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家庭的精神中心,实际上也是整个地球的精神中心。从见到自己的孩子的第一眼起,母亲就能体验到深深的联结,但一旦真正开始“动手”照顾孩子,她们很容易就会失去这个联结,最终感到精疲力竭、孤独和沮丧,有时候甚至会为撑过一天而苦苦挣扎。母亲可能会经历我所谓的“精神破产”,并且渴望能够重新建立联结。
但是,母亲却常常载着“空油箱”去做这份或许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工作。我们一直以为,受苦、匮乏和自我牺牲是身为人母的常态,这会使她们变得精疲力竭、沮丧挫败,也常常对自己和孩子感到失望,从而加剧了她们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足够好的母亲的内疚感。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转向一个崭新的母亲视角——创建一种富足、完整和有价值的母亲角色。通过滋养你的精神,充实你的内心,在你与孩子之间建立起充满自主性的联结。在此过程中,它将协助你放下那些阻碍你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情绪包袱。“如果我们从富足而非匮乏的角度来看待育儿这件事,又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将引领我们进入全新的育儿视野,母亲们发生转变,并最终改变整个世界。
我们必须敢于宣称:当我们把自己放在首要位置,反而能让我们拥有更多可以给予孩子的东西。没有谁比母亲更爱自己的孩子,想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更多,努力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了。但是,如果一个母亲的“油箱”是空的,她就不能真正地给予孩子或其他人任何东西。没有任何事情比母亲滋养自己更重要了。当我们在自我关怀方面做得越好,我们就会越蓬勃;我们越蓬勃,就越容易做到有意识地关爱孩子。与其为了孩子牺牲自己——这一直是为人母的准则——不如为了孩子让自己更加蓬勃。就像一个慈善家仁慈地与他人分享自己富足的善意。与之类似,我有一个愿景:母亲能够充满活力,享受充实的生活,这样,母亲就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活力,与世界共享自己的才能。
这种蓬勃无关外在,而源于内在价值的自我关怀。蓬勃的状态跟获得外在的事物无关——不管是物质财富、名声,还是人际关系。蓬勃就是在我们身为母亲的忙碌且往往疲惫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
要想过上蓬勃且真正地帮助他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的生活,需要我们与自己的内在建立联结。与其从外部,如通过孩子来寻求满足,不如由内而外地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我们不再允许外部环境来定义我们——孩子的分数、考入的学校、赢得的奖项、取得的成就。对于纯粹的自我了解可以带来异乎寻常的回报。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即使是最细微、最简单的自我关怀都会将你推上与自己那完整、富足、充满价值的本性重新建立联结的旅程。你会发现自己珍爱自己,这就是满足感。珍爱自己源于内在,源于我们内心存在的喜悦。这对母亲来说尤其重要。一旦我们开始首先珍爱自己时,我们对孩子讲话的语气将更加友善,更能理解他们的感受,也能体验到与他们之间的更深层的联结,或者重建已经几乎消失的联结。
但是,自我关怀并不等于放纵。自我关怀,是一种个人行为,使个体从身体、心智、情绪和精神层面滋养自己,以便使自己可以体验到幸福、活力和满足的兴奋感。它是通向广阔、开明生活的桥梁,尤其是与我们的孩子有关的生活。内在关怀有意识地将我们与自己的精神联结起来,这是生命精神的具体显现。内在关怀使我们体验完整的自己,而不是破碎或残缺不全的自己。很多时候母亲真正追求的是与孩子在一起的高品质生活,却一直错误地以为物质世界可以提供与孩子之间亲密的关系。实际上当我们拥有了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之后,物质世界也将变得有意义。这些品质让我们对所追求之物的体验变得丰富,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与孩子的联结和关系变得丰富。
自我关怀是互惠的。当我们因为恢复了神采而呈现出良好而富足的状态时,我们的内在就感觉良好,并且我们的孩子也能感觉到我们的这种内在状态。我们将感受到自己对生活充满热情。当我们最终清除了内疚感和自我牺牲心态的残余时,结果也将如此。当我们真正关怀我们的宝贵生命时,我们就能触碰到一个更深的领域,一个可以让我们充满活力的领域。从这个领域开始,我们会发现自己沐浴在幸福且充满富足感的状态中。我们发现,自己不仅没有从别人那里拿走任何东西,还与此相关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孩子,实现了互惠互利。我们变成了对孩子有益的存在。结果,我们的存在就像新鲜的空气,这样我们就进入了我所称的“交互”状态。
以上内容来自《母亲进化论》一书。这本书包含了作者苏兹从自己数十年的咨询经历中,以及她在发现作为一个人和一个母亲的内在价值的个性之旅中所学到的东西。对所有的母亲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图书。这是一本不寻常的书,它可以彻底改变你的生活,改变整个社会看待母亲的方式。如果你能够跟随本书的指导去做,你与自己、孩子以及生活中任何人的关系都会发生转变。如果你正因为疲惫不堪而挣扎,或者认为由于孩子占据了自己太多的精力,所以人生缺乏意义,本书一定可以引导你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教给你最符合孩子需要的育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