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愿意不开心,真没有。有些人看似沉迷于悲伤中,但这仅仅局限于这种伤痛处在安全阀值内。“低位者无患跌落”说的就是这种人。如果伤心的人难以爬出泥沼,总归是有原因的,要么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要么是他们担心自己会陷入另一种困境中。
比如,亲近的人离世总会让人感到悲伤,如果不伤心就会觉得有负罪感。所以总觉得能做的就是选择一种困境去面对。除此之外,我们也许会注意到,有些感受比别的感受更让人难以面对。
很多人都会告诉我们,他们感到的是愤怒,而不是沮丧。他们愿意承认对某件事的担忧,而不愿意承认自己其实长时间处于某种焦虑状态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与家庭教育有关,不过总体来说人们总是倾向于对某件特定事件的忧虑,而不愿意承认自己处于长期的心里负担中。所以,你可以说你担心卖不掉房子,却很难承认自己有慢性焦虑症。你可以说跟同事之间的糟糕相处让你很愤怒,但不会承认自己有长期的愤怒管理问题。你可以承认父亲的去世让你心情低落,却不会承认这让你长年累月处于极度忧伤之中。
许多人都持有这样的观点:长期的、非特异性的、明显非理性的负面情绪时软弱的特征。他们不愿意承认伤心、孤独、焦虑、抑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摆脱这些负面情绪。然而总是事与愿违。人们不愿意谈及自己感受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担心你会说“站直了”“看开点”“振作起来”“放下过去,积极面对”。听着,如果事情真这么容易,为什么他们做不到呢?事情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你跟他们说应该振作起来,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这样只能让他们本就绝望和无助的情绪更加恶化,你根本帮不到他们。甚至是专业的心理学家在帮助有这些情绪的人时,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如果解决问题只需要告诉他们振作起来,心理医生何必为此训练那么多年呢?人的情感极其复杂,更何况每个人的情感都各有不同。因此,当有人经历分手或丧亲之痛时。你说“看开点儿”,或者当有人焦虑或者抑郁时,你说“振作起来”,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这么说也许对你是凑效的,可如果对他们管用,他们可能早就这么做了,何必向你敞开心扉、亲诉心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