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徐州,豪车摆摊!总理放开地摊经济的良苦用心,你们根本不懂

2020-06-08     徐州黑板报

原标题:事发徐州,豪车摆摊!总理放开地摊经济的良苦用心,你们根本不懂

同样是摆地摊,置身于地摊经济的的创业风口,豪车的优越感能否理解三轮车的苦衷?

如今最火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摆地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7地,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地摊、夜市纷纷回归,城市烟火气逐渐旺盛,本是一件好事,但也衍生出了不少问题。

据媒体报道:6月5日,昆明一个主题公园发了一条公告,称免费提供摆地摊的摊位。但要求必须是宾利、路虎、保时捷等豪车才可参加。

公告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不少网友认为,此次活动作秀意味太浓,让真正靠地摊生活的人情何以堪。

除了昆明,近日在徐州市中心某商场附近,同样已被摆摊大军占据。和摊主同框出镜的,还有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豪车。

不仅有奔驰、宝马、奥迪这等传统豪车品牌,还有像玛莎拉蒂、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豪华跑车。售卖的商品,多是一些布偶、小饰品、服装等。

图片转载自微信朋友圈

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愈演愈烈,豪车似乎成了上街摆摊的标配,甚至发挥着经营许可证的作用。难怪有网友感慨说: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原来是我不配摆摊。

宿州街头豪车摆摊

很多看到这些豪车都纷纷赶过去围观,很多人都感到不解:这些开得起百万甚至千万级别豪车的车主,真的会缺这些摆地摊的钱吗?

在这里,与其讨论他们是不是缺钱,不如理解为他们缺的是流量和展示自己的秀场。

从道理上讲,到底是骑自行车摆摊,还是开豪车摆摊,纯属个人自由,其行为只要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之内,都是被允许的。而且,开豪车摆地摊的现象,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成为另一种常态:

开奔驰S600摆地摊卖手机壳,开保时捷卖鞋袜。但是,在后疫情这种旨在复苏地方经济的宏观环境下,以开豪车摆地摊的名义来收割流量、制造话题,从情理上讲,自然让普通大众难以接受。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一些摊主开的豪车是租来的。虽然租车会支出一笔不菲的花销,但总的算下来也不会亏本。

因为这种地摊和豪车之间的反差,会吸引更多的顾客,其成交量也往往会高于普通摊主。以豪车作为视觉上的广告招牌和隐形的信用背书,这也是开豪车摆地摊背后的基本套路。

不论哪种情况,就目前而言,全国各地放宽摆摊限制,是为了给更多的普通百姓多一个赚钱养家的选择,为了丰富市民的夜生活,也是为了给无业者提供再次创业的机会,复苏经济、拉动内需。

很明显,豪车车主摆摊不是不可,但与国家放宽政策的背后逻辑不符合。

在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我们的国家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对此,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表示,相关统计数据完全支持这一事实: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折算成月收入是2561元。按五等份分组,其中最低的低收入组人均每个月还不到100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每个月1300元左右,这两组占全国家庭40%。 这6亿人是承受不起失业,承受不起就业不足,承受不起长期不工作没有收入的。

同时,蔡昉表示,从就业的角度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市场主体极为重要,但同时它们也是此次疫情中受冲击最大的主体。而地摊经济因为进入门槛较低,对于那些难以重回劳动力市场的人更具重要性。

目前在疫情影响下,部分企业复工不足,造成一些人员失业,放开地摊经济,将给包括这部分人在内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个就业渠道,解决他们的生活来源。

地摊经济可以使多少人重回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成都允许占道经营(摆地摊)后,两个多月增加了10万个就业岗位。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在接受搜狐智库采访时表示, 如果在城市放开地摊经济、农贸市场,对于促进灵活就业、以及非正式就业人群的意义非常重要,大概可解决5000万人的就业问题。

所以,当前特殊时期下的地摊热,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国家此举目的本是帮助低收入人群改善生活、提升城市烟火气的温暖举措。但在部分人的炒作下却成了博眼球、赚取噱头的作秀工具,实属令人叹息。

但愿:你们不要怀着戏谑的心情,喊着去摆地摊。

因为他们摆地摊,不是来体验生活,而是急需收入来源去维持生活。

而我们,作为消费者,享受其中的是: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回想曾经的徐州,有着人人向往的老夜市展览馆夜市,整整占据着上千平方米的露天场地,每每到了夜晚都会变得灯火通明,热闹非凡,那是爱热闹的徐州人必去的地方。

记忆里,可以在那个最原始的露天夜市,吃吃喝喝轧马路买东西,打发大半个夏日的夜晚,夜市的记忆深深地印刻在那一代人的心里、脑海里,再后来,搬进了室内,老夜市便成了人们一声声落寞的感叹。

2010年4月,随着展览馆夜市的搬迁,一代徐州人关于老夜市的记忆也跟随着消失了。虽说如今徐州的其他夜市也想把人们的这份念想继续延续下去,但已经无法再现展览馆夜市当年的辉煌。

看到这徐州人熟悉的一幕幕,鼻子有点酸酸的感觉。最后,希望徐州能找回那人间烟火,更希望突然兴起的地摊经济,不会是经济压力下的昙花一现。

(文章部分转载自淮海经济圈周刊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网友图片,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vdWlXIBnkjnB-0zX9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