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世界第三强国的印度,为何航母上还在用拖拉机牵引舰载机?

2020-11-10   笑语千年

原标题:号称世界第三强国的印度,为何航母上还在用拖拉机牵引舰载机?

2012年11月,我国歼-15舰载机成功在辽宁号航母上完成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为中国海军发展史书写下辉煌的一篇。而与航母甲板上的舰载战斗机和直升机同样引起关注的,还有各种航空保障车辆和移动设备。其中,就包括国产飞机牵引车。

航母虽然处在现代海军武器系统的顶端,但其舰载机保障作业的环境和条件却比普通的岸基机场艰苦和困难许多。由于舰上空间有限,很难设置出常规运输系统,很多武器弹药和飞机外挂物都需要借助手推车和千斤顶等简单机具搬运装卸,地勤人员不时地还要动手协力推动重达10~20的飞机和直升机移位。这些操作大多要在随风浪摆动起伏的露天甲板上实施,危险系数非常高。因此,研制装备性能优异、使用灵活的舰载航空保障车辆,对于提高和保持航母舰载机及后勤人员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航母专用牵引车

舰载航空保障车辆包括牵引车、电源车、气源车、挂弹车、起重车、消防车和清扫车等,这些车辆的用途与岸基保障车辆大体相似,但由于舰上作业空间狭窄、海况复杂多变等因素,其作业环境加复杂,对设备本身也具有更高或更特殊的要求。

以航母专用牵引车为例。出于航母的特殊性,其专用牵引车要求外形紧凑,转向半径小,作业机动灵活;重心低,保证在纵倾横摇的环境下,仍具有稳定的行驶和停放性。还要满足对舰载设备的防护防爆性能、电磁兼容性能和抵抗盐雾侵蚀能力等指标以及各项安全规范的特殊要求,可靠性、可使用性和可维修性高,容易实现标准化和通用化。

我国的舰载飞机牵引车

飞机牵引车是航母上装备数量最大、使用最为频繁的舰载航空保障车辆。在岸基机场,飞机更多地是靠自身动力在地面上滑跑移动,但在航母上,允许飞机发动机运转的地方很少,舰载机在起飞前、降落后的移动以及进出升降机都要依靠牵引车的牵引或顶推。

航母甲板满载舰载机后,能供牵引车和被牵引的飞机调度的通道十分狭窄,所以,牵引车的外形应十分紧凑,特别是车身高度要低到能在舰载机机翼甚至是机身下面安全行驶的程度,还应尽量减小转弯半径以便于灵活行驶。

我国的航母专用牵引车,采用的是无杆牵引技术,牵引车车身在不超出飞机机身的投影长度的情况下,通过飞机前起落架对其底盘的垂直加载,提高了驱动轮的附着力,使得同样重量的飞机可以用更小的牵引车来移动。

但是,无杆牵引车需要设置与飞机前起落架连接、提升并传力的专门机构及相应的操控设备,研制难度相当高。目前只有美国做到所有航母都使用无杆牵引车,其他国家则以有杆牵引车为主。因此,我国航母装备的无杆牵引车,证明了咱们中国科研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强大。

其实印度海军使用航母的历史要早于中国,早在1957年,刚独立不久的印度就从英国购买了一艘“尊严”级轻型航母,将其命名为“维克兰特”号。1986年,印度又以2500万英镑的价格购买了英国退役轻型航母“竞技神”号服役印度海军被命名为维拉特号。该航母在印度海军中它服役超过了半个世纪。

甲板牵引车看起来虽然不起眼,但是价格极为昂贵,平均价格超过千万美元。印度海军虽然有航空母舰,但却没有专用的牵引车,一直使用拖拉机作为牵引工具,印度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拖拉机做为航母牵引车的国家。

拖拉机当舰载保障车,除了省钱外,可谓一无是处。要知道先进的无杆牵引车,除紧凑的外廓尺寸外,还放弃四轮驱动而采用回转角很大的非驱动型转向桥、无杆牵引车+飞机机组,使得其有着极小的转向半径和绕中心原地转向的能力,满足战时母舰上需要逾越障碍物和上下货桥以及在滑跃起飞甲板的端部作业的需要的需要。

舰载航空保障车辆是比较典型的专业化技术密集型产品,美国的舰载航空保障车辆采模块化设计和综合化 、通用化的配置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对牵引和启气源的整合。我国研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杆飞机牵引车、挂弹车和其他机场地面保障设备,也普遍应用了这一领域中目前最先进的核心技术,以模块化、车族化的理念将保障车辆纳入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的优化体系,提高了航母上舰载机保障作业的机械化水平。

印度海军用拖拉机牵引飞机

表面上看,印度海军用拖拉机牵引飞机,似乎在省钱的同时,也能起到相似的作用。但在战场上,这些区别平时看起来不大的小事情,到了战时或许就是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

也许印度人没有把这个当回事,毕竟印度开挂的事情太多了。好吧,你们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