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小活字
ID:type2018
在海滩上消逝的每一层浪都会对贝壳
唱出一首小小的歌……
——托夫·扬松(《姆明谷的彗星》)
他叫姆明Moomin,或者小河马、小肥肥、噜噜米…,随便哪一个名字,都对应着那些圆鼻子的肥嘟嘟的小生物。姆明一家和朋友们住在姆明谷Moominvalley,他们从冬眠中醒来迎接春天的阳光,短暂的北方夏日之后,又随着树叶的飘零等待冬季的来临…… 平凡的日子里也偶有不凡的冒险。
姆明爸爸,姆明妈妈,姆明和他那有着金色刘海的女朋友歌妮,精灵古怪的小人亚美,忧郁的游吟诗人史力奇…… 他们散步、做园艺、整理房间、烹饪,陶醉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憨厚善良,任何情况下都秉承着理想主义。据说就连路上遇到的强盗都忍不住惊呼:“你们是我见过的最白痴的家庭!不过,你们至少珍惜每一天的时光!”
关于生活的智慧,姆明一家常常讲出最实在的话语:姆明妈妈——“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会对你有好处”!;姆明爸爸——“如果你没有害怕过,怎么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而姆明乐于一意孤行地做傻事,只要自己的女朋友高兴就好!偶尔还能遇见树精和冷精灵……在森林环抱的姆明谷里发生的故事,是清新又温情的北欧风格。姆明自1945年诞生至今,已陪伴了3代人的成长。
2019年,《姆明》推出全新一辑的动画系列,采用新的2D/3D混合技术制作,更加真实地再现这部经典梦幻故事,声优也都是明星级的英国影视演员。
温和,安适,又有一点匪夷所思
姆明的故乡在芬兰,他已经成为芬兰的精神代言,也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中那个舒适、令人安慰的所在。许多北欧人是“尴尬的拥抱者”,常常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通过建造物品来展示自己的爱:玩具,拼图,推车,树屋……这是一个传统。
姆明一族是这种温存的家庭感的载体,传递出一种热爱家庭和相信家人的信念。姆明还有自己的家族图谱,虽然拥有共同的祖先,但每个姆明都演变出了代表其个性的外表特征,而内心里又彼此亲近如一家人。大人们送给孩子姆明的玩偶,甚至在家中摆设出小小的姆明谷。姆明的故事被制作成绘本、专栏漫画、系列动画,姆明一族被制作成几乎涵盖了所有玩具和家居用品的衍生品。
无处不在的姆明
“这就是我,要么接受,要么离开”
姆明的创作者托夫·扬松Tove Jansson(1914-2001)是一位讲瑞典语的芬兰艺术家,出生于赫尔辛基的艺术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雕塑家,但大部分账单都是由她母亲绘制插画作品来支付。
诞生在这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家庭中,托夫从画画、写作、编织到雕刻,成天忙碌于创作,尤其喜欢自编自画创作故事,并立志以出版为目标。
父亲的工作室(左);和母亲一起画图(右)
她从15岁开始从杂志和书籍插图中赚钱,母女两人的作品都曾发表于讽刺漫画杂志Garm。托夫最终成为为这份报纸绘制最多插画的艺术家。
1935年,托夫在GARM杂志的封面上,对希特勒的讽刺可谓不遗余力。这个小丑一样的人似乎要对全欧洲进行劫掠。画面上,你能找到那个小小的姆明么?这可是它的首次露面哦
托夫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帅酷女士,她的整个生活充满了大胆的决定:战时冒险画出嘲弄纳粹的讽刺漫画;选择不结婚不生子;拒绝迪斯尼公司收购Moomin品牌的提议。她是作家、插画家和设计师,并且独立进行商业运作。用友人的话来评价, “她不愿在自己的信仰上妥协。” 对于自己的作品,她说:“这就是我。要么接受,要么离开。”
关于姆明的故事,友人曾如此评价:“我认为她自己能够将自己视为一个连续体和整体,灵感来源与她所做的一切非常相似。”姆明使得托夫功成名就,但另一方面,也占用了她过多的时间,而托夫一直希望被当作严肃的艺术家来对待。除了姆明的作品,托夫也曾创作不少绘画作品和纯文学,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她的自画像系列。
《抽烟的女孩》托夫在1940年的自画像,时年26岁
1975年,托夫61岁自画像,有点残酷的真实。这幅作品的签名不是惯有的Tove, 而是Jansson……也许在内心里,她想在姆明的作者之外找寻另一个自己
一只“可以想见的最丑的动物”
姆明和托夫之间,是互相矛盾又相互依赖的关系。第一个姆明,是托夫小时候随手画在墙上的;而成型的姆明,源于托夫和弟弟关于康德哲学的一场争论。
小时候,全家人总是在佩林基群岛度暑假,她和弟弟经常在度假区的墙壁上涂鸦,竞相写上自认为高超的哲学名言。有一次她和弟弟争辩时,随手画下一只“可以想见的最丑的动物”。那是个类似姆明小精灵的形象,长相却有点像哲学家康德,她还在旁边写了一句“自由是最美好的”,没错,托夫一辈子的创作都是为了争取自由。
姆明和托夫的亲密合影
正在绘制姆明的托夫
姆明的首版图书是1945年的《姆明和大洪水》,一本颇具暗黑风格的作品。彼时正值二战刚刚结束,故事的主角是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一群小生灵,仿佛是战争阴影下的恐慌再现。《姆明和大洪水》刚出版时并未受到重视,第一年只卖出219本。托夫再接再厉,又出版了《姆明谷的彗星》。
《姆明和大洪水》的封面,深不可测的森林里隐藏着各种精灵……
洪水季里,永远干不透的袜子
《姆明谷的彗星》创作于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事件后,依然是对一场灾难的演绎。虽然结局有惊无险,但整个故事的画风可谓奇异而惊悚。
不同语言版本的《姆明谷的彗星》
一切都变得灰蒙蒙的姆明谷
托夫随后陆续出版了一些书籍,故事中人物的灵感往往来自于身边的家人或朋友。《姆明爸爸在海上》就是托夫以父亲为原型创作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当她开始在《伦敦晚报》上连载姆明的漫画专栏时,姆明一族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成名。
1966年,托夫作为儿童作家获得了国际安徒生文学奖。1970年,母亲去世后,托夫写下了最后一个姆明的故事《十一月的姆明》。姆明系列一共8 部插画小说,1 部短片故事集, 5部绘本,和1个连载漫画专栏,先后被翻译成43种语言。托夫曾授权日本富士电视台制作姆明的动画片,姆明从此也有了东方血脉。
《姆明》与《长袜子皮皮》《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一起,成为北欧地区的经典儿童读物。姆明故事里的充满了友谊,爱,宽容和同理心……甚至有人断言说:任何想要理解西方政治的人,都应该阅读姆明系列。
姆明系列逐渐形成欢快明朗的风格
姆明,漫游蓝湾
“遇见”姆明
在姆明的粉丝们看来,只有图书和影视剧还不算过瘾,他们需要姆明谷的真实体验。坐落于芬兰西部,一座名叫岛屿纳坦力Naantali的岛屿就是姆明一族的场景全再现。这里,游人可以和姆明亲热拥抱,随时都能遇见故事里所有的角色……
纳坦力的姆明谷被誉为全世界适合儿童游玩的主题公园第四名
坦佩雷也是必去之处,因为这里有姆明的永久博物馆。位于芬兰南部的坦佩雷是北欧最大的内陆城市,曾经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如今正在被重新塑造成一个数字化创业中心,河畔的旧工厂被作为商店和博物馆进行重新改造。
2001年,在托夫去世之前,她捐赠出2000多件绘画,几乎是全部的姆明档案,都在此处收藏,还有她的生活伴侣和艺术家杜丽吉·皮耶迪拉Tuuliki Pietila制作的书中精彩细致的场景模型。
这座精致的模型房子里,可以窥见姆明一家的生活
馆中珍藏了姆明的发展历史
2019年,日本琦玉县也推出了姆明主题公园。这里有天然的森林,使人感觉如同在北欧一般。内部的场景,同样再现了姆明家的日常。
这处被托夫家族认可的公园里,不用长途跋涉即可感受到姆明谷的氛围
姆明的主题展览,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展出。关于姆明和托夫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的注目:她看似简单的创作回归了本我的生活,以及对自由的信仰。
托夫自画,作者与姆明一族
Xia 夏丽川,画家,自由撰稿人,绘本作者。获得20余次国际漫画大奖。作品多次参加欧美邀请展,并在主流媒体发表。是国际漫画组织 Cartooning for Peace 唯一中国成员。曾任《财经》杂志视觉中心主管及专栏漫画家。
来源 | 小活字(有删改)