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17日给出的最新报道,沙特石油产量将比先前认为的更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将在2-3周内完全恢复正常。实际上,17日油价就大跌了7%而没有再飙升。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增长动能在减弱,当月国际能源价格下降,OPEC环比也在下降,沙特对全球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多年来,中国石油进口来源较为分散。安哥拉、阿曼、科威特等,也是中国主要石油进口国家。而且沙特已经表态要动用原油库存来供应市场,保证一周内石油出口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沙特石油出口中国并不会出现“断供”,而事实上对中国用油也构不成太大影响。另外,由于中国进口石油的协议已提前一两个月或者更早的时间签订,价格已经锁定,因此目前进口石油只是在执行此前合同,价格不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而且。中国一直非常重视石油战略储备,其储备量也在逐步提升。“国际上有一个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储备是否够用,即能够满足90天的需求,就是比较成熟的石油储备量。中国已经非常接近这个目标。”
……
在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设施遭到受伊朗背后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大规模袭击后,不仅有应声上涨的国际原油价格,还有中东地区本就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不仅美伊对峙再度陡然升级,中俄也参与其中并受到影响。
首先,本来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近期已有缓和迹象,让外界产生了一些乐观估计,但沙特遇袭后美国再度强硬,伊朗和美国互相发出了采取军事行动的威胁,这使得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重新达到沸点。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9月15日报道,尽管也门胡塞武装声称对这两处石油设施发动了袭击,但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仍把此次无人机袭击事件归咎到德黑兰头上,并警告说伊朗将“对其侵略行为承担起责任”。
而特朗普也当地时间9月15日在推特上做出了回应。虽然回应的速度看上去有点“晚”,但用词却很激烈。特朗普在推文中说:“沙特石油供应遭遇攻击。依照核实情况,有理由相信我们知道谁是幕后主使,且炮弹已上膛,但仍在等待沙特的意见,听听他们认为这起攻击的元凶是谁,以及我们将在什么条件下继续行动!”
但这遭到伊朗的怒怼。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巴斯·穆萨维声称,指责伊朗参与袭击事件,是美国敌对伊朗政策失败后、编造的另一个谎言。这一指控是华盛顿“最大限度的捏造”的政策的一部分。穆萨维还把蓬佩奥的推文描述为“在外交框架内模糊和毫无意义的盲目和失败的言论”,并指责支持沙特领导的联盟“为战争火上加油”。该联盟支持也门政府。
伊朗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负责人阿米拉利·哈吉扎德说,伊朗2000公里半径内的任何美国基地或航母都可能成为其导弹的打击目标,德黑兰已经为“全面战争”做好了准备。
另外,就在这敏感时期,伊朗还不嫌事大的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再扣了一艘油船。伊朗国营电视台17引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一名司令的话说,伊朗一个海军巡逻队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拦截了一艘载有25万升燃油的船舶。船上所有11名船员都已被捕——这无异于是给当前的美伊对峙局面和国际油价在火上浇油!
更有分析指出,如果油价涨幅超预期,美伊当前的对峙可能恶化升级到军事层面。美国鹰派共和党人林赛·格雷厄姆推波助澜。他在推特上说:伊朗将不会停止他们的不当行为,除非后果变得更加真实,比如袭击他们的炼油厂,这将使政权垮台。他还说:“如果伊朗的炼油厂继续挑衅或增加核浓缩活动,美国是时候把打击它们的行动摆到桌面上了。”
据官方的沙特通讯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9月14日晚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通了电话,并证实美国愿意“与沙特合作,采取一切有利于维护其安全与稳定的措施”。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公司称这些袭击事件给石油市场“敲响了警钟”。迄今为止,石油市场基本上没有受到伊朗和沙特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的影响。但未来存在的关键变数是,这次沙特被袭击后,是否标志着该地区持续冷战的一个转折点……从我们的角度看,我们看到今天的袭击事件使该地区更加接近军事对抗”。
对特而言,这也是一个严峻的重大考验。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4日披露,原本对伊朗、对阿富汗塔利班,以及之前对朝鲜,特确实都想斡旋达成协议。怎奈何,彼时博尔顿一直在身边。报道援引特的话说,博尔顿“让我们耽误了”与朝鲜和伊朗的谈判。而博尔顿“退场”后特朗普就可以软化对伊立场了,可能为特实现美伊举行峰会的梦想铺平道路。如今,好不容易博尔顿“走人”,却发生沙特石油设施遇袭的“意外”。
所以特现在面临两难状况:不对伊朗强硬表态,会产生对盟友不够呵护的印象,但重新对伊朗强硬又不符合其外交路线,也在美国内引起很大争议。其对手批评其简单粗暴的扣帽子行为,是把美国拖入战争。而这对特朗普的再度竞选总统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一句话,人算不如天算。
更让特郁闷的是,伊朗声称沙特石油设施遇袭事实上美国才是最大受益者。因为美国可以出售武器,也会在地区国家引起这种不安全感,这样美国可以向他们出售更多的武器,并告诉他们,他们的国家是不安全的。此外国际石油市场受到这些袭击的干扰,美国人准备将整个市场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这种压力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伊朗的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显然就全局而言,美国武器供应商可能受益但美国整体的全球利益和经济利益恐怕仍是受损的。
其次,在全套先进美式装备的沙特尴尬的胡塞武装这个反政府武装炸的灰头土脸,颜面尽失后,俄罗斯非常适实地跑出来挖墙脚了。
当地时间周一(16日),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3国首脑会晤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举行。会后普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沙特喊话称,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可以保护沙特,就像保护伊朗和土耳其一样。
普京建议沙特应该购买俄罗斯的防空系统,以保护其石油设施免受无人机的袭击。他告诉记者说:“沙特需要做出明智的决定,就像伊朗购买俄S-300和土耳其决定购买俄S-400防空系统一样。这类系统能够保护沙特任何种类的基础设施免遭任何攻击。”
普京在采访中还引用《古兰经》的内容劝告沙特停止对也门的战争,称书中说唯一合法的暴力形式是自卫。他还表示,在这一点上,采用俄罗斯制造的防空系统或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虽然让沙特倒向俄罗斯看来并不现实,但普京的上述提议实在是让大量进口美国武器的沙特和军火供应方的美国人恐怕都感到尴尬。从舆论声势上来说,是很打击美国人气势的。
其三,沙特石油产量“腰斩”同样对中国会产生一定影响。
沙特石油设施被炸毁给国际石油市场造成“地震”。16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创下28年以来最大日涨幅。美国WTI原油期价当日大幅高开约10%,并一度上涨超过16%至每桶63.47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期价更是一度上涨约20%,触及每桶71.95美元的高位。市场分析多数认为,尽管此事不会造成严重经济危机,但沙特石油复产时间可能超过预计,“断顿”将为国际油价持续提供上涨动能。考虑到国内外油价传导效应,中国国内油气产品也可能因此涨价。
高盛的分析机构称,如果沙特减产限制在一周内,则油价可能上涨约10%,如果超过6周时间,布伦特原油价格将站上75美元乃至80美元,如果持续时间更长,则国际石油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扭曲。
中国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进口原油4217万吨,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月回落4.0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原油进口国排名中,沙特一直稳居前三(占比约12%),但是数量较为稳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增长动能在减弱,当月国际能源价格下降,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环比也在下降,沙特对全球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分析指出,多年来,中国石油进口来源较为分散。除了上述国家外,安哥拉、阿曼、科威特等,也是中国主要石油进口国家。而且沙特已经表态要动用原油库存来供应市场,保证一周内石油出口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沙特石油出口中国并不会出现“断供”,而事实上对中国用油也构不成太大影响。另外,由于中国进口石油的协议已提前一两个月或者更早的时间签订,价格已经锁定,因此目前进口石油只是在执行此前合同,价格不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而且。中国一直非常重视石油战略储备,其储备量也在逐步提升。“国际上有一个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储备是否够用,即能够满足90天的需求,就是比较成熟的石油储备量。中国已经非常接近这个目标。”
但国内成品油可能涨价,从今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额18次调整来看,主因就就是围绕国际油价变动,而目前中国发改委公布的成品油价格计算公式中包含的国际油价目前已经出现明显上涨。所以国内价格很可能跟随,而本周三,新一轮汽柴油调价窗口将再度开启。当然,由于沙特预袭整体影响有限,所以对国内终端成品油的价格也不会太大。
不过,好在据路透社17日给出的最新报道,沙特石油产量将比先前认为的更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将在2-3周内完全恢复正常。实际上,17日油价就大跌了7%而没有再飙升。
如果预测属实,则上述大国博弈可能相对可控,否则中东地缘局势会更加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