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建设淮海国际陆港的消息,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推动徐州转型发展的主要载体,淮海国际陆港是把徐州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双向开放优势、产业发展优势的核心功能区和重要增长极。
6月18日,徐州市委常委会明确,正式启动“淮海国际港务区”的筹建工作。将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一体化管理,落到实处。
据了解,港务区管辖范围在徐州西北片区,包含铜山,泉山、、等地,占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会议要求,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规划布局、机构设置、政策制定、公司组建等工作,根据淮海国际陆港“多点”整体布局,合理确定各个功能板块的发展定位、项目准入和产业布局,加快建立起精简高效、运行顺畅的管理体制机制,以高效的政务服务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助推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发展实现新突破。
1、赋予重任,淮海国际陆港
淮海国际陆港,在徐州是个新名词,最早在2019年由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当年8月17日,省政府作出同意设立“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的批复。
在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关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徐州建成重要节点城市,支持徐州建成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端重要枢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推动资源要素向西开放和经贸往来,建成“一带一路”交汇点上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高地和江苏向西开放门户。
打造国际内陆港的概念被提出后,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徐州要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总揽新时代江苏对外开放,承东启西,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
由此,在江苏的版图上,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形成互为支撑的“黄金三角”。
2、建设什么样的国际陆港?
根据徐州市的规划,淮海国际陆港采取“一港多点、双核驱动、港城联动”的思路布局,依托陆路港、内河港、保税港、航空港、邮港,构建铁、公、海、水、空多式联运陆港运输体系,全面推进淮海经济区国际中转枢纽港建设,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的国家级全域开放平台,搭建全省“东西南北”开放通道,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
淮海国际陆港“双核”之一的徐州铁路货运中心片区以上海铁路局铜山货场为核心,规划用地面积8.5平方公里。该“核心区”定位为中欧班列主渠道,公路港基地。依托“徐州号”中欧班列,打造以中欧班列集结、进口消费分拨、展览展示、区域总部与结算、城市配送为核心载体的国际铁路枢纽港。
核心区一期项目开工
目前,陆港核心区自去年10月开工建设,按照“一核、三心、六区”的功能布局,建设集智慧物流、展示仓储、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临港产业为一体的全功能现代化高水平国际陆港。
3、什么样的管理机构?
正式启动“淮海国际港务区”的筹建,其更多在于管理机构、机制的明确。
参考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概念,管理机构更侧重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机制十分相似。会成立经济发展局、招商局、自贸办等专职从事经济业务的部门。当然,也会成立社会事业局、教育与卫生健康局、城市管理局等社会事务服务管理机构。
在领导岗位上,会设置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等,以及若干名分管不同领域的管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