熟的面条,浇上两勺肉臊子,油辣子,感觉陕西人的所有热情都装在这碗里了,吃的那叫一个爽!
关中老碗面位于汉中市西大街,紧邻汉中第四中学。面馆不大,总共也就20来平米,6张桌子,再加上那个只能容纳两个人进出的厨房,显得有些拥挤。但就是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中,却藏有大乾坤。每到饭点,来来往往的人总要在此停留,慰藉一下自己饥肠辘辘的胃。
面馆现在由潘永全夫妇经营。每天早上六点,潘师傅就要起床和面,潘阿姨则骑着电动车到3公里外的过街楼蔬菜批发市场采购新鲜的蔬菜。“臊子面的讲究不单单在面上,豇豆,胡萝卜、西红柿常用来做臊子,讲究的就是食材的新鲜,所以我们宁愿辛苦一点,每天把最新鲜的食材送到大家的面前”。
关中老碗面里最有味道的非“三合一”莫属,从色、味、形各个方面来说都是相当完美,尤其是刚浇上油的“油泼辣子”,滋啦滋啦的响,香气满满,令人食欲大开。挑一筷子,面条细长,厚薄均匀,晶莹透光,臊子鲜香,油光红润。一碗下肚,让人眉目大开!
面馆的食客大多是熟人、回头客。临近中午,面馆里已经坐满了人。“来了哈,今天还是吃油泼面?”“老板,还是和上次一样来碗臊子面,少放点辣子”……只言片语中,潘师傅和大家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小店讲究的是口口相传,味道做得好了,自然大家都爱来”潘师傅说道。
面的劲道,全在于手艺人的功夫。汉中的面馆不少,但真正能让人吃得满意的却不多。主要是现在很多面馆图省事,都用机器面替代手工面,自然而然没有了那种口感。
潘师傅说:“做人和做面一样,是可以糅到一起的,不要小看了这一碗面:碗中天地宽,面里乾坤大。人的一生要熬去浮华,煮成韧劲,才能品出生活的咸淡。”
一间坚持手工制作的关中老碗面面馆,一对相濡以沫的5旬夫妇,一碗弥漫着人生百态的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