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我家里现在多事之秋,依然改不了我这操心的命。
本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我准备摸个鱼。
结果,一个大学同学昨天微信找我,第一句话就是:“ 我出现感情危机了!想离婚!”(这个夸张哦
)
吓得我赶紧把手里的DD放去自行玩耍,送上我慰问: “怎么了?啥情况?”
噔噔噔.......微信信息一条接一条。
“我觉得我不爱他了!!我俩现在没啥共同语言了?
自从有了老二,床实在容纳不下那家伙的大块儿,就把他赶到旁边屋去了!
好么,除了交流孩子的日常,我俩就如同舍友一般。
今天我数了下,我就说了5句话:
‘回来了啊。’、‘吃晚饭了。’、‘你给老大刷牙了吗?’、‘幼儿园明天的元旦活动你别忘了去。’、‘我带老二睡觉了,你别忘了把卫生间灯关了。’
他也回了5个字 ‘嗯 ’、 ‘好 ’、 ‘嗯 ’、 ‘哦 ’、 ‘行 ’。
……你说这日子过的还有啥意思?”
听完一连串吐槽,我建议她:
“先把你家小床换了,让你老公睡回去!”
其实,关于夫妻之间怎么睡?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
我也很少去聊这个话题,毕竟这都是各家的家事!
但是,后来跟好多朋友深聊,才发现夫妻之间怎么睡,确实是件大事。
甚至有人形容它是 判断夫妻感情好坏的风向标。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是一篇讨论文。(望各位云同学积极发表意见)
话题是:#生娃后,你和老公分房睡吗? #
我所了解的,有赞成、也有反对。
赞成篇:分房一时爽,一直分房一直爽。
@多肉肉
我们在孩子1岁时分房了,因为我实在无法忍受了,夜里孩子闹他根本听不见,我还要忍他的呼声。
自从他去客房睡了,世界都安静了,现在晚上睡觉孩子就让爸爸出去,我真的觉得分开睡我轻松多了。
@七月的风
生完娃后婆婆强迫分床睡,说儿子上班辛苦,影响休息,然后婆婆和我睡,等孩子大了,各自都习惯了,睡眠质量超级好。
总结一下就是:
由于夫妻双方你嫌我打呼噜,我嫌你抢被子、对空调温度要求不一致、入睡时间不同、半夜娃闹影响老公睡眠、啥忙都帮不上看着更闹心、需要私人空间等等因素。
分床睡是最好的方式,互不影响,各自安好。想追剧的追剧,想打游戏的打游戏,相当自由~
反对篇:分着分着心散了,情淡了。
@快乐窝窝头
分房睡,就相当于把顾娃这个责任全部压到自己身上来,越不让老公参与,老公越不知道带孩子的辛苦,就会越来越觉得老婆矫情,吵架是必然的。
@小丫头
分房睡两年,真的是除了孩子教育和开销,没有什么其他交流了。
@雨一直下
一胎女儿,月子完婆婆走后,他睡觉总是打呼噜,新手妈妈的我很焦虑还要喂夜奶,睡眠非常不好,就让他单独去睡了。
直到宝宝三岁半,我睡眠还不是很好,经常做梦,掉头发,就一直分房睡了,感情淡了,现在看到的全是他的缺点,也不会照看孩子,吵架也是家常便饭了。
总结一下:
夫妻分床睡,减少了爸爸参与育儿机会,这样的后果可能会让他从一个丈夫、爸爸的角色转化成了一个局外人。
还减少了夫妻的亲密积分,这样的后果可能是丈夫变成了室友,亲密度也比不上之前的相拥而眠了。
其实,有赞成,有反对,这个没毛病。
婚姻里没有标准答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没有必要喝一碗鸡汤就不吃晚饭了,更不要别人说不好就自我质疑,也不要看到别人的相处模式就觉得无比正确照搬。
虽然分房不分房的并不重要,但,这三个重要的思想,你必须要有:
01
并不是所有夫妻,都适合分房睡
有些夫妻把分房模式当成了一种潮流,甚至有顺口溜说: “一等夫妻分房睡,二等夫妻分床睡,三等夫妻同床睡。”
但,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适合分房。
之前的综艺节目里,李艾自爆和老公 婚后一直分床睡,还并不是因为怀孕。
听到这样的消息,应采儿等一众嘉宾当场惊呆。
不过从李艾的回应来看,这种方式他们是享受的。
李艾老公是她的经纪人,白天几乎都在一起,有大把时间相处,生活的细节也被老公照顾的很好。
每天早安吻不说,还把妻子待产的每一个细节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包括去医院的路线、月子中心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甚至还会细心的观察电梯的位置。
他们晚上分床睡,就相当于普通夫妻白天的各自忙碌。
他们分床的基础是足够亲密。
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夫妻,因为两人的睡觉问题不一致,因怕影响夫妻关系,所以“另谋出路”。
正好女儿在国外,就选择把女儿房利用好,两个房间打通,用一扇门隔开。
门打开,两人共处一室,门关上,两人各睡各的。
虽然分房了,但是王伟忠对妻子还是很体贴。
他们分房的基础是尊重。
对于上文两对夫妻来说:
分房睡觉就是保持距离感以及神秘感的最佳方式。
而大部分的夫妻,都是为了所谓的空间,忽略了本身沟通少的问题,这就缺少了亲密和尊重,那么分床就不是很好的选择。
02
不管同床还是分床,同心最重要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不同心的两个人就算睡在同一张床,各玩各的手机,谁也不讲话,困了就睡觉,有事打电话,没事互不扰。
这种毫无交流的感情状态,怎么可能越变越好?
两个孩子出生后,我跟C爸分房与不分房都经历过。
CC出生后,我们是三个人一起睡,从来没分过房。
CC小时候睡眠很渣,到2岁还不能睡整觉,一晚上要醒很多次,C爸便会分担一部分我半夜哄孩子的工作。
如果我白天带娃/工作一天,晚上还要起来N次——2年,而他却能像没事儿人一样,夜夜一觉到天亮,我会特别心理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会直接影响夫妻关系。
所以我们就商量,都受点累吧。
哪怕是他能在我翻来覆去喂奶时给我后背垫个靠枕让我更舒服,或者在CC夜醒时接手抱起来哄几次,我都会觉得,很欣慰,自己被体谅了……
而DD出生后前半年,CC希望晚上有人陪,我也不希望老大感觉被冷落,我们便选择了分房。
C爸带CC,我带DD,尽管夜起的还是我,整晚睡不好的也是我。但因为C爸经历过带CC,理解我的辛苦,他便会在其他许多地方选择分担(比如DD醒很早,他就会抱走,让我多睡会儿)。
我依然欣慰,依然觉得自己被体谅了。
就算没有每天睡在一个房间,也没有影响感情。
所以,不管是同床还是分床,同心才是最重要,在这个基础上,再选择适合的方式。
03
夫妻关系一定高于亲子关系
自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我们丈夫和妻子的属性就变弱了。随之变强的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属性:
头像变成了孩子的照片;
微信备注、称呼变成了孩儿他爸/他妈;
周末的约会时光变成了陪娃去游乐场;
......
我们大多数人,变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孩奴”,也因此忽略了另一半。
有研究表明:
夫妻二人在父母角色上投入越大,在夫妻亲密关系中的角色投入就越小。
这是我们很多人都会走进的误区。
然而,谢楠的一次采访对夫妻关系提出了很精彩的理解:
-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爱,爱的感觉不是说在孩子面前,相敬如宾,客客气气的。
- 爱是一种情感的流动,孩子就能在流动中得到一种安全感。
- 因为夫妻相爱的家庭,生活中都充满了爱的行为与语言,给孩子传递爱的感受,孩子才会更容易被爱滋养,也更有安全感。
所以, 以牺牲夫妻关系为条件给予孩子的爱,是本末倒置的。
如果老父亲们不知道怎么爱孩子,那就爱“孩儿她妈”曲线救国吧。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
能带给孩子幸福感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妈妈被宠爱,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纳。
孩子终将长大离去,但伴侣会携手到老,唯有夫妻同心才是最好归途。
今年,最后一个话题:#生娃后,你和老公分房睡吗? #
话筒递给你: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儿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cc-bama)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FhevHYBur8RWXSA8q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