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环境带来良好变化,10余种候鸟“定居”徐州

2020-05-30     徐州黑板报

原标题:改善生态环境带来良好变化,10余种候鸟“定居”徐州

5月27日,初夏的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蒹葭苍苍,睡莲依依,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气息。记者看到,一只鸡蛋大小的黑水鸡宝宝脚下一滑,从睡莲叶片上跌落,摇摇晃晃地游向正在不远处等待的妈妈。同日,在云龙湖小南湖边,一种体型娇小、活泼好动的鸟儿在芦竹丛中飞来飞去,用黄黄的喙撕开叶片与茎秆的连接处,啄食隐匿其中的虫儿。同行的江苏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系冯照军教授告诉记者,这就是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珍稀鸟类震旦鸦雀,以前极为罕见,现在已经变成了徐州的“常驻民”。

黑水鸡找妈妈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徐州近些年不仅成为周边地区人流聚集区,就连在天空翱翔的鸟儿也爱上了此处。冯照军告诉记者,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徐州地区“留鸟一族”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已有近五十种鸟类在徐州地区留居生活,与前些年相比增加了10余种。

“鸟类是环境优劣的‘生态试纸’,像黑水鸡、震旦鸦雀等,原是徐州的匆匆过客,现在已经从候鸟变成了留鸟。” 冯照军和他的团队这几年一直在跟踪这些长驻徐州的精灵。

据他介绍,这些鸟儿来了就“不想走”,和徐州湿地面积的大量增加密切相关。湿地有“大地之肾”之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近年来,徐州积极改造利用采煤塌陷地,在此基础上建设湿地公园。截至2019年底,

  • 全市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17221公顷,相当于23个云龙湖,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2.1%。不止水鸟,就连大山雀、金翅雀这些爱栖息于山林的鸟儿也恋上了徐州。
  • 目前,徐州森林覆盖率达3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7平方米。
  • “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不断花落徐州。
  • 完善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为鸟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以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在此观察到的鸟类就有148种。

候鸟来了就不想走,把徐州当成了自己的家,这既是鸟儿们对徐州生态的“赞美”,更是徐州人爱鸟护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现在的鸟儿不怕人了,”江苏省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于道平对此颇有感慨,“人在岸边散步,水鸟就在十几米远的水面上游弋捕食,两不相扰,很常见。”

冯照军说,鸟儿对生境的改变极为敏感,十分挑剔,只要广大市民都能自觉保护环境、爱护鸟类,会有更多的鸟儿爱上徐州、留在徐州。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被称为“鸟中熊猫”,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国际鸟类红皮书,是全球性濒危鸟类。

南京作为震旦鸦雀的模式标本产地,20世纪80年代曾有过记录,但此后20年震旦鸦雀一直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2007年2月江苏野鸟会的一次湿地调查中,在六合发现了80多只震旦鸦雀,创下全国一次性发现震旦鸦雀数量最多的纪录。同年,专家们在江北一片生境相对较好的湿地,又见到它,之后震旦鸦雀再次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2014年6月5日下午,一些爱鸟人士在沛县千岛湿地意外遇到了这种鸟。此后,在徐州多地陆续发现了震旦鸦雀的行踪。

震旦鸦雀对生境的要求极为苛刻,虽飞行能力不强,却有着一般鸟类没有的硬喙,由于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其他鸟类几乎没有探查和取食芦竹叶基内昆虫的本领,这就给掌握了这一“独门绝技”的震旦鸦雀留出了一块生存之地,有芦竹的地方就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vdaXIBiuFnsJQVn8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