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兔,就是这只兔子,让我们爱了150年

2019-07-28     信睿宝童书

“我们在彼得兔故事中一次又一次听到的,不是针对儿童的道德说教,而是反抗的声音,虽然这种反抗非常隐蔽。彼得兔的作者波特小姐,对不服从进行了犒赏,并鼓励孩子们质疑自己所在的社会体系。”

1893年秋,一封碧雅翠丝·波特(Beatrix Potter)写给小男孩诺亚的信,像一颗魔力种子,在沃土里静待伸出第一片绿芽。

诺亚是波特老师的孩子,从小体弱多病,郁郁寡欢。波特为了讨这个6岁男孩开心,在信中为他讲了一则关于四只兔子冒险的故事。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小兔彼得的故事》的原型。

“我亲爱的诺亚,我不知道写什么给你好,所以我说个故事给你听吧!

这是关于四只小兔子的故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洛西、莫西、棉尾巴和彼得。他们跟妈妈一起住在大枞树树根下的洞坑里...”

1900年,波特根据信里的故事,修改并绘图后集合成书,试图寻找有意愿的出版社。在连续碰壁后,波特没有放弃,在1901年毅然自行出资印刷了两百五十本,售予亲朋好友。身边人争相购买,以致她要加印更多。《福尔摩斯》的作者柯南·道尔,当时也为孩子买了一本,读过后赞誉有加。

波特自费出版的版本,为黑线素描绘本

隔年,Frederick Warne出版社对这只小兔子的兴趣大增,与波特开启合作,《小兔彼得的故事》终于在1902年得以大量印刷发行。

从此,彼得兔的故事被越来越多读者所熟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彼得兔的走红,带动一连串跨界效应,开发了周边商品惊人的产值,也打造出无限商机

羞涩的贵族女孩

波特(右)与弟弟的合照

彼得兔的作者碧雅翠丝·波特,生于1866年。父母在伦敦上流社会拥有德高望重的地位,大部分时间醉心于政治社交活动。

两人依循着维多利亚时代上层社会的教养观,和孩子保持淡漠距离。生性害羞的波特只能待在育儿室,由一群保姆照顾长大。父母严格限制了她的社交范围,只允许她与家人密友往来。直到弟弟出生后,波特才终于有了第一个玩伴。

波特小姐牵着兔子散步

波特和弟弟拥有一个小动物园,饲养了兔子、天竺鼠、小鸟...甚至还有一条蛇。他们一起研究小动物,有时动物逃出书房,害得他们要翻遍全屋,寻找“逃犯”。

波特的兔子写生

波特最喜欢的动物就是小兔。最钟爱的两只,一只叫班杰明,另一只叫彼得。她不管去哪里都带着兔子,甚至用宠物绳带上火车,花很长时间观察它们,并画成素描,兔子也顺理成章成为她故事的主角了。

专注观察自然的少女

波特绘制的真菌水彩图

在成为绘本作家之前,波特是一名严谨的科学爱好者。

达尔文在1859年提出的“物种原始论”,掀起了一股全民寻求科学真实的热潮。波特对自然史研究抱有极高的热情,她收集昆虫与植物标本,研究化石,而最吸引她的是真菌。

她梦想着成为研究真菌的专业学者,曾画了几百幅真菌水彩图,让后来的科学家能够用来参考识别真菌。

电影《波特小姐》剧照

然而科学的霸权始终掌握在男人手中,波特的姑父曾将她引荐给皇家植物园的科学家,但他们不认为年轻女孩的研究成果是认真可信的,不但不给予支持,还拒绝她参加学术研讨会。

这个打击让波特对学术研究完全死了心,也因此走出另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波特绘制的真菌水彩图

1997年,林奈学会为过去的“性别偏见”公开致歉,并证实波特所写的《谈真菌孢子的萌芽》论文,应该是英国主张地衣共生特性的第一人。

创作力丰盈的绘本作家

当波特放弃了以科学为生的想法,她决定为自己的才华找到另外的用武之地——1902年到1913年,是她绘本创作最为活跃的时期,11年内出版了20多本绘本。

她的作品仿佛是一部探究维多利亚时代的日常生活史。这些表面看来可爱轻盈的小书,潜藏着她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以及对抗自身家庭禁锢的决心。

波特笔下塑造的动物形象

《松鼠胡来的故事》挑战父权,《青蛙吉先生的故事》探讨阶级,《金杰和皮克尔斯的故事》则呈现社区的经济关系。当然着墨最多的,还是由小兔彼得家族和各种小动物经营的农庄生活。波特借着这些作品,揭示了时代的价值观。

一些学者将比得兔的故事从单纯的童书上升到了学术研究的高度。他们认为,这些故事反映了波特在顺从与反抗之间的抉择。

在《极度无礼的兔子》中,汉弗莱·卡彭特(Humphrey Carpenter)写道:“我们在波特小姐的故事中一次又一次听到的,不是维多利亚晚期一位老处女的道德说教,而是反抗的声音,虽然这种反抗非常隐蔽。波特小姐对不服从进行了犒赏,并鼓励孩子们质疑自己所在的社会体系。”

以孩子为本的精神

从第一本书出版时,波特便坚持“小孩子的书就应该是小孩子读的尺寸”的理念,使得她早期出版之途不顺。但庆幸她坚持理念,出版社因此愿意把书做成适合孩子阅读的大小(长14.4公分、宽11公分,适合孩子的小手掌握)。

小兔彼得系列丛书,一百多年来一直奉行波特的初衷,依照初版大小印刷,间接带出了二十世纪以来小尺寸童书的出版风潮。

另一项革新是,波特在文图编排上,坚持“一页图、一页文字”的模式,间接提高了图画的地位与重要性。这样的形式让现代绘本更具雏型,人们开始重视阅读中的图像意义与艺术性,不再视插图为可有可无的配角。

无论是那个羞涩的小女孩、专注观察自然的少女、还是创作力丰盈的图画作家,波特都以她的心灵之眼凝神注视这个世界。

她的故事中,精神世界和科学知识,想象力和现实之间,维持着巧妙的平衡。而她独有的,捕捉儿童和动物本性的眼光,使得她的作品即使过了一百多年,仍拥有历久弥新的魅力。

波特曾在1934年表示:“我已经写完全部的故事了。”

真的是如此吗?一代代新的读者如接力般,加入守护彼得兔的行列。故事仍在继续,穿着蓝外套的调皮小兔,还会继续蹦蹦跳跳地迈入另一个世纪。


来源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IoQmwB8g2yegNDJc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