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无数名人,也有无数名人在此生活、工作过。
本文就跟大家讲述下很多淮安人不曾了解的历史:两位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总理,都曾在淮安做过同样的官。
原水渡口马踏飞燕雕塑,来源淮水安澜
淮安是明清漕运总督驻地。清朝末年,随着铁路的兴起,运河的地位开始衰落,又由于淮安地处南北要冲,战略地位重要,于是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在漕运总督的基础上成立了江淮省,省会驻清江浦,末任漕运总督恩寿任首任江淮巡抚。
由于大量官员的反对,三个月后,清廷撤销江淮省,改淮扬镇总兵为江北提督,仍然驻淮安清江浦。
江淮省版图,来源百度百科
提督是清朝各省绿营最高武官,官阶从一品。而江北提督在武官的基础上,还承担了漕运总督、江淮巡抚的部分职权,可节制“江北文武”,有管理地方的权利,监管漕运、河道、盐务等,地位显赫。担任江北提督的,都是当时的重臣,其中两人还担任过民国总理。
这个名字大家很熟吧!他是“北洋三杰”之一,号称“北洋之虎”,曾四次担任中华民国总理。
宣统二年(1910年)12月18日,清政府加段祺瑞侍郎衔,任江北提督,驻江苏淮安清江浦。
段祺瑞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出山,急令段祺瑞为第一军统领兼湖广总督。当月,段祺瑞卸任江北提督。
在很多人眼里,王士珍没有段祺瑞的名气大,而在清末明初,王士珍的名声和地位在段祺瑞之上,是“北洋三杰”之首,号称“北洋之龙”,后来担任过三个月的民国总理。
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光绪三十年(1904年),王士珍任北洋军第6镇统制(北洋军共6镇,镇为师级)。1907年6月15日,王士珍升任江北提督,加陆军部侍郎衔。
1908年,王士珍母亲去世,守孝三个月后,王士珍继续统领北洋军第6镇并担任江北提督。同年11月,光绪、慈禧相继去世,袁世凯失宠,王士珍为避嫌、报袁世凯知遇之恩,多次申请辞职,直到1910年4月20日才获准,是担任江北提督最久的人。
王士珍曾率江北新军参加安徽太湖秋操
另外,在王士珍为母守孝期间,临时署理江北提督的徐绍祯,在辛亥革命时率领江浙联军光复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